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刷視頻看到徐志摩和林徽因、張幼儀的電視剪輯片段,被黃磊的顏值吸引了。追完之后發現這幾個人中我最喜歡的還是張幼儀。并不是因為她是恪守夫婦、循規蹈矩的好女兒和好媳婦,而是骨子里的韌性足以支撐她走過婚后一路的風風雨雨。
????????現代的人看的開了,如果結婚帶來的是冷漠、忽略,可能很多人會勇敢的選擇離婚。但是那是民國時期啊,張幼儀的姐姐都還裹著小腳的年代,怎么可能會有離婚的念頭和想法呢。她從小接受的是中國傳統女子“三從四德”的教育,可以說張幼儀骨子里都是傳統的。
????????那個年代女人不需要讀書,未出嫁時幫母親做家務,能認得幾個字就不錯了。出嫁后的任務就是伺候公婆,做丈夫的賢內助,她母親也是一直這樣教導她。就算她質疑母親寧可改她的八字也要促成她和徐志摩的婚事,也一聲不吭,只是默默地接受和隱忍,接受自己的出身和婚姻,接受傳宗接代、相夫教子的宿命。
????????在那時的中國,雖然「變革」的氣氛甚濃,而真正實行了的婚姻自主畢竟屬鳳毛麟角,女性的實際處境較之男性就更加艱難和復雜,因此兩性的“解放”既非朝夕之間所能解決,男與女亦無法做到同步,多數“被解放”“被離婚”的女性不會有張幼儀離婚后那樣“不幸中的萬幸”,而只能繼續承擔社會拋給他們無止境的羞辱和唾棄:自殺、出家和妓女。
????????婚后徐志摩如釋重負,趕快外出求學,逃離那個讓他感到窒息的環境。原來,徐志摩之所以看不上她這個結發妻子,一是因為自己不夠漂亮,不是個有魅力的女人;二是因為自己才情不夠,跟不上大詩人的步伐,一張口,總讓徐覺得她是一個無趣的土包子。他要的是能了解他、懂他、與他心靈相通的靈魂伴侶,而不是沒有主見沒有思想、只能伺候他的老媽子。
????????雖然結婚這幾年過得很不舒心,去歐洲后懷了孩子還要忍受徐志摩的冷暴力,忍受他的不辭而別,最后不得已在離婚文件上簽字。她自己為了生計,也為了養育二兒子彼得,開始學習德文和幼教,開始獨立處理問題。她的堅韌和毅力在這段時間得到充分體現。回國后自己的父母先后離世,徐志摩的母親也離去,這些大大小小的后事都由她來處理。尤其是前婆婆的去世,徐家不讓陸小曼進門,打電話催張幼儀回老家處理,其實這個是很難做的。
????????徐志摩取陸小曼是娶妻,而不是納妾。雖說張幼儀被徐家認作義女,但是要真和陸小曼同處一室恐怕大家都會尷尬。但是徐家父母只認張幼儀這一個兒媳,交代了徐母去世后只能讓張幼儀來操辦,于情于理都難辦。但是張幼儀還是很大方體面的把事情辦妥,徐志摩也說自己和徐父在家已經是一團糟,很需要幼儀的出面幫忙。
????????后面上海女子銀行邀請她做銀行總裁,并且說明來意并不是相信她的能力,而是二哥在中國銀行做總經理,有著強大的人脈。當然,她也不負眾望,自己請老師補習中文,惡補用得上的各種知識。在八弟的支持下開了云裳制衣公司并擔任總經理,徐志摩還是股東之一,銀行業務和服裝生意都做的風生水起。她的人生像是鳳凰涅槃,得到了眾人的認可和尊重,似乎也證明了徐志摩拋棄她是個錯誤的決定。但,他是真的不愛她。
????????其實張幼儀自己也說過,她要感謝徐志摩,因為他的離開才能讓她真正站起來,靠自己的雙腳去丈量每一片真實的土地。讓她知道,哪怕離婚的女人,只要不自棄,依然能找回自己擅長的領域,闖出屬于自己的天地。如果不是離婚,她可能永遠沒法找到自我,沒法成長,也不可能變成另外一個人。
? ? ? 所以,女孩子們,不管外界有多少風雨阻擋,投資自己,永不妥協才是走到最后的資本。自己的命運永遠要掌握在自己手中,永遠不要成為別人的附屬品,要勇敢活出屬于自己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