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最近和很多企業的CIO/CTO、以及IT部門的各級主管交流數字化轉型時,他們都對數字化的未來充滿了熱情和憧憬。
然而我們看到的現狀是,大多數企業IT部門的職能還停留在“業務支持”的程度,是為業務部門提供IT系統支持的組織。這也造成了傳統企業中IT部門的員工,更多的是承擔甲方項目經理的角色。這種以項目為導向的方式,使得員工往往一個項目上線后,就會投入到下一個項目的工作中。員工在業務或專業能力上很難得到持續的積累和沉淀,結果就是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力逐漸被消磨,整個IT部門的生產力和創新氛圍也受到很大影響。
與此同時,CIO/CTO面前有成百上千個需要用?昂的成本進?支持和維護的遺留系統,盡管他們愿意響應快速變化的市場需求,但在項目周期與成本壓力面前,卻又顯得力不從心。
數字化轉型勢在必行。在推進整個企業的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對以下幾個問題的探尋能解答許多管理者們的疑惑。
業務架構與IT架構的關系是什么
業務架構可從企業戰略出發,按照企業戰略設計業務及業務過程。業務過程是需要業務能力支撐的,從戰略到業務,再到對業務能力的需要,就形成了支撐企業戰略實現的能力布局——將這個布局理解為業務架構,它是企業為客戶創造價值的設計過程。
業務架構設計會盡可能地追求以更為集約的能力實現更為多變的業務或服務,這其實也是中臺戰略追求的目標。因此,中臺戰略實際上也可以歸結為一種業務架構設計。
業務架構設計完成后,“靈魂”就誕生了,IT架構則是根據“靈魂”的需要來設計“容器”。IT架構通常會分為應用架構和技術架構(近些年隨著大數據的發展,數據架構的地位直線上升)。
應用架構重點關注是功能布局,與業務架構的關系非常緊密,可以稱其為業務架構設計的“緊后工序”。技術架構主要關注分層結構,對于大型業務系統來說,一個邏輯分層可能需要通過多種平臺才能實現。技術架構與業務架構的關系并不像應用架構那么直接,主要是通過對業務特征、業務量等多種因素綜合考慮分層的合理性和平臺選型。
作為“靈魂“的”容器“,IT架構中的數據架構和應用架構與業務架構的關系是最為緊密的。將”靈魂“注入”容器“是技術人員的重要工作,而能否順利注入,讓“靈魂”有個適宜的居所,則有賴于技術人員對“靈魂”的充分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