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如何學習更是世人不斷摸索解答的永恒問題…
前幾天看了韓劇《女王的教室》,魔女老師有關為什么學習那一段引發了我的共鳴與思考…
讀書,不是非做不可的事。而是想要去做的事。今后你們可能會碰到很多很多你們不知道的事。也會碰到很多你們覺得美好的、開心的、不可思議的事物。這時候做為一個人,自然想了解更多,學習更多。失去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人,不能稱為人,連猴子都不如。連自己生存的這個世界都不想理解。還能做什么呢?不論如何學習,只要人活著,就有很多不懂的東西。這個世界上有很多大人好像什么都懂的樣子,那都是騙人的。進了大學也好,進了好公司也好,如果有活到老學到老的想法,那就有無限的可能性。失去好奇心的那一瞬間,人就死了。
當然,這段話不是說如何學習的…但我認為如果不知道學習的意義,也就無法做到深度學習,更無法領會學習的藝術…下面言歸正傳回到《深度學習的意義》這本書吧…
全書重點講了四個步驟,提問、解碼、操練、融合。又要提到上面那段話了,正如魔女老師所說,每個人都會遇到很多你不知道事,作為人,你自然會想要去了解想要去學習。一個好的學習者與讀書者面對陌生的知識與書籍自然會感到好奇想要了解,心中定會產生各種疑問,而這些問題是帶領你走進新的知識領域的入門玄關,只有充滿疑問與問題,你才會帶著問題去探索,在解決自己問題的同時獲得相應的知識,并在探索中提出新的疑問,這樣的循環遞進便促進了學習的深度。這個觀點和前期我讀過的《如何閱讀一本書》的觀點一致。其實這確實也不是一個新觀點,小時候就聽到老師說要帶著問題去讀書,可是讀來讀去也沒有取得進步。我舉我自己不進步的例子不是想說明作者觀點的錯誤,而是想說學習看書要先提問,這個過程或者說步驟其實是大多數人都知道的,但更重要的是要會提問,就拿我來說,我不進步的主要原因是那時的我沒有問題可提,這不是說我有多牛什么都懂,相反,這說明我什么都不懂,根本不會提問,我認為,難的不是解答問題,而是提出問題…(這個觀點好像是哪個牛人說的,我忘了,在此引用一下)沒辦法提出問題,造成我無法理解所要學習或者閱讀的書籍到底能給我帶來什么,對我有什么作用,既然如此,我又有什么興致去學習去閱讀呢,當然,上學時的我苦于達標完成考試,硬著頭皮去學了,但很多東西我到現在也不知道為什么去學,自然的,相關的知識我也早已忘的一干二凈了…如何學會提問…這本書也講到了一些,但感覺還不是詳細,不過足以作為參考學習,細細琢磨還是會有所收獲的…
解碼,學工科尤其是學通信的應該很熟悉這個詞。信源發出的信號大多不適用于直接傳輸,因此通常要經過編碼將信息編成一個個便于傳播與糾錯的碼字,然后在信道中進行傳播,到達接收端后必然要進行解碼,將一個個碼字翻譯成為原始信息,傳遞給接收者。這部分解釋的有點太工科了(誰讓我是學通信的呢,好不容易有機會秀一下自己的專業),每一本書的文字就如同信息傳播中的碼字,代表著作者所想要傳達的信息,每一個碼字在經過不同的學習者的解碼,所得到的信息的多少其實是不同的,大部分人僅能得到表面的信息,而這些信息對于一個真正的學習者來說是遠遠不夠的,因此,深度學習者應當能夠更深層次的解碼,從而獲得更豐富的信息與內涵,這和“把書讀厚”是一個道理。很多深層次的內涵是無法用簡單的幾句話或幾個字就能表達清楚的,而這些東西確常常是一本書真正的精髓,如同吃骨頭,你不去啃,不去扣,怎么可能吃到營養含量最豐富的骨髓呢…
操練,就是學以致用,要把所學知識用于日常的工作生活中,不然你學習看書為了什么呢?總不是為了秀閱讀量或混學分吧…上學期間的我們大部分貌似都是后者,導致現在的學無所獲…因此,在有所學之后一定要有所做,沒有老師與上級的壓力與督促,那我們必須要給自己以目標和要求,不斷的練習,不停的操練,通過操練檢驗自己的所學,發現自己的不足,探究更多的可能,這樣才能真正的掌握所學知識,鞏固所學內容,最終幻化為自己的傍身之技…
最后是融合,這個應該是學習中的最高境界了…很多人都能夠做到前文所講的三點,但能真正做到融合的卻屈指可數。哲學上將聯系說整個世界都是相互聯系相互關聯的,各個學科各項內容原本就是互通的,隨著發展才逐步分化,如同一棵大樹,不管再怎樣的枝繁葉茂,根只有一個…我們經常會發現很多牛人貌似什么都懂什么都會,越牛的人越是各方精通,這就是融合的好處,他們在進入一個新的領域內,很快便能夠找到與自己所精通領域的共性與聯系,加以學習了解,然后在存異的地方對學習方法進行改善尋找更適合的學習方式與方法,很快便能夠在新的領域有所建樹…記得讀研的時候,我們學校對碩士生的論文數量有硬性要求,主要是數量要求,兩年半的時間,第一年學理論,第二年寫小論文,最后一個半年就要大論文定稿上交,短短一年時間,什么都沒有研究,到哪找什么創新,拿什么寫小論文去…(說到這得感謝一下各類核心雜志,要不是他們的要求不高,我們怎么可能畢的了業!呃…這個也不能說是他們的問題,現在的學術環境就這樣,他們也沒辦法,大家都懂得…)記得讀研的第二年,為了發論文,我頭都快撓破了,找每個師兄師姐咨詢改寫什么,如何寫,我師兄給我舉了一個例子讓我茅塞頓開,他是這么說的,一支鉛筆可以用來寫字,一個橡皮可以用來擦掉寫錯的字,當有人把橡皮安到鉛筆后面組成一體,這只鉛筆即能寫字也能擦字,這種融合就是創新…你如果能把醫學上的什么方法用到通信上且別人沒用過,這就是巨大創新…我的小論文便在這個理論下逐步寫了出來…當然,我的沒那么牛逼,都是生搬硬套,強行湊數,這些就不提了…但這個想法也正是融合的一種思路,事實上學科之間的穿插融合現在已經不是什么很高端的東西了,有的融合確實像我寫論文一樣是在生搬硬套,但如果能夠在學習中掌握到融合的精髓,那么融合將會給你帶來更廣闊的視野和無限的驚喜…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現在還只是寫作初學者,各種跑題,希望大家諒解,當然更希望能有大神抽空指出我的不足,那么我寫這個的真正意義也就達到了…
今天是2016年的第一天,愿簡書的各位小伙伴們新的一年一切順利!事事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