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余秀華,最近著名詩人食指、北島紛紛發聲,似乎代表了某一種力量的抬頭。說白了,就是俗與雅之爭,低俗與高雅之爭,在低門坎的詩歌殿堂,越來越多的非正規軍進來,造成許多紛爭之亂象。
個人看法:食指的表態出發點是好的,但用詞稍大,給人有以大欺小的感覺。什么人民、貧苦等等確實是偉大詩人的思想,但余可能做不到,因為受到視線和境界的原因影響。因此,給予更低一點的要求是對的,就像低配置電腦;
北島也在發出正義之聲,雖然只說了一小點,說明在這個問題上不愿多說,只是看不慣而已,依然保持著堅定的個性;
余秀華有好的作品,但不是很多,初期給我的印象也很驚訝,是什么力量讓她寫詩?我們對她表示同情和贊賞,并發力贊助她,讓她走出貧境,這種善良的義舉得到多數人的贊成,湖南出版其書,湖北讓她做作協事副主席,初期的愿望是好的,但在此期間,不泛媒體滲透進來,包括香港的名人訪談,各種詩事、文事活動,不斷地提升了這位上帝的嬌子的地位。
問題不在這里,我們從側面分析,一個人要成名,通常會聚集相當多的福份和德性,否則可能是空中樓閣。當你的吃苦的時候,就是在聚德的時候。成名后如何保德?才能支撐這種名就。因此大多數名家在成名后為廣大民眾大謀福利,支助貧困來維系自己的福。與此相反,余秀華卻沒有做到這一點,而是利用自己的名聲,在詩壇挖苦、嘲笑、漫罵,完全不配一位名家的口德,在失德的情況下,眾人不買帳也就不稀奇了。
當然,其文學的屬性與基本的審美是所有文人需要維護的,在給予余的同情與支持情況下,余的作品相反有時也表現出個人的,極端自私的性取向,低俗的。如:看到某著名男詩人就想赤裸裸地占便宜,為其寫三流詩,在群里發不德之言,造成極壞影響。所以文人需要正義感,需要更多的詩人站出來維護這個干凈的,千年以來的詩歌文化環境,而不讓其毀在我們一代,這是責任與擔當所在;
我并不否認余的創作特點,她的有些作品不注重修飾,(不重心理上的遮飾)敢說真話,這對于規規矩矩的詩歌傳統有棒喝的挑戰性,但僅此而矣,只能代表一種低俗的群眾性的文化現象,把她的內涵夸張的天大地大都是杜襈的結果,什么“穿越大半個中國去睡你”,其實就是赤裸裸地性愛,沒有什么特殊的內涵。
尚武者,重武德,乃高手;擅文者,重文德,乃大家。
如若不改,自毀前程。
補充
余秀華之爭可能會演繹成 門派之爭,話語權之爭,而避開余本人。鷹派批評家綠島先生尖銳地批評了我國現代詩的各種亂像;鴿派領軍人物霍俊明提出綿性批評,中性批評,宜疏不宜堵,這有益于被批方,容易接受而非動刀子產生死抗。在此,任何以專家的名義來歧視余秀華都會犯一個非常低級的錯誤,會引發口舌之爭,我們坐等百年難遇的發酵中,各種小丑也會輪批上場。這是有益呢還是有害?只能說明我們仍生活在亂局之中,詩界真英雄仍未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