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度淚目!!!保羅·卡拉尼什曾經是一位神經外科醫生,也是一名作家。他成長在亞利桑那州的金曼,取得了斯坦福大學英語文學的學士和碩士學位,以及人體生物學的學士學位。其后于劍橋大學取得了科學醫藥歷史與哲學的研究碩士學位。還以優異成績從耶魯醫學院畢業,并在那里加入了“Alpha Omega Alpha國家醫學榮譽協會”。他回到斯坦福,完成神經外科住院醫生培訓,并進行神經科學的博士后研究項目,其間獲得了美國神經外科學會研究領域的最高獎。在人生巔峰時刻被確診為肺癌,作為一名優秀的神經外科醫生,一位身患絕癥的病人,一個追求生命意義的牧師,惋惜悲痛之余是無盡的感激,教會我的不是如何面對死亡,而是如何真正面對活著,軀體雖亡,精神不倒!
他一點也沒有虛度光陰,意氣風發的年輕時代,在文學中探尋人生的意義;然而語言、思想、文學等等這些不都是依附于人的生物學大腦之上,或許直面醫學科學更能接近生命真諦,于是棄文從醫;從醫學生時對生命的敬畏單純少年,到搶救血淋淋的腦外傷還想著剛買的漢堡的住院醫,麻痹但很真實,因為當他拼殺在與死神對抗的第一線,面對垂危的病人,用手術刀力挽狂瀾時,他有了更成熟的思考,醫者的職責,有時不是去挽救病人的生命,還要思考患者生前的性格,搶救之后生命的意義,有時更需要的不是不顧一切搶救病人的醫者,而是需要做一個領路人的牧師,引導病人和家屬,度過人生中的艱難時刻,以后如何創造新生活。帶著思想一路踐行的奮斗精神永存,可以說上帝沒有給他生命的長度,但他自己給予了生命的寬度!
當他被確診絕癥后,像多數人一樣,否認-憤怒-討價還價-消沉-接受,又不像大多數人一樣,他沒有“壯志未酬身先死”的悲壯憐憫,也沒有“好好活在當下”的心靈雞湯,而是真誠的敞開心扉,對親朋好友展示自己的眼淚,坦誠面臨的困境,接受別人的幫助;同時又在面對死亡時思索生命的意義,決定擁有下一代,努力讓愛人不為財產擔憂,不會孤獨憂傷!投身熱愛的醫學工作,出色的完成每臺手術,救人無數卻救不了自己!當體力不支時,轉而投入熱愛的文學,給予希望的夢想,勇敢堅強意義的精神變成永恒!
不要避諱談論死亡,當她來臨時你能自豪地說此生無悔那就夠了!最后引用開篇詩文以示悼念!保羅精神不倒!
2017,跟圈媽逼自己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