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軍《藥樹》:生病之處?? 必有解藥
? ? ? ? ? ? ? ? ? ? ? ? ? ? ? ? ? ? ? ? ? ?——讀朱建軍《藥樹》
?
“能和一個人隨便談談死亡,挺讓人放松的,也許,幸好你是心理師,不是我的親朋,所以你沒有那么難過,這讓我感覺好多了。”
?
這是《藥樹》女主陳樹對給她做臨終關懷心理咨詢的海音說出的一番話。
?
自從她被檢查出癌癥且是晚期以來,身邊人都對她會“死”心知肚明卻不允許在光天化日下說出來。
?
她感到很累。她要照顧每一個人的心情,她要安慰來探望她的人,她有憋在心里不能說的話,她心有不甘。于是她接受了臨終關懷的心理咨詢。
編輯搜圖
?《藥樹》,是一本心理治療小說。講述的是一位漂亮能干的都市白領,通過心理咨詢抗癌的故事,更是一場身患絕癥者危中求生、跌宕起伏的心靈奇旅。
?
《藥樹》作者朱建軍,是我國著名心理學家、意象對話療法創(chuàng)始人,是國內最早從事心理咨詢工作和最知名咨詢師之一。出版著作30多部,包括《你有幾個自己》《自知》《藥樹》《釋夢》等。
?
那么,《藥樹》到底是怎樣的一個故事?能帶給我們什么樣的一個醍醐灌頂呢?
?
一、百病起于過用
?
人為什么會生病?
?
俗話說:人吃五谷雜糧,豈能不生病。
?
然而,病只從口入嗎?當然不只是。
?
《黃帝內經》曾給出了三個原因:陰陽失調(陰陽即寒熱,平衡即健康、失衡則生?。徽龤獠蛔悖ㄊ芡饨缬绊?,抵抗力弱);百病起于過用(過用,指起居習慣超出了正常范圍,即超出或不足。非常契合現代人的養(yǎng)生觀念)。
?
那么,人為什么要生???
?
人們無不對病“深惡痛絕”。然而,生病其實是暴露身體問題的窗口。
?
比如發(fā)熱,是肌體對細菌或病毒入侵時的反應,是在提醒我們身體里來了“不速之客”。
所以,生病,其實是身體的一種自我保護,為的是提醒我們及時發(fā)現并盡早更好地去解決,讓身體更加健康。
?
陳樹,就是“過用”最好的佐證。
?
小時候,體弱多病的陳樹怕媽媽不滿,從來不敢與媽媽頂嘴,因為媽媽的“重男輕女”思想根深蒂固,媽媽只溺愛弟弟。
?
讀書時,陳樹在媽媽嚴厲管教下,努力讓自己保持優(yōu)秀成為學霸;工作后,付出不亞于別人的努力,成為職場精英,拼命賺錢,貼補家用,助學弟弟。
?
她心里的苦、想說的話,都只能憋在心里;她燦爛的笑,全給了他人,無助的淚,只能留給自己。
?
最終,陳樹身患癌癥,查出時已是晚期,時日無多。
?
二、癌癥晚期,果真是“朱顏辭鏡花辭樹、最是人間留不住”嗎?
?
面對癌癥晚期病人, 醫(yī)務人員在黔驢技窮時,會偷偷地對病人家屬囑咐:順著點,要吃啥就給啥吃吧,多稀貴都行,也沒有多少可以吃了。
?
當然,醫(yī)生同時也會根據家屬的要求,盡最大的努力去加以搶救,不惜讓病人接受傷敵八百自損一千的大劑量放療化療,只為延續(xù)患者為時不多的命。
?
很多患者,在這個階段,無可奈何地聽任擺布,掙扎在陰陽之間,坐等人生到站。
?
真的只有這樣了嗎?
?
露易絲?海,卻給這種苦難來了一次翻篇。
?
露易絲?海,從小命運多舛。在她“揭示疾病背后所隱藏的心理模式、認為每個人都有能力采取積極的思維方式、來實現身體與精神以及心靈的整體健康”的時候,卻被確診患有癌癥。
?
于是,她開始在自己身上實踐這套整體康復的思想,6個月后,她用心理療法和飲食排毒等逐步擺脫了癌癥的侵襲。
?
她用這套理論,幫助千千萬萬的人改變了健康狀態(tài)、提升了生命質量,被世界各地的媒體親切地稱為“最接近圣人的人”。
?
《藥樹》女主角陳樹的生命軌跡,與露易絲?海出奇的相似,她也經歷了為人生翻篇的這一奇跡。
?
陳樹在醫(yī)生下了病危通知后,接受了一次臨終關懷的心理咨詢。
?
隨后,陳樹與咨詢師海音似乎都有了一種要繼續(xù)下去的默契。這一共情式的默契,在陳樹被拒在生之門外的時候,為她額外地開了一扇小窗。
長達數年的心理咨詢與治療中,陳樹在心理咨詢師海音全身心地的幫助下,與恐懼和逃避心理展開長久的拉鋸戰(zhàn),并成功地戰(zhàn)勝了恐懼與逃避,她一步步地深入自己的內心世界,抽絲剝繭,在現實與心靈間逐步挖掘出自己愛恨情仇背后隱藏的心理真相。
?
三、好心態(tài),才有好未來
?
生病或是患癌的起因,大都是因為有長時期的驚恐、抑郁與憤怒等負面情緒無處宣泄,累積起來發(fā)生了毒素,這些毒素慢慢侵襲身體的細胞,使細胞失去正常的發(fā)展,然后形成了病灶。
?
生活雖然無奈,卻不只有取悅他人,我們更要取悅的其實是自己,不對嗎?若取悅自己,讓自己身心愉悅,必定會身體健康,只有自己健康了,才能更好地去惠及自己的家人。
?
俗話說:病由心生,還須心除;不良心理生百病,除病心理除百病。
?
與其事到臨頭百病纏身,不如諸事放寬,擁有好心態(tài)。
誠然,在當今社會里求生,壓力山大誰都逃不了,誰都是身不由己地被奔騰的洪流裹挾著奔跑,但是,忽視生命去爭取到的一切,在生命遭受威脅后又有什么意義呢?
?
誠然,原生家庭的不幸福會在心里刻下印記,并長期影響自己今后的生活,何不跳出原生家庭的桎梏,告訴自己,那些過分只是個讓自己成為更好的人的經歷而已,并在自己的內心,重新描繪溫暖的記憶,為自己的幸福加分。
?
正如露易絲·海所說:我們真的會變成我們自己所想的那樣。我們認為自己好,自己就會更好;認為自己壞,自己就會更壞。所有我們生命中的痛苦和愉快,都完全是自己造成的。
?
寫在最后:
?
周國平說:你有一個健康的身體,一顆寧靜的靈魂,你就快樂,你就是一個幸福的人。
?
所以,當自己不快樂、很疲憊、不甘心,就應該對自己來一次心理診療,看看問題出在哪兒了,這些負面狀況的起因究竟是什么,然后剖析其背后隱藏的真實原因。不要恐懼,坦然面對,讓自己的心平靜下來,以便撩開迷霧,看清真相。
?
這就是在運用意象對話療法。
?
意象對話療法是一種心理治療方式,是可以把內心世界用意象呈現出來、并通過意象調節(jié)來解決心理問題的方法。
?
在意象對話治療過程中,一個人的內心里所有的喜悅憂傷矛盾恐懼等等情緒都可以轉化為形象一一展現出來。所以,我們還得具備一定的心理咨詢知識,以便于識別自己或來訪者心理意象的具體釋義。
?
如果你或身邊的人正不幸染恙,很想了解女主角陳樹是如何戰(zhàn)勝病魔的話,不妨好好看看這本《藥樹》,它不失為一本成功的心理咨詢與治療寶典,也是一場絕癥人士險中求生的心靈指南。
建議你在閱讀《藥樹》之前,了解一下朱建軍的另外兩本著作《你有幾個自己》與《自知》,這三本書是關于心理咨詢與治療的三部曲,彼此之間承上啟下,能讓你明白“人人都是多重人格、什么是人格意象分解技術、什么是意象對話技術與治療”,方便你更好地理解《藥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