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了《馮唐成事心法》,里面有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一個困擾很多人的議題。
馮唐在書中提出了四個“有所”,讀了之后,很有感觸,分享給大家。
四個“有所”:
能夠革命生活兩不誤最重要的秘訣——四個“有所”:
一、有所逼;
二、有所專;
三、有所規;
四、有所貪。
有所逼,是“逼迫”的“逼”,有所專,是“專業”的“專”,有所規,“規”是“規定”的“規”,有所貪,是“貪婪”的“貪”。
一、“有所逼”
有所逼,就是不得已。
如果工作時間超長,時間久了,人就會瘋掉。再者,長時間持續工作,很多時候效率并不高,甚至沒有什么效率。
書中說,工作到晚上十二點左右,要停止。很多事兒,一時無解,如果你十二點之前停止了,去休息。第二天早上,很大可能就會迎刃而解,且效率奇高。
如果十二點之后還在討論,還在琢磨,你會發現你永遠結束不了。而且會發現有好多可以爭論的東西,越爭論越多,像拆開的線頭,越扯越長,沒有結束的時候。既耗時耗力,又無結果,用現在流行的詞就是讓你內卷的不得了,真的要瘋掉!
人就是要有七八個小時的睡眠時間,長時間為了工作不能休息,人的情緒也會變壞。
不得已,有所逼,就是你一定要逼自己學會管理自己的工作習慣,學會勞逸結合,不要讓自己變成一個工作狂魔。
我前幾年也有一段不堪回首的經歷,事務繁多時,經常加班。特別是臨近年底,幾乎每天加班到很晚。
而我是個生活規律,喜歡早睡早起的人,天天被加班弄的頭疼腦暈,還是做不完的工作。那時孩子還小,我還有理不清的生活。經常的工作生活兩頭顧不住,一團糟。
后來,經過一位領導的指點,逐漸學會了管理自己的時間。把加班時間縮短,第二天早早去上班,早上耳清目明,工作效率幾乎翻翻。
二、“有所專”
有所專,包含兩條,一條是專心。
就是為了不使自己瘋掉,逼著自己換換頻道,去做點跟工作不一樣的事兒。
比如:去看一朵花,欣賞一片云,去逗逗孩子,和朋友聊聊或者,喝喝茶,焚焚香,看看書,等等。也就是做些工作之外的事!
曾經有一個禪宗故事,說的是怎么修佛?就是餓的時候吃飯,困的時候睡覺。現代多數人是吃飯的時候不好好吃飯,睡覺的時候不好好睡覺。就是不專心。
該正經的時候、該集中心力的時候集中不了心力,你該放松的時候反而放不了松,這是大忌。
環顧四周,我們身邊也有很多這樣的人。每天都很忙,忙得腳不沾地,飯不按時吃,覺不按時睡,還是干不完的活,且沒有成效,這就是典型的不專心。
有所專,除了專心之外,還有一個“專”是“專業”。
就是除了你工作的時候工作,做愛好的時候做愛好,有所專心之外,還希望你把這個愛好做得專業,至少半專業,沉下去。不要人云亦云,做得相對專業一點,越沉下去,越有樂趣。
有所逼,有所專,就是你要保持健康,需要平衡工作和生活的關系。想要把工作生活平衡的很好,就要專心,就要專業,這點很重要。
三、“有所規”
有所規,就是要規范自己,也要規范別人。如果規范了自己,又規范了別人,才能堅持時間長,形成某種習慣。
有人說我喜歡早上工作,有人說我喜歡晚上工作,有人說我希望周末領導不打電話給我,不發微信給我。這些都是你所謂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工作平衡的選擇。這些選擇你要讓自己知道,讓周圍人也知道,讓周圍人遵守,自己也要遵守。
久而久之,周圍人都知道了你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模式,并且去遵守它,你就會輕松很多。
改善工作生活之間的平衡,提前要定下一年甚至一個季度不得不做的大事兒。假設對你人生特別重要,更要提前定下來。
早做計劃,多做計劃,會比眼前抓瞎要強很多。其實就是我們經常說的,計劃你的工作,工作你的計劃,如果自己不做計劃,自己的時間將會被別人計劃。
養成良好的習慣,事情就會井井有條,有條不紊的往前發展,不至于手忙腳亂,眼前抓瞎。
四、“有所貪”
除了有所逼、有所專、有所規定之外,還要有所貪,也是四個有所里的最后一個。
最后這個,相對高階一點,你可以把你自己的生活,你自己的業余愛好,做到極致,變成錢。
現在這個多元的社會,機會比較多。有些人,工作之余喜歡寫拆書稿,或者是讀有聲書,還有的在網上經營一份自己喜歡的小生意。既在工作之余做了自己喜歡做的事,愉悅了心靈,又多掙了一份收入,何樂而不為呢!
有個關系不錯的朋友,她的愛人是位高中老師,平時很喜歡研究高考報志愿的事。剛開始是給身邊親戚朋友家的孩子參考報志愿,但都選的挺好!幾年下來,名氣漸漸傳了出去。
別的老師每到暑假,都是放飛自我,他卻是忙得不分夜晚和白天。找他報志愿的家長孩子絡繹不絕,當然,收入也是非常的可觀!
前幾天,帶外甥去找他參考報志愿,才發現這個哥真是不簡單,非常非常的專業。他從孩子考取的分數,孩子的喜好,報考意向,到去年學校錄取的分數線,錄取狀況,及至這個專業將來畢業好不好就業,分析得頭頭是道,有些常報學校的代碼,張口就來。厚厚的報志愿的參考書,好像已經儲存在了他的腦海!
“四所”,有所逼,有所專,有所規,有所貪。
再來看看清朝名臣曾國藩對于這件事的說法:
他先講干事要認真:“自古圣賢豪杰,文人才士,其志事不同”,就是他的志向不一樣。比如說我就想做好一個煎餅,或者有人說我就想逐鹿中原,有人說我就想名垂千古,志向不同;“而其豁達光明之胸,大略相同”。雖然每個人志向不同,但心胸一定要寬廣,要光明大于黑暗。
后邊說,“吾輩既辦軍務”,我們是打仗的;“系處功利場中”,實際上你處于名利場、處于是非之中;“宜刻刻勤勞”,你需要非常努力,時刻干活兒;就像農民種莊稼,“如農之力穡,如賈之趨利”,就像這種做生意的人,見利避害,“如篙工之上灘”,像劃船工拿竹篙能夠把船往這個上游去推;“早作夜思”,就是早上起來就干活,晚上還要想我今天干活干得怎么樣,明天要干什么,“以求有濟”,就希望這么做能有效。
“二者并進,則勤勞而以恬淡出之” ,就是你兩個東西一塊兒做,一塊兒構成你的生活。工作生活,又勤勞,又有生活的味道出來,“最有意味”,這樣才是最好玩的。
曾國藩實際上說的是兩種態度,做事,勇猛精進,處世間,要豁達恬淡。也就是他一直強調的“剛柔相濟”,用平常心處事,用進取心做事。手上有刀,心里有佛,腳下有鬧市,心中有山水。
上班時,你就埋頭做事,把工作做好,下班后埋頭文藝,開會時殺伐決斷,結束后去博物館看美好的書畫、美好的器物,養眼、養心。
倉央嘉措的一首名詩:“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他這個是講色情跟佛法的。借用到工作和生活上就是: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工作不負生活。
對于現在工作生活攪和成一鍋粥的人,真應該好好琢磨琢磨以上內容。愿我們都能清風明月兩不誤,工作生活齊頭并進!
網圖,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