餃子在中國,是百無禁忌的。沒有什么人是不能吃餃子的,沒有什么食材是不能用來包餃子的,也沒有什么不能出現(xiàn)餃子的場合。
餃子可煮、可蒸、可炸、可煎、可烤,包容性強。在國外飲食的演變下,還出現(xiàn)了芝士焗餃子。
聽一位美食博主說,有一段時間她在國外旅游,錢不夠的時候在當?shù)嘏笥训膸椭麻_過“餃子學校”。餃子課程分成初級、中級進行授課,最多的時候招過一百多人,少的時候也有幾十個人。
餃子包容性很強,她會根據(jù)所在國家的飲食習慣,帶領(lǐng)學員制作炸、烤、蒸、煮等烹飪方式不同的餃子。在喜好巧克力的國家授課時,在學員的影響下,她還試過用餃子蘸巧克力醬吃。
曾經(jīng),美國中餐廳風靡油炸餃子。每盤餃子里,其中有一個包著寫著吉祥話的小紙條。外國人吃到“祝福”餃子感覺很開心,為此油炸餃子成了必點的餐食。
其實,他們是借鑒了中國北方過年包餃子放銅錢的習俗,寓意吃到銅錢的人,在新一年中會福星高照。
餃子是中國飲食的象征,也是北方人的傳統(tǒng)主食。人們常用豬肉、羊肉、牛肉等肉類搭配白菜、韭菜、香菜、薺菜、茴香等制作成餃餡。
在沿海地區(qū)除了肉以外,餃餡里還會有海鮮。本地有一家山東餃子館,有黃花魚水餃、墨魚水餃、蝦仁水餃,特別是墨魚餃子傳得神乎其神。
有一次,我特地跑到很遠路去吃了一回。果然,海鮮餃子皮薄餡嫩,有著海水帶來的鮮香。
除了味道好之外,那位女廚師包餃子手法真值得一看。
她把面劑子捏好后,一只手拿搟面杖,一只手轉(zhuǎn)著面劑子搟,幾乎沒有停頓,令人眼花繚亂。
上車餃子下車面,北方人的每次送行也都離不開餃子。人生旅途更如餃子,每一次取得的成績,都要接受捏拘推扁的磨練,都是一次從生澀到熟香的飛躍。
當白日烤人的陽光與深夜孤寂的燈火終于熬干了沖勁,冷冰冰的寒暄終于凍住了想要邁出的腳步,一碗水餃的回味慰籍著我們失魂落魄的漂泊。
“千揉萬搟成面皮,雜陳五味容腹里,捏拘推扁全不怕,成熟自在滾煮時”。歲月是皮,經(jīng)歷是餡,我們在餃子的世界里,一起砸吧著人世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