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體制也有幾個年頭了,幾年來,一批批人進來,也送走過一些同事,近日聞得鬧的風風雨雨的“張小平離職”事件,一顆沉寂的心再起波瀾。
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里,體制意味著“鐵飯碗”,意味“吃皇糧”,也意味著成為了公家的人。外人看來,公家的人都是體面的人,皮鞋擦的锃光瓦亮,衣服熨的筆筆直直,頭發梳的一絲不茍,走路昂首挺胸,腰板都挺得直直的……哪知看似光鮮亮麗,實則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入職已近二十年,年近40的張小平,研究員,正教授職稱,為國登月造發動機的關鍵技術人員,年薪十二萬,何其悲哉?
一個為國家科學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科研技術骨干,一個已工作近二十年半輩子都獻身登月研究的工程師,一年的年薪抵不過綜藝節目演員一天的片酬的五分之一,更不用論時下網紅主播的打賞刷流量。
而張小平離職后去民營企業搞科研,轉眼間年薪就是百萬,同樣的人做差不多的事,為何待遇差別如此之大?
我們的工作一成不變,我們的領導久不思變,還是用三四十年前的眼光看待工作,還是用老一套的方法路子來管理下屬,捧著鐵飯碗不作為,總是吃不飽餓不死的待遇,干好干壞一個樣,沒激勵沒獎勵,科學家一個月工資難過萬,戲子賣個笑扭扭腰隨隨便便幾千萬,誰心里會平衡?
這是一個物質化的時代,也算是一個“笑貧不笑娼”的時代,一切向錢看齊,一棟房子壓的人喘不過氣,一場大病愁的傾家蕩產,誰不想給自己未來多一些保障?誰不想讓自己的價值最大化?
我們今天說我們的孩子,說我們身邊的年輕人,沒追求沒理想。孩子們不再想當科學家而想當明星當演員,年輕人不安心工作想當網紅當主播。我們不禁要問:我們的社會怎么啦?
其實不是我們的社會怎么了,也不是我們的價值怎么了,而是該好好想想我們自己怎么了。
我們從小教孩子:要好好讀書,不然考不上大學,考不上大學就找不到好工作,找不到好工作就賺不到大錢……
我們自己每天在孩子面前刷抖音,看爛片,給主播打賞,癡迷電子游戲,甚至于帶著孩子一起追星追劇。
有這么一句話說:“雪崩發生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同樣的道理,當這個國家娛樂至死、金錢至上、科學家都找不到自身價值的時候,也沒有一個人是無辜的。
我們要永遠記住一句話:你是什么樣的,你身后的國家就是什么樣。
誰都無法阻擋市場經濟的到來,誰都無法拒絕物質條件的進一步優越。但是,我們都應該記住,撐起這個國家脊梁的,不是網紅,不是戲子,更不是賣萌耍呆的主播,而是無數在我們身后默默付出的科學家、工程師,還有守衛我們安寧的戍邊衛士。
所以,娛樂可以,追星可以,但請記住那些在黑暗中為我們負重前行的人,是他們,給了你娛樂追星的機會;也是他們,給了你一個富強安寧的祖國。
張小平離職,誰之殤?你之殤,我之殤,大家之殤,隔江猶唱后庭花之殤……
愿我們都對得起這個時代,這個無數仁人烈士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