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前言
0.1 本文的目錄
0. 2 閱讀本文能給你帶來什么
? ?了解"解題的鑰匙不在門把手附近"的三個例子 = 10分鐘閱讀本文
1. 楚門的世界概述
? ?<楚門的世界>是部電影, 片中的主角是個名作楚門的帥氣小伙, 他是個全球很火的真人節目秀明星, 只是他不知道. 他生活在一個人造的小島上, 與世隔絕. 他每天遇到的所有人都是演員, 包括路人甲, 他的妻子, 他的同事.他被數不清的攝影頭包圍著, 不斷向全世界直播他的生活.
? ?他從小被教導, 要遠離飛機, 要遠離海洋, 因為這些都很危險, 當然真實的原因是這些信息可能使得認清現實, 離開這個小島.在他成長期間有些人曾經想要告訴他真相, 然而都以失敗告終, 這些好心人也都被強迫離開了節目, 提前領了盒飯下場了.
? ?后來, 有一天, 他意識到他周圍的世界很奇怪, 甚至發現了他家里周圍的隱蔽角落里都充滿了攝像頭, 他逐漸意識到了什么, 作為一個類似電影的主角, 他竟然有了自我反思能力, 思考周圍環境是否是真實存在的, 就這樣他開始了他的自我救贖之路, 一個想要找回真實自我的探索.
2. 第四面墻概述
? ?第四面墻的概念來自舞臺劇, 一般來說舞臺的只有一面是面向觀眾的, 這面墻像是一個特殊的玻璃墻, 句中的人物看不到觀眾, 而觀眾卻可以看到演員.這面墻將真實的世界與舞臺描繪的世界隔絕開來, 一般來說演員會按照角色設定進行相應的表演, 但是他不會意識到他是劇中的一個角色, 他不會跳脫出角色的設定進行一些思考, 他不會與觀眾對話.
? ?然而在生活中, 我們有時候也會給自我設限或者缺失跳出當前情景看問題的嘗試, 使得自己陷在一個固有的思維模式上, 并還這樣說服自己拒絕嘗試與改變, 例如"對哈, 本來就不應該是這樣么".
? ?以自己為例, 自己雖然意識到不應該給自己打上所謂的"潔癖", "強迫癥", "拖延癥"等自我束縛的標簽, 但是日常行為中也會陷在一些固有的思維模式上. 自己自認為在知識管理, 效率軟件的使用上有一些積累, 可能就不太愿意了解別人是如何做的,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繼續探索的成本已經大于當前階段可能找到更好的方式而帶來的收益(當然也有可能是沒有主動尋找類似共同愛好的圈子, 例如知識星球是個很好地嘗試). 此外自認為自己自控力較強, 然而卻更加容易在抵制誘惑一段時間后, 面對自控力挑戰時候大潰敗.
? ?我們可能容易被自我設限而限制了進一步探索成長的可能性, 不給自己打標簽, 不被自己已有的狀態所限制, 這樣才能突破自我設限, 不斷學習與提高.
3. 解題的鑰匙有時不在門把手附近
? ?跳脫了固有思維, 從另外一個角度思考問題, 或者將遇到的問題進行抽象, 有時反而可以找到更好地解決辦法, 此處舉3個例子:
3.1 有時的迷茫, 不是因為缺乏行動力, 而是迷失了方向或者不敢直面問題的本質
? ?解決問題的方法有時很簡單, 類似如何把一個大象放到冰箱里呢? 第一步打開冰箱, 第二步將大象放到冰箱, 第三步關閉冰箱. 這個例子我不太清楚它最開始想要闡述什么道理, 但是類比做事的過程化, 我們首先需要定義問題, 其次思考或者尋找相應的解決方案, 最后開始行動, 并在行動的過程中重新進行上述三個步驟.
? ?有時候自己會迷茫, 煩躁, 事后想一想, 主要都是缺乏短期的目標, 做事情缺乏目標感, 就隨便做些瑣碎的事情, 讓寶貴的時間流逝, 事后懊悔不已.有時候是沒有意識到要重新調整目標了, 有時候是問題看起來比較難以解決, 讓我失去了制定目標的動力. 例如完成某個課程的大作業, 完成論文, 導致自己沒有及時開始解決問題, 導致后續留給自己的時間不夠, 每次只是把這件事情做得差強人意, 失去了很多提高的機會.
? ?但是如果及時制定計劃是可以做到: 既完成主線任務, 也可以做些其他支線任務, 避免在DeadLine之前只有精力完成主線任務, 使得自己失去了最開始做這件事情的初衷, 也影響了自己"德智體"全面發展, 例如克扣了鍛煉的時間, 放松的時間以及解決GTD的stuff時間.
3.2 自控力缺失, 可能不是行動力不足, 而是忘記了做事的初衷
? ?<The will power instinct>中提到一種常見的屈服于誘惑的情景, 自己因為下午要去健身房鍛煉, 所以就中午開葷了一波, 吃了一些油膩的食物;自己是個自控力較強的人, 所以我就看電影預告片30分鐘, 絕不多看, 但是一開始看預告片, 就不斷地告訴那個理智的自我: "我就再看15分鐘, 最后一個15分鐘";因為這周才剛開始, 還有大把的時間來寫論文, 所以我可以先看會閑書;因為人生才剛開始, 所以我可以晚點在做那些重要的事情, 例如理財, 健身, 寫作, 現在先好好放松下.
? ?上述情景可以抽象為類似的行為: 因為未來要做一些與既有目標相關的行為, 所以就給予了自己放縱的機會. 解決這個困境的一個方法是, 思考自己做事的初衷, 鍛煉的目的是為了保持健康與勻稱的身材, 所以無論下午是否去健身, 中午的飲食都是要清淡一點.
? ?當然, 必要的放松還是要的, 例如自己現在覺得看電影的投入產出比不夠高, 但是也對最近的電影情節感興趣, 所以有時候就想通過電影預告片來了解最近的熱門電影. 當然自己經常看了快2個小時的電影預告片, 看完之后總是充滿了負罪感, 進入了賢者模式. 接著就開始了新一輪的循環, 自己目前的解決方案是, 直面自己的需求, 設置看電影預告片的頻率, 目前是每個月看一次, 每次給予了2個小時的時間, 到了固定時間點后, 自己可以考慮看是否真得要看電影預告片, 也可以考慮做些其他事情, 這樣就可以避免自己在中間的一個月某個突然時間點看起了預告片, 影響了其他事情, 然后事后又是充滿了負罪感, 影響心情.
3.3 不知道如何選擇效率軟件,可能是因為尚未建立信息處理體系
? ? 面對市面上眾多的效率軟件,究竟要選擇哪些來提高我們的生產力呢?如何通過組合不同軟件的構建自己的信息處理體系呢?我想我們不應該立刻扎進軟件的海洋中, 逐個嘗試. 而是首先思考與構建自己的信息處理體系.軟件是我們信息處理體系的具體實現, 我們需要有一套自己處理信息的體系, 然后選擇相應的軟件進行組合, 當然信息處理體系的構建不是一蹴而就的過程, 我們的處理信息體系是需要不斷完善與精進,可以通過學習更加先進的理念, 甚至通過向相應的軟件學習來優化自己的信息處理體系.
? ?我目前的信息處理體系是建立在GTD體系上的, 其處理流程以及利用的軟件如下:
? ?1. 收集信息, 通過Things3收集零散的任務, 碎片化的想法;通過印象筆記剪藏收集待看的微信文章或者網頁.
? ?2. 分類并調整為具有操作性的行為, 定期整理Things3的上述信息, 并對其進行分類, 部分信息事后看來沒有采取行動的必要, 便進行刪除, 其余信息調整為具有操作性的行為.
? ?3. 任務排期, 定期瀏覽Things3已經分類好的任務, 并進行排期, 個別具有明確結束時間點的任務要設置截止日期.
? ?4. 專注于當前任務, 定期更新當前任務完全進度并進行回顧, 其中利用Keep來記錄當前任務的執行進度.
? ?5. 信息沉淀, 便于后續查找, 讀書筆記或者日記均沉淀在印象筆記中, 每周也定期同步下任務的執行情況至印象筆記.
5. 總結
? ?本文主要講述了兩點內容:
? ?1. 第四面墻: 限制演員反思"我是誰"的人物設限
? ?2. 生活中我們有時候也要避免陷入自我設限, 換個角度解決問題:
? ? 1) 有時的迷茫, 不是因為缺乏行動力, 而是迷失了方向或者不敢直面問題的本質
? ?2) 自控力缺失, 可能不是行動力不足, 而是忘記了做事的初衷
? ?3) 不知道如何選擇效率軟件,可能是因為尚未建立信息處理體系
6. 碎碎念
? ?本文寫了兩周, 中間一些事情耽擱了, 最開始是想寫一寫自己對于效率軟件的認識過程, 寫到中間后發現前半部分對于"解題的鑰匙有時不在門把手附近"花費了不少的筆墨, 其字數可以作為一篇文章了, 2k左右.在寫當前自己信息處理體系的時候, 又不自覺地想要把自己目前如何使用Things3進行描述, 但是字數已經不少了, 此外Things3還是處于嘗試階段, 個人體會還不夠多. 后續專門寫篇文章談一談GTD神器Things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