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系原創首發,文責自負。
(楔子)
大紅燈籠高高掛,十五燈會的熱鬧散去,午夜子時的街道,罕有人至。
這時,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只見一個書生模樣的小生背了一個書簍,提著油燈,匆匆而過。
走至半路,隱約聽著一聲嗚咽,斷斷續續,書生細聽,好似有人在小聲抽泣。
書生這時慌了,嚇得不敢往前走,心里嘀咕著“這大半夜,莫不是遇著鬼了”。
前面的紅燈籠鬼影重重,飄飄欲墜。
忽的一陣風吹過,書生手里的油燈也滅了。
四下無人,鬼森森的影子似蛇在晃動。
這時候,書生早已嚇得面白青紅,撲通一聲就跪倒在地“饒命啊,饒命,小生只是路過此處”
半晌,只有風吹著葉子的沙沙聲。
書生嚇得正欲起身,卻覺背上沉甸甸的。
這時聽見一位女子嬌聲笑道“公子,可否稍微我一程。”
不回頭望還好,一回頭望,只見那女子半邊臉已然化成了骷髏,另一邊卻依然丹唇紅暈,夜色里露出幾分詭異。
赫然一副白骨干尸,在月光下顯得慘白。
書生哪里顧得上回答,早已嚇得七竅生煙,昏了過去。
(一)
待書生醒來,已然在家中。
書生覺得甚是怪異,但只覺是夢。
不幾日,卻一病不起,好似被鬼壓著,躺在床上動彈不得。
郎中開了幾副藥方,也不見起色,眼看著書生日漸消瘦,精神萎靡,估計活不了幾日。
村里人都說怕不是鬧了鬼,每至半夜,總有若有似無的哭聲從屋內傳出。
不幾天,路過一個道士,說是拜在鹿門山上學藝,這幾年云游四方,路過此處。
道士一進這屋,便覺不對,這屋里煞氣沖天。
道士不慌不忙地掐指念念有詞給那書生算了一通,只見那道士左手搖著鈴鐺,右手食指和中指合并點在眉心間,隨即畫了一道符,蓋在那書生額頭。
當晚,書生做了一個奇怪的夢。
夢里是他的新婚娘子,一襲紅裝,綰五鳳金釵,嬌羞坐在床沿邊。
他端著酒杯朝新娘走去,掀開她的紅蓋頭,不由得嚇得踉蹌幾步倒在地上,那紅蓋頭下哪里是新娘,分明是一個粉色骷髏頭。
書生嚇得一身冷汗驚醒。
但自從這晚,書生好像病好了,躺了幾天,竟走出了房間。
(二)
這天晚上,月亮很圓。
院子里柳樹好似被煙霧纏繞,朦朦朧朧的看得不真切。
書生再一定睛,樹下站著一位青衣女子,身姿綽約,風韻猶存。
他竟一時被迷住,眼神直勾勾地盯著那女子,一下失了魂。
書生正欲看清那女子面容,卻只見霧氣散去,再一仔細看,哪里有什么女子,不過是柳樹的枝條伸展開來。
這時,那道士不知何時站在了他身后“公子,可還記得柳小姐”
“柳小姐....”書生回過神來,聽聞此,卻神色一緊。
“你可知柳小姐現在何處?”道士見書生沒有開口,便悠悠然問道。
“我不知,許久沒回去了”書生如實回答。
“她死了”許是夜色太晚了,道士的語氣里多少透著些冰涼。
書生此時覺得兩腿發軟,癱坐在地上,突然想到什么似的,不由得瞪大了雙眼“剛剛....那莫不是柳小姐”。
道士沒有回答,只是叮囑他“夜里陰氣重,公子還是早些入睡的好”
第二天清晨,人們沒見著那位書生的身影,掀開被褥,被褥下竟是一副白骨,讓人不由得駭然。
“因果一念,善惡終有報....”那道士嘴里不知念了些什么,離開了此處。
(三)
道士背著一個葫蘆狀的瓶子,來到郊外的一處墓碑,那墓碑上刻著“柳氏小姐墓”。
道士打開葫蘆蓋子,對著瓶子念了幾句咒語,瓶身不斷搖晃著,只見一陣白霧升起,飄散在墳堆上空。
“安息吧”道士閉上眼,盤坐在墳堆旁。
(尾聲)
京城,某茶樓中。
“今日咱們說一樁坊間奇聞異事”說書人拍著案板,攆著胡須道“話說那柳家娘子生的貌美如花,宛若天仙,倒是個妙人”
說書人頓了頓“你們猜怎么著,這柳家娘子偏偏愛上個窮書生,那書生答應柳家娘子考取功名就來娶她”
說著,說書人嘆了口氣“要說這柳家娘子命苦,一直等著這書生沒嫁人,誠想這書生早已逍遙自在去,忘了苦苦等他的柳家娘子....”
“好好”茶館里頓時一陣人聲鼎沸,拍手稱絕。
“預知后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