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冉 文
之前看過驢得水的話劇,只是覺得有些低俗的情節太露骨,不太明白這幕劇想表達的深意 。看過了驢得水的電影,心里難過了好幾天,因為故事里所有的夢都碎了,所有的情都盡了,所有的美好都散了,希望在遠方,需要長途的追尋。
校長,理想不錯,卻從來沒做過對的事情,將錯就錯,一錯再錯。作為知識分子,校長希望教書育人,經費緊張,于是假報出了驢得水老師,吃著空餉,也沒將得來的錢用在教育上,最可悲不過滿腹詩書卻內心丑陋。道貌岸然比窮兇極惡更可怕,因為他們帶著正義的面具,卻與正義敵對,終日活在自己的謊言中。他們的才華本來純粹,卻扎根在了黑暗的土壤里,越是綻放,越是惡毒。在空餉事件幾近暴露的時候,校長的幾次挺身而出都顯得 極其虛偽,他的無作為是注定的,因為理想的實現不能不擇手段,路已經選錯了,怎么走 、走多遠都沒有意義。故事的最后,校長還是校長,但是他的理想空洞了許多,像個陳舊的擺件,落著厚厚的灰塵,早已瞧不出本來的樣子。
孫佳,是校長的女兒,得水是她養的驢,她對這學校的作風有千萬個不滿意,卻還是不得不陪著演一出鬧劇,她的反抗微弱得像輕風,連落葉都吹不動,父女的情分也淡若清水, 襯得她的妥協更為可悲。最后,唯一的反抗成了離開,畫面里是趙鐵男送給她的一箱彈力球,五彩繽紛,這最后的美化作一道絢爛的風景,散落在冷漠的大地上,在雜草叢中淺笑 ,笑盡人間污穢。
趙鐵男,一向直率、不肯低頭的他在槍口下撿回性命之后就變成了最服帖的人,看來忍與不忍之間并沒有太遠的距離。當一個人發現自己一貫秉持的尊嚴其實毫無意義的時候,會自然而然地放棄,放棄多了,就成熟了。對于趙鐵男,怒發沖冠和見死不救都是他,他的轉變有著現實生活中每個人的影子。人年輕的時候總愛思考人生,不情不愿地改變自己,上了年紀才會知道其實怎么活都是一輩子。這個世界之所以混沌而又豐富,在于大部分事情黑白難辨,荒唐無稽也是事出有因。
裴魁山,起初對一曼一往情深,他的改變好像在說:這世上真的沒有愛情。亂世里的愛情往往驚天動地,經不起考驗多少都帶著些時代的原因。裴魁山與一曼相鄰而坐,一曼將蒜皮扔起來,風一吹就是雪天,不過數月,就變成了裴魁山的惡語相對,由愛生恨大抵是最令人痛心的了,曾經的一切竟然可以煙消云散,好像飛鳥略過天空,找不見一點蹤影。
張一曼,無疑是影片中唯一一個印象轉好的人,她看似卑微其實高傲,她看似輕佻其實最有擔當,她一心向著夢,哪怕夢很遠,也不放棄。校長剪去她卷發的時候,她的腦海中是大家穿著新校服歡喜的樣子,當校服縫好,人心卻散了。高貴的人錯生在低賤的地方,縱然萬般驕傲,終歸難逃跌落的命運。
特派員,官位不小,更加得貪得無厭,胸無點墨,假意關心教育,實則中飽私囊。在其職不謀其政,是百姓最不想看見的,失道寡助,腐朽注定被推翻。影片的末尾,位高權重的人并沒有得到什么懲罰,只是戰事已過,歷史成陳,每個人都知道和平的天下總會到來。
銅匠,是性情反轉最大的,也最為可惡。無論是否不得已,最初是教師們讓銅匠成了驢得水老師的,最后銅匠得勢,也是教師們最不想看到的結果。知識分子捧起了無知的人,可無知就內心匱乏,大事難成,小人得志坑害了知識分子,悔不當初為時已晚,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被聰明誤一生。
銅匠老婆,是銅匠擺脫貧苦的一道阻力,也是讓銅匠安分守己的助力。舊勢力存在,突破舉步維艱,可是當新興事物離譜的時候,也是古舊的思想把警鐘敲響的。新舊相生相伴,才是進步。
結局殘忍不過是夢想破碎,可生活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