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三國演義》,前表呂布,后表馬超。無論是演義中的西蜀五虎上將,還是正史中劉備手下的左將軍。馬超的勇武不在呂布之下,民間流傳最廣的其實并不是一呂二趙,而是一呂二馬,二馬中的馬指的就是馬超,之所以有如此變動,和偉大領袖毛主席有關,當初毛主席去河北正定考察,會見縣委書記楊德奎時說:“正定是個好地方,那里出了個趙子龍;民間都說是一呂二馬三典韋,我看應該是一呂二趙,馬超這個人不簡單,文武雙全,但是在三國演義里,他是比不上趙子龍的“,說完還親筆題詞”正定是個好地方,那里出了個趙子龍“。這才有一呂二趙的說法。
在《三國演義》中,馬超的功績主要在和曹操對抗以及幫助劉備奪取四川時,馬超和曹操對抗時,幾乎將曹操殺死,曹操更是多次表示馬超是自己的心腹大患,馬兒不死,自己死無葬身之地。以曹操這樣的梟雄,能對馬超這樣評價,足以證明,馬超是有真材實料的。曹操打敗馬超也是因為用反間計,而不是正面對抗。至于馬超幫助劉備取下成都,更是體現了馬超的強悍,成都墻又高又厚,里面儲存糧食豐富,劉備硬攻勢必要損失慘重,一時騎虎難下,但馬超投靠劉備后,城中聽到馬超的名字,幾天后成都城內就軍心崩潰,劉璋就開門投降了。
如果馬超沒有投靠劉備,而是投靠曹操,三國戰亂是不是能早些結束?馬超投靠曹操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曹操曾經多次征招馬超入朝為官,更是想讓馬超擔任徐州刺史,只是為了拉攏馬超,如果當時馬超應招出仕,則天下格局瞬間改變,首先,劉備取不了四川,至少短時間內無法占據四川,其二,劉備更取不了漢中,要知道劉備取漢中時兵力不足,是馬超的面子,讓羌族的人提供數萬人的軍隊來支援。其三,馬超在西北威望高,只要馬超歸順,西北軍閥一定會不戰而降,曹操不僅可以少損失些將士,還可以增加西涼鐵騎這樣勇猛的軍隊。
馬超的勇武堪比呂布,以馬超的勇武,再配以程昱、賈詡這樣的軍師,曹操以馬超為利劍,讓他從西北攻取四川,勢必所向披靡,巴蜀之地乃是天府之國,曹操占據巴蜀,就可以席卷荊州,荊州下,則東吳回天無力,馬超投靠劉備還是投靠曹操,關系的并不只是他一個人,而是影響整個三國局勢。
相比馬超投靠劉備,在那里郁郁不得志,一代名將不能戰死沙場,卻寄人籬下,謹小慎微,最后郁悶而死。我還是希望他能夠投靠曹操,幫助他帶兵打仗,掃平天下。這樣才不辜負他那一身的武藝和帶兵打仗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