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煥的第?29?篇原創文章
本篇共計 1575?字,預計閱讀需要 4?分鐘。
很多小伙伴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普遍都遇到一些有關讀書的困惑,包括想讀書但是遲遲沒有行具體動、買了很多書但是都在落灰、看了書也記不住過一段時間就還給了作者、看了些書感覺也沒有太多作用等等,我個人也曾經身同感受,本文正是為這樣的人而作。
標題為什么要特意強調“成年人”呢?因為本文主要針對成人如何讀書,而不適用于青少年和兒童讀書。
兒童青少年讀書就像一張白紙,需要從零畫出自己人生的一副畫卷。所以其讀書時需要系統甚至全盤接收外界的知識,有什么就讀什么,父母老師說什么都認為是對的,系統從零學習,然后理解多少算多少,這樣理解了的部分就慢慢畫出了自己的畫卷(知識框架);
而成人讀書和學習是已經有了一副畫,讀書只是豐富這幅畫的過程,所以需要讀與自己這幅畫兼容的內容,而不是什么都讀,別人的話也不是什么都聽,一般也不會去系統從頭到尾讀一大塊的內容(除非踏入一個新的領域從頭開始),所以成人讀書一般更強調內容的挑選和能不能為己所用,更注重的是作者、書本內容與讀者之間的關系,成年人學習最重要的過程是知識和內容的內化。
總結一下就是,兒童青少年讀書主打一個“系統完整”,成人讀書主打一個“吸收內化”。有點像 IT 領域里面的平臺開發和基于平臺的二次開發,本文主要闡述后者。
其實關于如何讀書,《禮記·中庸》中就已經有很好的闡述: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本文其實也只是對其進行自己的詮釋,大框架基本是一致的。
讀書的本質是讀者與作者進行交流。通過讀書可以和古今中外各種偉大靈魂和思想進行對話,實在是幸運和劃算。關于讀書的重要性(Why)在此不展開敘述,本文主要闡述如何(How)讀一本書。
最近讀了不少的書,包括一些認為還可以的《自控力》、《價值為綱》、《如何閱讀一本書》、《知行合一——王陽明》、《動物莊園》、《認知覺醒》、《這樣讀書就夠了》等,也包括一些自己感覺不怎么好的書比如《戒了吧,拖延癥》、《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等,對如何讀書有了一些自己的見解,于是提煉了一下形成此文。
首先想到的是,做事的方法論真的很重要。
我以前經常會立年度目標,待看清單,比如去年我的年度目標是一個月讀一本書,詳細書單都列出來了。但是,很可惜,最終只看了 2 本書。
原來我以為是因為我自控力不夠,現在發現其實方法論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因素。
以前我的研究生導師汪老師經常對我說:“之所以拖延,很多時候是因為做事的方法沒掌握好。”我當時聽了不太理解,心想這和方法有什么關系呢?這不主要是懶嗎?現在回過頭來看,汪老師說的話還是挺有道理的,確實方法很重要。
也就是說,我之所以年度讀書任務沒有完成,較為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因為讀書的方法不對。從這個角度來說,掌握做事的好的方法論,也是治拖延的一種有效手段。
其次,市面上缺乏一種簡單明了有效的讀書方法論。
現在市面上已經有很多非常棒的讀書和學習的方法,包括《如何閱讀一本書》中說的四層閱讀法、費曼學習法等等,整體思路都挺不錯的。
老外的著作體系化結構化方面做得非常好,這是其優點;但是總感覺對讀者不太友好,主要是老外的著作總是感覺特別啰嗦,一個觀點反反復復很多次。就算是一些經典的著作比如《自控力》《如何閱讀一本書》也是這樣,可能是因為作者在寫書時的環境和我們國內的環境差異導致。
所以我這兒寫一篇相對精煉一些的讀書方法論,希望對愛好讀書的讀者有所幫助。正是基于《價值為綱》中任正非所說:簡單為美,簡簡單單把東西做好,不要把事情做得很復雜,客戶需要實現同樣的服務,越簡單越好。
成年人如何讀書,最重要的是帶著問題和使用場景去讀書。以終為始,方能砥礪前行。
就像學英語,單純去背單詞效果不太好,但是通過閱讀文章、英文交談、看英文電影等英文使用場景,通過上下文來記憶和理解單詞,學習效果就會好很多。
待解決的問題和使用場景就是“行”,通過行能夠更好地帶動讀書的“知”。我們一般稱呼這種帶著問題和使用場景去讀書的方法為主題式閱讀。
下面將分三個部分來詳細闡述這種主題式閱讀方法,分別是:選書、讀書和寫作。
未完待續……
本文由于篇幅較長,將采用連載的形式發表,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