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琪注定會終將走向毀滅且不可回頭。”
視頻采訪中林奕含一字一句幾近哽咽地說出這一句話。她說,這個故事幾乎折磨摧毀了她的一生。
“我的精神科醫師在認識我幾年之后,說我是經歷過越戰的人,再認識我幾年之后,說我是經歷過集中營的人,再再認識我幾年之后,說我是經歷過核爆的人。”
“集中營是人類史上最大規模的屠殺,但我要說,不是,人類史上最大規模的屠殺是房思琪式的強暴。”
這是一個關于小女孩被誘奸的故事。
強暴這個詞,太沉重了,它被實施,提及以及捕捉的任一時刻都讓人難以忍受。那種感覺,是絕望,是窒息,是破滅。
在這本書里,我們目睹了一場強奸案,卻不會覺得它暴力血腥。因為暴力被修辭比喻典故所升華,被甜言蜜語所包裹,便讓人忘記了它丑陋的本來面目。整本書的控訴感以及譴責性并不強,林奕含仿佛致力于營造一種閱讀的美感,她把變態的行徑寫美,把凄慘寫美。于是乎,暴力被弱化。
房思琪是房家獨女,滿腹詩書,才華橫溢,熱愛文學,信仰文字。十三歲之前,她的生活里只有馬卡龍,進口文具,詩書,以及跟她像雙胞胎一般存在的怡婷。
怡婷,是思琪思想精神以及靈魂上的雙胞胎,她們住在同一樓層,她們共享奶嘴,鋼琴。甚至,她們喜歡以及討厭的東西都一模一樣。
書中最開始提及犯罪者的行為的時候并不是以強暴一詞出現。思琪始終都沒有說:“怡婷,我該怎么辦,我被強暴了。”類似的語句。
“怡婷,如果我告訴你我跟李老師在一起了,你會生氣嗎?”
“你好惡心。”
思琪知道,從這里開始,她們的人生軌跡再不一樣了。
李國華最開始見到思琪和怡婷是在電梯里。他形容她美得像一幅新裱好的圖畫,卻不知她的美具有毀滅性。作為這個樓層新來的鄰居,他熱情友善地跟她們打招呼并邀請她們去他家借書看。第一次見面他確定自己對于思琪來說是安全的。思琪怡婷這個年紀自然知道要防備同齡的男生,可是眼前的這個叔叔似乎已經過了她們需要防備的界限了。
他從不碰有錢人家的小孩,因為麻煩。但這一次,他的欲望以及一種對美的變相的占有欲驅使他去犯罪。
他說:“我是美的東西都一定要擁有的。”
身為高中補習班語文老師的李國華,在外一直以正人君子的形象示人,實則是一個在學校利用職務誘奸女學生的老手。經綸滿腹知識淵博則是他跟思琪走近的捷徑。
李國華跟思琪怡婷漸漸熟絡之后,裝作一副好心的樣子叫她們可以每周寫一篇作文拿到李老師家去,李老師可以幫忙修改。思琪怡婷當然點頭答應。為了分開這對雙胞胎,李國華特地叫思琪去一天,怡婷去一天。
最終讓李國華決心走到那一步的是思琪的自尊心,一個如此精致的女孩是不會說出去的,因為這太臟了,自尊心會縫起她的嘴。
思琪不再是思琪了。
她的日記中寫到:“我必須寫下來,墨水會稀釋我的感覺,否則我會瘋。”
她掙扎著悔恨:“為什么不是我不要,而是我不會。”
思琪最后說了一句對不起,就好像功課沒做好的感覺一樣。
“他要強暴我,而我要為此而道歉。”
與普通強奸案不一樣的是,在這場犯罪中,是有愛存在的。思琪跟怡婷對李國華都有一種崇拜的情感,老師溫文儒雅,幽默風趣,正是她們想象的未來丈夫的樣子。所以,當思琪告知怡婷她跟老師在一起了之后,怡婷回答:“你為什么要搶走我的全部,你明知道我崇拜老師。”
思琪誤以為她在跟老師談戀愛,跨越三十七歲的愛神圣又骯臟。荒謬躲在她的身體里叨教著她扭曲的愛情觀,她以為她深深愛著他,她愛他的文學修養,愛他事后無懈可擊的演講,愛他形容她的詞語:嬌喘微微。卻不知,崇拜不是愛,連喜歡都算不上。
“我不能只喜歡老師,我要愛上老師,否則我太痛苦了。”
“思想真的是一個很偉大的東西。”
被誘奸后的思琪努力地把在她身上發生的事情合理化。她努力說服自己要愛老師,因為愛一個人就會接受他對自己做的一切不是嗎?即使這個愛讓她好不舒服。
所以,事后李國華問她下周再拿作文來給老師改好不好,思琪答:好。
思琪會在所看到的書中摘抄描寫她和老師這種關系的句子,因為她認為,這關系有人寫過,便也會有人認同。這種微乎其微的認同便是他們存在的理由。
那李國華愛她嗎?思琪問了他無數次,他每一次的回答都完美無缺。
“當然,這個世界上我最愛的人就是你。”
“都是你的錯,你太美了。”
“你是我的寶貝,我的粉紅知己,我的小女人,我這輩子最愛的人。”
五十多歲的男人對十幾歲的小女孩說出的話,讓人作嘔。
思琪卻不覺得,因為這是她存活下去的理由。也是他們這段關系存在的理由,因為愛。即使這種愛帶有深深的絕望感。
可能在某一時刻,李國華真的是愛的。但我們都知道那種愛是幻滅的,他愛的不是思琪,他愛的是他自己的演講,他征服后的快感。他的愛是稍縱即逝的,而愛的對象是流動的。
思琪給自己洗腦,李國華也給思琪洗腦。
“這是老師愛你的方式,你懂嗎?”
“老師喜歡你,我們沒有做不對的事情,這是兩個互相喜歡的人能做的最極致的事情。”
“你不可以生我的氣,你不知道我花多大勇氣才走到這一步,第一次見到你我就知道你是我命中注定的小天使。”
思琪信他,她不得不信,她別無選擇。
她說臟有臟的快樂,想去干凈就太苦了。
伊紋似乎是與思琪平行的一個存在。總有人說,伊紋長的像長大的思琪。兩個人都是精致優秀的女生,卻都被命運所摧殘。為了即將結婚的對象劉一維而放棄讀博的伊紋同樣知書達禮,滿腹詩書。她太美了,心靈美,外在更美,美的讓見過她的男生甚至女生都會忍不住在心里悄悄記下她。而這種美同樣具有毀滅性。
一維作為家庭事業都風光體面的結婚對象似乎是很不錯的選擇,但伊紋卻不知,結婚才是毀滅的開始。
她每晚會看十點的新聞,說是看新聞,實則是觀察一維會不會接電話然后出去喝酒。她聽到他說好,聽到他去試衣間換衣服,開門,關門。她無措,惶恐。等待她的將又是一身的淤青。所以啊,她討厭夏天,因為別的女生穿著漂亮裙子的時候,她只能穿高領衫,長褲子。因為她身上都是一維“愛”她的痕跡。
一維愛伊紋嗎?很愛,他溫柔細心。他給伊紋全世界最好的,他躺在伊紋的腿上仿佛一個小孩子。伊紋說不喝酒的一維是全世界最可愛的男人。
一維可愛是真的,可怕,也是真的。
伊紋同樣很愛一維,她愛一維一款上衣買七種顏色,她愛一維用五種語言說我愛你。可是,一維把她打的多慘啊。
在一次幾乎被打到流產甚至喪失性命的時候,伊紋決心不再忍受。
她說:“我什么都可以忍耐,但一想到你曾經可能把我殺掉,我就再也忍不下去了。”
被李國華誘奸過的女生里,餅干和曉奇是兩種選擇的代表。餅干是李國華第一個誘奸的女生,被誘奸后的餅干選擇了閉嘴,以為自己陷入了愛情的漩渦。第一次被誘奸后的餅干回去找男朋友告知發生在她身上的一切的時候,男朋友只是抽了幾根煙后厭惡地說:“我為什么要跟臟掉的餅干在一起。”餅干沒人愛,于是去討好老師。而最后,老師也拋棄她了。
曉奇被分手后選擇了死纏爛打以及濫交。她在網站上揭穿老師的惡行,最后得到的卻只是周圍人的唾棄。被家人發現后,也只是兩家人聚在一起吃了個飯和解了。最后,曉奇停學在家里幫忙照顧生意,心中唯一的期望竟是找一個能守著她的記憶共度一生的好男人。諷刺又可笑。可曾經,她們都是班級里的資優生,外形上的佼佼者。如今,卻落得這般下場。
李國華發現全世界有的是漂亮的女生擁護他,他只要稍施伎倆,完全可以摧殘一個如花似玉的姑娘。他發現,社會對性的禁忌感太方便了,強暴一個女生,全世界都覺得是她的錯,連那個女生都覺得是自己的錯。
引人深省的是中國的教育事業。身為教師的李國華,利用職務之便誘奸女學生。他以傳授女學生兩性知識為樂。從事教師事業二十年,被其摧殘過的“房思琪”數不勝數。
林奕含扣問:“一個如此信仰文學的人怎么能背叛中華浩浩湯湯五千年的文化語境?”
更為諷刺的是,李國華只是千千萬萬個以強暴小女孩為樂的教師的化身。強暴不斷在發生。
書里有好幾處的情景是,跟李國華同為補習班老師的幾位教師,聚在一起談論最近他們所誘奸的女學生。
數學老師:“我已經上過三個隊長了,再一個就大滿貫了。”
英文老師:“我就是來者不拒,不懂你們在堅持什么。”
李國華:“我現在喜歡玩談戀愛的游戲。”
他說奸污一個崇拜你的小女生是讓她離不開你最快的途徑。他喜歡在一個女生面前練習對下一個女生的甜言蜜語,他說,那種永生感很美。他更認為,一個女生對他最大的恭維就是為他自殺,他享受那種歌舞升平的感覺。
令人發指,變態又邪惡,原來一個教師的思想可以腐壞惡臭到這種地步。
書中唯一讓人覺得李國華五臟俱全的地方是,他對女兒的愛。妻子提及讓女兒去上與李國華任教學校的老師的課程時,李國華堅決說了不。因為他深知他們是怎樣地“教”學生。
除此之外,更讓人訝異的是思琪的家庭教育。作為家中獨女,父母把她教的很好,她知書達禮,單純善良。悲哀的是,她的父母從來沒有對思琪進行過性教育。
被侵害后,思琪對她媽媽說:“我們家什么教育都有,就是沒有性教育。”
誰知媽媽臉色一變:“性教育是給需要性的人的,你不需要。”
在性教育方面,思琪媽媽一直以為她還沒有開學,卻不知是自己曠課了。
在幾年后,思琪問老師:“真不知道當時我那么小你是怎么舍得對我做出那樣的事的。”
李國華回答:“你當時年紀小,老師可不小。”
強奸犯是永遠都不會嫌棄你家孩子年紀小的。
在十八歲那一年,怡婷接到警察局打來的電話,思琪終于倒下去了,她的思琪墜落了。她終于撐不下去了。
其實她早就倒下去了,她的熱情,她的上進心,她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十三歲那一年早就被捅破了。十三歲之后的五年里,她的生活只是跟老師從一個小賓館到另一個小公寓。兩千多個夜晚,都有一樣的噩夢伴隨著她。她失眠,不敢睡,于是就酗咖啡。慢慢的,她的意識開始呈現病態特征。她常常不記得自己做過的事情,她失眠成性。終于,她瘋了。
可,那是滿十八歲的思琪啊,在別的女孩剛剛開始綻放的年紀,她枯萎了。
她美好的令人向往,學校里有許多男生追求她。他們說她是玫瑰,說她是熬夜的濃湯。可她自己卻深深地知道,自己其實是爬完蟲卵的玫瑰和餿掉的濃湯。
可是,她連最庸俗,呆鈍的生活都沒有經歷過。
伊紋才會說:“婷,你才十八歲,你有選擇,你可以假裝這個世界上不會有人以強暴小女孩為樂。你要替思琪考研究生,談戀愛,結婚,生子。你要好好生活,連著思琪的那一份好好活下去。”
李國華卻依然在逍遙法外,失去了一個思琪,仍然會有千萬個“思琪”等著他。依舊不變的是,他在衛生間洗好澡,默默想著在房間里等著他的小女孩的名字數十遍。出門再準確無誤地叫出她的名字。二十多年了,他從沒出錯。
故事的最后,整棟樓里的人都照常生活,大家圍著圓桌吃飯,其樂融融,就好像什么都沒有發生過一樣。太陽照常升起,活人繼續活著。
最后,思琪進了精神病院。而現實生活無數個“思琪”不是為“病”而瘋就是為“病”而死。現實生活中的“思琪”林奕含也同樣在發表這一書籍后選擇自殺而死。
她們似乎是不會再好了,那這個世界呢,會再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