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鬼子第一次嘗到中國軍隊大刀的厲害,時間是1933年3月11日,地點是長城喜峰口。
取得這次喜峰口大捷的,是馮玉祥西北軍的第29軍。而且,這次大捷也是“九一八事變”之后,中國第一次取得對日軍作戰的勝利。
在這次大捷中,西北軍的大刀隊主動出擊,發揮近戰夜戰優勢,砍下了無數鬼子的腦袋,讓鬼子此后見到雪片似的大刀,就為之奪氣。
大刀隊由此名聲大震,其赫赫威名也隨著一曲激昂雄壯的《大刀進行曲》而風靡全國,成為中國人民不屈不撓抵抗侵略的典型象征。
大刀隊在西北軍編制上其實叫“手槍隊”
1916年,馮玉祥正式在自己的軍隊里組建手槍隊。西北軍所有旅級以上的司令部,都配有手槍隊。
手槍隊實行的是精兵政策,所以對士兵的身體素質要求較高,“馮的手槍隊,是從全軍部隊中身材比較魁梧、體格比較強壯、手腳比較敏捷者中選拔出來組成的。”
武器裝備上,每人配備七六二自來得手槍1支,子彈200粒;七九騎槍1支,子彈100粒;六五勃朗寧小手槍1支,子彈50粒。
最引人注目的,是手槍隊人人背在身上的那一把大刀。正因為那一把大刀,手槍隊才被叫成了大刀隊。
這把大刀在外形上,既不像明清時刀身修長近似唐朝陌刀的雙手長刀,也不似漢代的環首刀和宋朝的手刀,而是集中了各朝代大刀的優點,屬于陌刀、環首刀、手刀等傳統大刀的一種綜合體。簡單說就是,“刀重、長柄、寬刃、刀尖鋒利傾斜”型的大刀。
這把大刀重4斤,刀身長60厘米,刀柄長20厘米,刀身寬10厘米,刀身上有兩道血槽。刀頭有尖刃。
刀背和刀尖之間有一圓孔,用來系刀穗;刀后備有圓環,用來系纏布和擦刀的手巾。
刀重:4斤重量,對于使用者來說,平時也不算很大的重量。但到了砍殺時,則可以增加刀的力道,保證鬼子脖子一砍就斷。
對比一下,明代雙手長刀重約3斤,腰刀重約2斤。二戰時期的騎兵,所用馬刀重約3.7斤。西北軍將士們用的大刀,比這些大刀都要重。重的理由,就是為了增加大刀舞動起來之后的力量。
長柄:利于使用者雙手握持,集中力量砍殺。
寬刃:可以有效增加砍殺范圍。
刀尖鋒利傾斜:方便使用者在廝殺過程中,除了砍殺之外,還可以用上挑、突刺等動作來殺傷敵人。
大刀隊的訓練,也特別嚴格,尤其是體力鍛煉、劈刺技術、夜襲等科目。西北軍每天下午都有雷打不動的兩個小時,專練大刀、刺刀和打拳,以練就近戰肉搏的本領。
1925年,蘇聯顧問普里馬科夫曾目睹西北軍鹿鐘麟部的大刀隊訓練場景:
“院內,許多身著白上衣的警衛士兵在揮舞大刀,一共作了二十五個劈殺動作,場面非常壯觀。約六百名身體非常結實的青年士兵,飛速地舞動著閃閃發光的大刀,時而防衛,時而出擊,練兵場上夯實了的土地,由于六百雙腳的沖擊和跳躍,發出低沉的聲響。”
普里馬科夫很細心,一邊看還一邊數,說自己看到了“二十五個劈殺動作”。是的,這25個動作,就是西北軍早期的刀法訓練——《劈刀十二法》。士兵們在訓練時左右重復一遍,再加上收刀勢,正好25個動作。
可見,西北軍的刀法,一開始就練得有章有法,不是花架子。
破鋒八刀
然而,大刀隊最狠的刀法,卻并不是上面那“二十五個劈殺動作”,而是讓鬼子聞風喪膽的“破鋒八刀”:
“迎面大劈破鋒刀,掉手橫揮使攔腰。順風勢成掃秋葉,橫掃千鈞敵難逃。跨步挑撩似雷奔,連環提柳下斜削。左右防護憑快取,移步換型突刺刀。”
一句一刀,只有八刀。這就是著名的破鋒八刀歌。
這破鋒八刀,是在西北軍二號人物張之江的主持下,由河北滄州武術名家馬鳳圖、馬英圖等人專門創制的。
而且,這破鋒八刀,幾乎可以說就是為日本鬼子的刺刀戰術而貼心定制的。其刀法特點,完全是為了殺鬼子而用的。為了砍掉鬼子的腦袋,那是考慮得相當貼心。
第一個特點,是門檻挺低。
破鋒八刀不講究使刀的過程和動作的完成質量,特別是對于練習者的基本功,幾乎沒有要求,只需要有一把子力氣,能把4斤重的大刀舞動起來即可。
這樣,就大大降低了破鋒八刀的門檻。每一個身體素質較強的士兵,都可以練習這個破鋒八刀了。
破鋒八刀的關鍵,就是要讓重達4斤的大刀動起來,也就是使用者的身體要給大刀一個初始力量,使大刀舞動起來。這個關鍵,有力氣就行。
所以,這八刀的前半招基本都是使用者主動發力,掄動大刀,給大刀一個較大的慣性力量;后半招則是通過身體的移動,使大刀這個慣性的力量能夠攻擊到對方,并給予對方較大的殺傷。
第二個特點,是下手挺黑。
破鋒八刀,幾乎刀刀的攻擊點都集中在敵人最易殺傷或最易致命的部位,主要是頭部(面門、脖子、后腦),上肢(手腕、胳膊),肩部、腹部,襠部及下肢(膝關節、大小腿)。
由于日軍除了頭戴鋼盔以外,身上就是布料軍衣,別無盔甲,所以上述破鋒八刀的攻擊點,下手相當之黑。
破鋒八刀使用畫面之一:
使用者雙手緊握大刀,刀尖向下,刀口向己,刀向自己的左下方傾斜。等待鬼子的刺刀正面刺來時,雙手向右上方舞動大刀,以沉重的刀背磕開鬼子步槍上的刺刀。與此同時,由于大刀已被使用者在自己的右上方高高舉起,而鬼子則由于慣性正向自己懷中靠近,此時只需要使用者將刀鋒從右至左、從上至下,順勢向下一刀即可。至于此刀之后,鬼子被劈成啥樣兒,就看他的運氣了。
破鋒八刀使用畫面之二:
使用者雙手緊握大刀,刀尖向上,刀口向外,等鬼子的刺刀正面刺來時,快速向左或向右撥開鬼子的刺刀后,雙手將大刀握成一條直線,直刺對方胸部。由于大刀的刀尖極其鋒利,一刺之后,鬼子不死也得重傷。
那畫面,真的太美。
很明顯,在近戰肉搏時,大刀比刺刀的招數多,砍劈突刺均可靈活使用,威脅范圍大,殺傷力更強。我軍的大刀,正好可以克制鬼子的刺刀。
在經過了喜峰口被砍掉腦袋的噩夢之后,日本鬼子見識到了我軍大刀的厲害。由于他們非常害怕腦袋被砍下之后,尸首不全的魂魄不能回到家鄉,于是緊急開始了謀劃克制我軍大刀的辦法。
你還真別說,大和民族的子民,那真是聰明絕頂。一個簡便有效的辦法,很快就讓他們找到了!
這就是鬼子抗大刀神器:鐵—圍—脖!
鬼子用一塊半月形的鐵片,將其折成半圓,在上沿兩頭打兩個洞,用鉚釘鉚在鋼盔上,戴上鋼盔時,鐵圍脖就在自己的脖子后面圍上了。
這樣一來,至少不會被大刀從脖子后面砍掉腦袋了,是不?
這樣一個東東,既方便,又安全,干爽清新還透氣,貼身呵護好安心,鬼子們一直用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