01
最近跟小敏老師經常會談到一個詞:幸福。
為什么會談到幸福這個點?因為我們發現擁有幸福對于我們現在的人來說太重要了。
我們也會發現,身邊的朋友偶爾也會跟我們談到自己最近的焦慮以及生活的煩惱,導致有時候看不到生活的希望,所以完全感受不到幸福。
深度溝通后才發現, 其實不是自己過的不幸福,而是真正缺乏對幸福的感知力。
當我和小敏意識到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話題后,于是決定繼續深度探索.....
02
這時,小敏興致勃勃的跟我分享了這樣一個故事:
她說曾經上過一個老師的課程,這個老師特別有影響力,經常全國各地到處去講課。
通過不斷的努力,過上了自己曾經夢寐以求的生活,這樣也給她帶來了很多財富,她給自己買了大別墅。
有次,這位老師在課程上跟底下的學員分享,自己買了大別墅一年難得回去住幾次,大部分時間都是保姆在住。
她調侃到,我像是給保姆在打工,在外面努力賺錢,讓她們安心住大別墅。
底下的學員笑了。
03
聽到這里,我想到曾經一位朋友跟我分享她的煩惱,她覺得現在的生活不是自己想要的。
她想要的生活方式就是自己能夠擁有個理想的大房子,把家人都帶上一起住,然后養一條狗。
平常就是種種花,曬曬太陽,遛遛狗,看看書,她覺得如果擁有這樣的生活該是多么美好...
然而,她忽略了這樣的生活憧憬,讓她根本感受不到現在生活的幸福感。
后來,我覺察到她煩惱的原因,是因為她更多的向外看,看自己沒有什么,而不是自己現在擁有什么,所以會覺得此刻的她不幸福。
也許當她真正過上這樣的生活后,可能還會面臨其他的困擾。
04
通過這兩個故事,我想你可能提前感知到了什么....
回到當下我住的小區旁邊剛好有一片別墅區,每天清晨禪跑時,都會經過別墅區,有時候陪小敏老師散步也會經過這里。
我看到別墅區的主人真實的生活是,每天早上清晨起來給自己家里的植物澆水,修剪枯枝敗葉,并打掃衛生。
中午很少有人在家,估計都出去上班了,晚上回家做晚餐看電視睡覺。
跟我們的生活差不多。如果我們換個角度想一想,多看看自己現在擁有什么,也許就會更加幸福。
當我們開始轉換思維去想,比如,我們也可以把小區的樓下花園想想成自己的大院子。
把小區的衛生阿姨,當成自己私人保姆,把小區的保安,當成自己的私人保安。
把小區周邊的公園當作自己公園,這樣我們的幸福感會變得非常高。
因為我們會感覺其實自己擁有了很多美好,而且還不需要每天去操心,有專門的人幫你打理,這多好呀....
05
弘一法師在《晚晴集》中抄錄過蓮花大師寫的這樣一段話:
”畏寒時欲夏,苦熱復思冬;妄想能消滅,安身處處同。草食勝空腹,茅堂過露居;人生解知足,煩惱一時除。“
這段話的意思是,天冷時,就想著夏天的舒服,天熱時,又想著冬天的好,一年四季,都沒有舒服的時候。
如果能放下這些不切實際的念頭,那么,無論身在何處,環境怎么樣,都能夠感受到安定。
粗茶淡飯勝過餓肚子,茅草房好過露宿。人生如果能知足,就會消除煩惱,得到快樂。
當時,我看到這句話后,反觀自己目前的情況,覺得自己很幸福。
因為我會看到自己所擁有的,并且覺得很知足。希望此刻的你看到這篇文章也能感受到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