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管理的本質是——收集和整理知識,有效率的產出結果,解決問題。
如果用身體打比方就是:“吃得好(信息資源),吸收好(認知資源),運動好(學習效率),更健康(有效產出)。”
1
要重新區分一、二、三、四手知識,是讓大腦“吃得好”。(以“刻意練習”理念為例)
一手信息:知識的源頭
一手知識是一些正在被研究、思考和驗證的新鮮的思考,可能在這些研究者的腦子里、筆記本上,還未完成后續加工,但是新鮮熱辣。另外一些思考被系統化表現出來,就成為了專業期刊上發表的論文。
1993年,埃里克森與另外兩位同事基于大量的研究,發表一篇論文?The
Role of Deliberate Practice in the Acquisition of Expert Performance(中文名稱:刻意練習在獲得專業表現中的作用)(K. Anders Ericsson, Ralf Th. Krampe, and Clemens Tesch-Romer)這是一手知識。
二手信息:忠實轉述一手信息
二手知識是含金量很高,忠實轉述的資料,比如維基百科、一些講述底層邏輯的書如《國富論》;還有一些比較中性的行業調查報告;還有系統整理后的各行業的優質教材和認證培訓。
2016年,論文主作者埃里克森發現自己的理念被誤讀,出了本書——《刻意練習》;同年,學習專家Eduardo Brice?o在TED發表了How to get better at the things you care about的演講,也提到了這個觀點。這些書和演講,算是二手信息。
三手信息:為傳播而簡化和極端化觀點的陳述
三手知識是暢銷書,這些文字已經被改成公眾可以理解、方便傳播的文字,但是因為需要被很低的認知資源理解,所以加入了大量的案例、故事,同時也會加入一些不精確的概念。
有個叫格拉德威爾的人讀了埃里克森1993年的論文,全書沒有提“刻意練習”這個主概念。只是抓取出來一個“一萬小時定律”,寫成一本非常著名的書——《異類》。一時風靡全球,就算你沒讀過也一定聽人說過。在文中,他充滿激情的表達:“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只要經過1萬小時的錘煉,任何人都能從平凡變成超凡。”這是三手信息。
四手信息:為各種動機充滿個人經驗的情緒化表達
四手知識是你常看到的,根據這些暢銷書和理論,大部分人寫了很多基于個人體驗的雞湯,加入了太多個人故事或情緒因素。
有無數公眾號、人生導師、各種培訓師和勵志作者,開始基于自己的經驗解讀“一萬小時定律”,告訴你任何人只要努力都能成為一個領域的大師,然后推銷自己的方式:成長之旅,一萬小時的訣竅、一萬小時的工具和方法,以及感人的故事。這是第四手信息。
三、四手知識沒錯,但是你要有追求。
一、二、三、四手信息分別花費你多少時間?
如果你有英語四級水平,結合google翻譯,
讀完那篇一手信息的論文,約1小時;
讀完《刻意練習》或者《異類》,約4小時;
讀完“刻意練習”公眾號的n篇文章,跟“人生導師”線上、線下學習,動輒10小時。
這就是認知效率的差距,所以一定要站在知識的源頭。“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2
要區分三種讀書法,是讓認知資源最優化,讓大腦“能消化”。
《如何閱讀一本書》中,給閱讀做了幾個分類:娛樂性、知識性、心智性。如果比作爬山——娛樂性的是下坡,越走越舒服;知識性的是平坡,能開動,但是略微費力;心智提升類的是爬坡,看起來會很累,但是真的會提升腦力和理解力,理解新觀點的速度會加快——也就是我們說的,學習力增強了。
從你自己的需求開始,區分三種閱讀,設定目標,分配資源。
功利的讀書法在閱讀獎賞之前選擇了延遲滿足——先找到目標、調整好資源,帶著問題進入。就這三步,就讓你跑贏90%的人。
3
理解“學習金字塔”,是讓學習效率最高。
學習金字塔是美國緬因州的國家訓練實驗室研究成果,由學習專家愛德加·戴爾(Edgar Dale)1946年提出。它用數字形式形象地呈現了:采用不同的學習方式,學習者在兩周以后還能記住的內容(平均學習保持率)有多少。
從上往下列出了:聽大課、閱讀、多媒體、現場示范、討論、踐行、教別人,這7種學習方式,學習效率也依次從5%遞增到90%。
如果知識點之間能夠像晶體一樣,在知識點之間形成穩定的架構。知識就形成一種“知識晶體”——《超越智商》中斯坦洛維奇中稱為crystallized intelligence。知識從散裝變成了晶體,就變得不容易磨損,強度很大,也容易整體提取。腦子里的知識形成多少知識晶體,才是你知識提取能力的關鍵。
4種知識結構:
1.樹狀結構:體現事物層級,包含關系
2.關聯結構:體現事物相互關系
3.序列關系:體現先后、因果關系
4.數據結構:體現數量差異關系
4
要“輸出倒逼輸入”,因為這樣以終為始,學習才有效用,才能有效地產出。
知識管理的輸出方式有:內容、技能和判斷。
1.輸出內容
寫作和演講的確是常見形式。
2.輸出技能
知識也能轉化為技能,比如表達能力、學習能力的上升,你更加知道如何搞定某類客戶。
3.輸出決策
很多人聽完課以后,決定投身某個領域。
職場人最好的知識管理產出——復盤
復盤的關鍵是從成功或者失敗中獲得知識、確定假設、提高效率。
復盤的流程:回顧目標-評估結果-分析原因-發現規律。
四種方式輸出知識:時間(服務)、版權、產品、投資。
知識變現的3種方式:
第一,強勢資源變現;
第二,新晉黑馬:穩定、持續地產出精品內容;
第三,大部分人:通過輸出知識產品,提高自己的個人品牌、擴大影響力,提高身價,吸引機會。
來源:得到APP·古典《超級個體》(強烈推薦)
聲明:凡“暖筆記”版塊文章,均為左暖整理的學習筆記,榮耀歸原作者和上帝。
公眾號:左暖念念,嚴選內容,每周學習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