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過來人,我對三十而立的時候印象不深了,但對四十不惑還記得清楚,五十知天命雖還未到,卻大致看見很多人這個天命的輪廓了。
我們大部分人怕老,我也是,但近幾年我有一個感受,年齡也是財富。年輕人絕對感受不到這一點,只有四十歲以后才懂。
比如,我四十歲左右的時候,以前困惑我很久的大事,一下子豁然開朗,包括人際關系,包括財富,包括教育。從那時候,我經(jīng)常老氣橫秋地跟人說,有些事,你非到一定年齡是不能明白的。
現(xiàn)在到了知天命的邊緣,其實兩三年之前,我便開始窺探到天命的影子。如今這個影子越來越清晰,甚至可以給它畫出一個清晰的輪廓。
很多人不信這個,認為這是迷信。你這樣想,是因為你還沒到這個年齡。老祖宗孔子真的是一個很厲害的人,他看得明白,說得也很準。
命運是一個魔法棒,你無論喜歡向左還是向右,這個魔法棒都有本事讓你回歸它安排的正道。
命運是什么呢?
是性格,包括與生俱來的天賦、性情和擅長之處。
我上小學三年級的時候,第一次寫作文,是寫給父親的一封信。現(xiàn)在想起來那封信毫無頭緒,什么也不是,把心里知道的沒完沒了地說個沒完,可是瞬間被我那位面容白皙、脖子上有個小圓疤痕的三十多歲女老師奉為神童。
什么神童呀!其實那是一點點無法掩飾的天賦從一大群沒見過任何世面的鄉(xiāng)下女娃里脫穎而出。
從此我認出了自己,也銘記了我親愛的老師。她忘情的夸獎和鼓勵幫我認出了自己。
從小學到高中,每一位語文老師都喜歡搖頭晃腦地在作文評講課上念我的作文,如果有一次沒有,我認為那真是很奇怪的事。
我對自己的認識一次次沉淀、累積,上大學是一次小爆發(fā):新生年級征文比賽一等獎。
畢業(yè)后到高校當助教、講師,教法律課程,從此似乎與作文絕緣。2000年非常無奈地替學校應付北京市婦聯(lián)組織的“新世紀女性論壇”征文比賽,輕松獲一等獎,像撿來的一樣。
倏忽十年燕京夢。隨著錢小能的出生,人生拐向岔道。在鄰居大媽的唏噓惋惜聲里,瞞著父母辭了公職,回家全職當媽媽。
渾渾噩噩又過了幾年,偶然間被拋入一個網(wǎng)上寫作班,心情真是微妙,既游戲忐忑又躍躍欲試。看見大群里大小伙伴們這里發(fā)文,在那里過稿,一個個光芒萬丈,我只是一邊鼓掌,一邊冷笑:我最終一定會比你們都強。
那時候簡書平臺如日中天,風頭正盛,有人上了一次簡書首頁,立刻在大群里被視為天才。待我明白簡書的投稿規(guī)則后,絲毫不夸張地說,各種體裁文章連續(xù)在簡書頭條引起轟動效應,一時鐵粉滔滔而來,半年后簽約簡書。
寫作四年,沒有想到在四十大幾的時候,還能一舉成為貨真價實的暢銷書作家,今后也將義無反顧地朝著寫作、教育這條路上深耕下去。
根據(jù)《畢生發(fā)展心理學》理論來回看自己的來路,在這幾十年的光陰中,略高于常人的寫作天賦、對文字的敏感,性情中的堅韌以及善于學習自始終起著穩(wěn)固的作用,教育、所學專業(yè)、結(jié)婚、工作、生育這些人生大事對天賦的穩(wěn)固作用并沒有實質(zhì)性影響。因為時代的原因,教育的確改變了我農(nóng)民子女的身份;同樣也是時代的原因,因為互聯(lián)網(wǎng)的迅速普及,天賦和性情又重新發(fā)揮重要的作用,指引著命運的車輪滾滾向前。
我也想過如果不從學校辭職,命運會不會改寫呢?
也不會的!n年之后退休了,我應該還會拿起筆。
寫到這兒的時候,我想起了很多重要作家,像魯迅、沈從文、莫言、余華、李娟、鄭淵潔……可以聯(lián)想古今中外更多的在某方面有所建樹的人,天賦和性情始終在他們的命運中起著穩(wěn)固的作用。我們仔細考察他們的身世,不管他們歷經(jīng)多少荒謬的生活,也不管命運給他們降下多少苦難,只要有一絲機會,他們的天賦和天性就會嶄露頭角。有人說李娟也就是新疆的阿勒泰風情為她提供了豐富多彩的寫作素材,才成就了她的名作家地位。錯!讀過她幾篇文章就可以看出,她就算長在一馬平川、沃野千里的大平原,她照樣可以寫出那些性靈獨居、鮮美而透著野生氣息的文字。
考察這些有什么意義呢?
我想在這個全民陷入教育焦慮的時代,最大的意義仍在教育。孩子是世界的未來,讓他們活得好,活出茂盛的自己,有特別深遠的價值和意義。
有許許多多的媽媽非常焦急和無奈地告訴我:梅老師,別人家的孩子都有特殊一點的地方,我的孩子真的沒有一點點天賦,將來必然是個平常人啊!
那我現(xiàn)在認真再告訴你一次,從幼年起具有明顯超長天賦的人是千分之一的概率,少年成名的必然是他們。其他絕大多數(shù)普通人,各自也都有自己的天賦和天性特色,哪怕我們不懂教育,只要不去過分控制他、塑造他、壓迫他、破壞他,憑借一個兒童與生俱來的精神質(zhì)地,他都可以長成一個獨特的熠熠生輝的自己。
我前幾天認真閱讀了一本書,叫《讓天賦自由》,才明白并不是每個人的天賦都可以在幼小的時候顯現(xiàn)出來,很多人平庸了幾十年,50歲以后才漸漸閃現(xiàn)天賦之光,一樣也可以有不凡的成就,而且因為數(shù)年生活經(jīng)驗的累積,幸福指數(shù)更高。有的人天賦很早可以看岀來,有的需要人到中年,有的更晚,所以我們實在沒必要苦苦去尋覓并且盯著孩子的天賦,自己好好學習,好好工作,首要活好自己,讓自己充實。相信我吧!沒有一個孩子不愛學習一一我指的是各種各樣的學習,不單指知識的學習。只要是孩子愛學的,就放手讓他鉆研,各樣的專注力都可以遷移,最終帶動知識的學習。《喚醒孩子的內(nèi)驅(qū)力》里提到的那個小學時酷愛折紙的健健,是錢小能的小學同班同學。小學成績并不顯眼,人也悶悶的,敦厚老實,但初中時爆發(fā)了強大的學習內(nèi)驅(qū)力,考上了海淀區(qū)六小強,是一個專注力和自制力都很強的孩子。
所以,著急沒有任何意義,只能起到反作用。我們做父母的,不必太刻意,也不要對孩子太高的期待,力所能及地給他們多提供一些嘗試的機會,留心觀察他們的表現(xiàn),給他們正常的鼓勵和支持,就足夠了。
回到我這里。我父母都是平平常常的普通人,他們從沒有把孩子培養(yǎng)成這個家那個家的理想,一個種好自己的地,養(yǎng)好自己的雞;一個做好自己的工,掙好自己的錢。他倆都關心孩子的衣食冷暖,本分為人,樂觀積極。孩子長大了雖在不同的地方,過著平凡普通的生活,但都幸福而充實。我最感謝父母的是,他們從沒有塑造過我,從沒有逼迫過我,一切的一切,幾乎所有的人生之路,都是自己自我選擇自我權(quán)衡的結(jié)果。對待未來,我始終懷有不竭的希望和熱情,那點微不足道的天賦也被我發(fā)揮得淋漓盡致。
“內(nèi)卷”這個詞去年席卷各行各業(yè),我堅信,只要我們自己不跳上那個所謂內(nèi)卷的戰(zhàn)車,沒有任何人可以強迫我們?nèi)ミ`背教育規(guī)律,去壓榨和套牢孩子,扼殺他們的學習動力。路對了,孩子也就對了,當他們按照自己的精神內(nèi)核活成了自由舒展的參差多態(tài),世界自然也就參差多態(tài)了。未來總是存在變數(shù),我們?nèi)ズ魬透纳啤?/p>
這才是被上帝祝福的真正的美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