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學史海】在象山精舍學習與生活的陸九淵

飄飄灑灑,如云似煙;磕磕碰碰,如珠似玉。濺一身雨花,頂一天霧氣…夢中之幻,幻中之夢;應(yīng)天之奇,宇宙之愛。在這八條瀑布之間觀山景,猶如在水晶宮底。那奔流直瀉的乳汁,就像大地母親在哺育一代代兒女,永不知倦;那金石齊鳴的琴聲,好比吳天父親在喚醒一輩輩子孫,心在洗,人在笑…

陸九溯站在應(yīng)天山礤潭、半山之間的石磴木梯上,凝目遠跳,跟在后面擁戴他的是數(shù)百學生。“茲山之勝,尤在瀑流。”“藤潭不下玉期半山可亞臥龍。”這八條空中山泉,一落千丈,微射噴薄,飛酒映帶于茂林之間,春夏流注,勢如奔雷,因石變形,由勢得名。那山,那泉斯,那流,那潭一名:風練;二名:噴玉;三名:翻濤:四名:淑珠;五名:水簾;六名:雙練:七名:沸銀;八名:飛雪。兩巖之間,除了茂密的植被,奇形怪狀的松石之外,就是那游動出沒,飄忽不定的云相,百里無塵埃,十里無暑氣。夜幕一拉,月亮特別明,是兒特四山的天箱,猶如韶樂奏到東方現(xiàn)出魚肚白:接著是云雀尖亮的修聲,郡深山的鵑鶴打鳴,百鳥限林,皮功資帝全部血峰都在云海里動凸現(xiàn)。下雨天,雷鳴電閃,萬您爭的:落雪時,玉樹瓊枝,冰桂確牙更不用說那四季山景,換了一輪世界!

原來荒涼的應(yīng)天山,現(xiàn)在已經(jīng)熱氣騰騰。

破舊的應(yīng)天寺已經(jīng)拆除了。在原址,筑圓庵,專作講堂用。圓店前,建一閣,部勒群山。又得勝處,建方丈,有小食堂,先生起居飲食皆在此。

編輯

添加圖片注釋,不超過 140 字(可選)

陸九淵寫道:

山間近來結(jié)廬者甚眾,諸生始聚糧相迎。今方丈前又

成一閣,部勒群山,氣象亦偉。

除了張氏兄弟原來合資搭的簡易茅廬外,四山密密麻麻,忽隱忽現(xiàn)的是各地來的學生,自己選擇山地,自己設(shè)計,自己動手構(gòu)架的讀書廬。有圓形的,有方形的,有八角形的,有矩形的。或毛竹,或禾草,或蘆秸,或亂石,或黏土砌墻編壁。一律木梁茅頂,就地取材。廬前廬后,插柳種菜;竹籬小園,別有風光。冬暖夏涼的茅廬里,有桌、榻,琴、幾,也有小鍋小灶,實用、方便。全山形成了一個整體,炊煙裊裊,書聲瑯瑯,琴聲悠悠,儼然綴在山曲間富含詩意的文化村!

陸九淵登高跳望,從各個角度指點全山,其形狀恰似一頭巨象,昂首闊步,行走于彩云之中。

(一)此山改名:象山。 陸九淵召集數(shù)百名學生,鄭重宣布:

(二)全山建筑群總稱:象山精舍。

(三)先生自稱:陸象山,又號:象山居士象山翁。

從此,從官府到偶林以至細民百處,人人尊稱陸九閑為象山之生。

中國的文化史哲學史教育史上增添了新的一頁。陸九淵高瞻遠矚,以宏毅的膽識,限苦卓絕的精神,重樹心學旗機,在天的東有角,風光如面的山卷月里,自辦教育,勤工位學,前后培養(yǎng)了數(shù)干名人才精英。武夷山險伏者大儒朱熹;象山妮起大師陸象山,遙遙相跨,云蒸霞蔚,弦歌木年,在亂世居然斯文不斷,交相形成文化教育奇觀。請看象山先生自己寫道:

乃今吾人居之,每惡(m)山名出于異教,思所以易之而未得。從容數(shù)日,得茲山之要,乃向來僧輩所未識也。去冬所為堂,在寺故址,未愜人意。方于要處草創(chuàng)一堂。顧盼山形,宛然鉅象,因名象山。輒自號象山居士。

編輯切換為居中

添加圖片注釋,不超過 140 字(可選)

精舍二字,出《后漢(書)·包咸傳》,其事在建武前。儒者講習之地,用此名,甚無歉也。

案:象山何其來?是一座山的改名嗎?是怨“禪師山”、“應(yīng)天山”源于異教嗎?是山形如象嗎?陸象山是如此說的。這是表面文章,其實有更深的文化內(nèi)蘊。從思維特征角度來看,陸九淵下學上達,漸趨成熟。《易·系辭):“易也者象也,象也者象也。”易之道,始于象,源于象。沒有象,就沒有易。太極,是象;二氣,是象;五行,也是象。道德境界,是象;智識天地,也是象。從“先天之象”、“生生之象”、“轉(zhuǎn)生之象”到“天人一,物我忘”或“合內(nèi)外,平物我”都是象之流動,象之變化。可以說,陸九淵在應(yīng)天山改山名,書院名,先生名,是有其豐富的內(nèi)含和外延的。二句話,陸象山先生在象山辦學又比“槐堂”高出幾個層面。他的宇宙觀、世界觀、人生觀、哲學觀、教育觀、社會政治觀

站在象山的部勒群山閣上,一座座茅廬就像朵朵蓮花一樣掩映已經(jīng)升華到象思維。

在萬綠叢中,有武夷的神秘,鵝湖的異趣,壯觀天地間。名為精舍,實則陋巷。唯有此,更見士人追求的不是物質(zhì)世界,而是精神世界的所謂“圣賢樂地”。其精神解脫在此,精神桎梏亦在此。

不信,我們依著當年眾學子親手開辟之圣關(guān)賢路,順著茅的羊腸小徑,就似乎可以看到象山先生親自命名并親筆書寫的條款請如:居仁齋、由義齋、養(yǎng)正堂、明德、志道、儲云、佩玉愈高規(guī)齋》林、達誠、瓊芳、濯纓池、浸月池、封庵、批荊等等。這些名字都具有都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美以及深邃的道德意境。但是,它的現(xiàn){是袋裝裝來,蚊可蟲交,布衣流食宿醫(yī)餐霧:們返歸自熱然,計書講習,坐以論道琴模書面,與泉石相都與自白袋東每為天地精靈對話,所謂顏樂沂志,并非虛言,靜觀實得之。那位有人愛山,怡然其中,自得至樂。特別使你留連忘返的是:貌似葛天民實是亂世人。

編輯切換為居中

添加圖片注釋,不超過 140 字(可選)

他們是儒,不是禪;人世不出世,憂國并優(yōu)民,艱苦又高尚,文化的歷史價值與朱熹爭美斗艷,精神的歷史境界,當時無可等辯地達到了至上。

學生傅夢泉后來在(曾潭講堂記)中回憶篳路藍縷開辟象山,道:“計予之從事先生也,自信而潭,播起道里,衡宇敝陋,居用草響,以資學侶,與先生任勤勞,蔬粥無時,不堪充腸。”《南城縣志)同治版學生馮元質(zhì)有一則留傳至今的記錄,真實地反映了當年象山精舍學習與生活的一個側(cè)面。后人讀之,尤覺神往:

先生常居方丈。

每旦精舍鳴鼓。(陸象山)則乘山轎至。

會揖。升講坐。(先生)容色粹然,精神炯然。

學者又以一小牌書姓名年甲,以序揭之,觀此以坐。少

亦不下數(shù)十百,齊肅無嘩。

首誨以收斂精神,涵養(yǎng)德性,虛心聽講。諸生皆俯首拱

清響,聽者無不感動興起。 聽。非徒講經(jīng),每啟發(fā)人之本心也。間舉經(jīng)語為證。音吐

初見者或欲質(zhì)疑;或欲致辯;或以學自負;或有立崖序

自高者,聞?wù)d之后,多自屈服,不敢復發(fā)。

其有然言而不能自達者,(先生)則代為之說,完如其所

然言,乃從而開發(fā)之;(學生)至有片言羊辭可取,必獎進之。

(先生)平居戰(zhàn)現(xiàn)水數(shù)撫華化天氣別你步現(xiàn)器,夏為水極肌秋地調(diào)及古待文,收客自道。故是清,農(nóng)處生肅,望之如種。

諸生登方丈請海。先生和氣可物,隨其人有所開發(fā),友我以通米,或院以快書之方,木衡及陰論,亦未會分看先搖語錄。

(先生)每講說瑞快,則顧得季魯日:“豈不快戰(zhàn)“季青最少,坐必末。嘗拉一座于側(cè)間,今代說。時有少之素先生日:“季魯英才也。”

先生大率二月登山,九月末治歸。中間亦往來無定。居山五年,閱共簿,來見者逾數(shù)千人。

淳熙十六年,象山先生祠秩游。南宋規(guī)定:柯祿官三年為期,本人必須繼續(xù)申請,否則,停俸祿。象山先生陶醉于山向事業(yè),官場之事,他幾乎忘了。俸銀一斷,連打米買口糧的餞也沒有。學生們知情后,紛紛聚糧,派轎子迎接先生上山。陸象山體會到人間的真情,在三封信中,表露出夫子心中真切的感情和無比的幸福感。

《與侄孫睿》:

山間近來結(jié)廬者甚眾。吾祠祿既滿,無以為糧,諸生始聚糧相迎。…第諸生中有力者賽,為此亦良不易,未能多供人耳。今夏更去選來,常不下百人;若一時俱來,亦未有著處。黃溪字甚有政聲,邑人以為久無此人。共數(shù)禮于山間基厚,層欲躬至問道而末果。夏末有復其一書,錄往汝觀之,非虛辭也。

吾春末歸自象山。瓶無儲蓄,食無留錢,不能復入山。近豬生聚糧除道,益發(fā)泉石,遣典夫相迎,始復為一疊。

同志之士,方此盍簪由繹簡編,商略終古,粗有可樂!雖品質(zhì)不齊,昏明異趣,末能純一;而開發(fā)之驗,變化之證,亦不可謂無其涯也。儻得久于是山,以既厥事,是所愿幸!

不是說子靜“盡廢講學,反對讀書”嗎?除了“槐堂書屋”,規(guī)模更大的“象山精舍”更能以事實回擊那些偏見。如果說是反力推動陸九淵這樣做,那更是編造的大笑話。因為,除了背地嘀咕,沒有誰當面或函告陸子“盡廢講學,反對讀書”八個字。史料無有記載。劉子澄之流只有打小報告,傳小消息的本領(lǐng)而已。象山先生在民間興辦書院,傳道授業(yè)。在山間創(chuàng)造了奇跡;即使是“鄉(xiāng)黨之學”,也屬當時的文化盛事。這就非但受到社會尊重,地方官員正直者的關(guān)注,鄉(xiāng)紳學者的稱譽,就是那元晦先生也心向往之。

他寫信給子靜,說:

聞象山墾辟架鑿之功益有緒,來學者亦益甚,恨不得一

至其間,觀奇覽勝。

?著作權(quán)歸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或內(nèi)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xiàn)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7,572評論 6 531
  • 序言:濱河連續(xù)發(fā)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xiàn)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fā)現(xiàn)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071評論 3 414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5,409評論 0 37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jīng)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2,569評論 1 307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jié)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360評論 6 40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fā)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4,895評論 1 321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nèi)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2,979評論 3 440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cè)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123評論 0 286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shù)厝嗽跇淞掷锇l(fā)現(xiàn)了一具尸體,經(jīng)...
    沈念sama閱讀 48,643評論 1 333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nèi)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559評論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fā)現(xiàn)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fā)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2,742評論 1 369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nèi)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250評論 5 356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zhì)發(fā)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huán)境...
    茶點故事閱讀 43,981評論 3 346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363評論 0 25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jiān)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622評論 1 280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354評論 3 390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7,707評論 2 370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