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孔子:第一位教師
∣?孔子和《六經》
? ? 孔子是一位“儒”,是儒家創建人。
? ??孔子是中國的第一位私人教師,而不是中國的第一位私人著作家?!读洝肪皇强鬃铀?/b>
? ??《六經》就是《易》、《詩》、《書》、《禮》、《樂》、《春秋》。
? ??《六經》又叫做“六藝”,是周代封建制前期數百年中貴族教育的基礎。
∣?孔子作為教育家
∣?正名
? ??正名就是要名實相符,名正則言順。
? ??之,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仁、義
? ??“仁”就是“愛人”
? ??有時候孔子用“仁”字不光是指某一種特殊德性,而且是指一切德性的總和。所以“仁人”即為“全德之人”。
? ??“義”是事之“宜”,即“應該”。社會中的每一個人都有一定的應該做的事,并且這些事在道德上是對的,那么做這些事就是義的行為。
∣?忠、恕
? ??己所欲,施于人,推己及人,盡己為人,為忠。
? ??反方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為恕。
∣?知命
? ??“知命”,就是我們所能夠做的,莫過于一心一意地盡力去做我們知道是我們應該做的事,而不計成敗。
? ??孔子說:“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論語·子罕》)。
∣?孔子的精神修養發展過程
? ??孔子的精神修養發展過程為:“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論語·為政》
∣?孔子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
? ??孔子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評價,雖然其僅為一名老師,但后來認為他是“至圣先師”,也是不無道理的。
第五章 墨子:孔子的第一個反對者
∣?墨家的社會背景
? ??墨子及其門徒出身于俠。俠則更多的是出身于下層階級。
? ??從平民的觀點看來,禮樂之類都是奢侈品,毫無實用價值。因此,墨子和墨家,正是從這個觀點,來批判傳統制度及其辯護者孔子和儒家。
∣?墨子對儒家的批評:儒之道,足以喪天下者四焉(四點)。
∣?兼愛
? ??兼愛是墨子哲學的中心概念。
? ??兼愛學說,即天下的每個人都應該同等地、無差別地愛別的一切人。
∣?天志和明鬼
? ??墨子引入天地鬼神,以宗教的形式勸諫人們兼愛,即實行兼愛則受賞,不實行兼愛則受罰。
∣?一種似是而非的矛盾
? ??貌似墨家和儒家都在對待鬼神的存在和祭祀鬼神的態度上存在矛盾,實際各自是能解釋清楚各家是不存在矛盾的。
∣?國家的起源
第六章 道家第一階段:楊朱
∣?早期道家和隱者
∣?楊朱的基本觀念
? ??楊朱的兩個基本觀念:“為我”、“輕物重生”。
∣?楊朱基本觀念的例證
∣?《老子》、《莊子》中的楊朱思想
∣?道家的發展
? ??道家哲學的出發點:全生避害。
? ??先秦道家哲學的發展,一共有三個主要階段:
? ? ? ? 1、第一階段:楊朱。楊朱為了全生避害的方法為:“避”。
? ? ? ? 2、第二階段:老子。《老子》的大部分思想就是揭示宇宙事物變化的規律。一個人如果懂得這些規律,就可以遵循這些規律以調整自己的行動,就能使事物轉向對他有利。
? ? ? ? 3、第三階段:莊子。《莊子》有“齊生死、一物我”的理論,即從一個更高的觀點看生死、看物我。從這個更高的觀點看事物,就能夠超越現實的世界。
? ? 先秦的道家都是“為我”的,只是后來的發展,使這種“為我”走向反面,取消了它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