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在家看了《圓夢巨人》,之前沒做任何功課,純粹因為下雨無聊隨手翻著看。迪士尼出品,真人科幻冒險類,我后知后覺直到結束才從字幕看出導演是斯皮爾伯格。
于是好奇去查了查資料,發現電影改編自羅爾德·達爾的童話小說《好心眼兒巨人》,他是英國著名的兒童作家,大名鼎鼎的《查理與巧克力工廠》和《瑪蒂爾達》都出自他手。
《好心眼巨人》是他晚年所寫,少了早期作品中對于大人的刻薄和挖苦,變得更加溫情和甜蜜,使孩子和大人之間實現了和解和陪伴。
如果你家有孩子,或者自己喜歡童話,可以找他的書來讀,應該會很有意思。
回到電影,整體畫面生動精致,但劇情舒緩平淡,對于習慣跌掉起伏的人來說多少顯得不夠刺激,但我看的還蠻舒適,邪惡最終被美好戰勝,符合理想世界的樣子。
主人公是孤兒院里的小女孩兒蘇菲和像樓房一樣高大的巨人BFG,雖然從外形看兩者差異巨大,但細想會發現他們之間有著顯著的共性,兩個人都是和大多數不太一樣的“少數”們。
蘇菲經常在午夜醒來,在一群熟睡的孩子中間戴個大眼鏡趴被子里讀書;BFG因為是巨人國里最矮的而常常受到排擠和欺壓,混在肉食巨人中卻只吃素,和捕獵者們不同將捕夢視為自己的工作。
正是兩個不那么“正常”的人,同樣孤獨,也同樣善良,才能一路跌宕相伴走過一場奇幻的冒險之旅,最終結成深厚而牢固的友誼。
很多時候,我們希望活得“和大多數人一樣”,畢竟這樣會更安全,因為有了庇護所;可只有“不一樣”才能活得更隨性,像突然闖進的游樂園,會遇見意外和興奮。
村上春樹說“正是跟別人多少有所不同,人才得以確立自我,一直作為獨立的存在。”
今天是教師節,祝福和贊美如同一片花海,照的人心情大好。
我想每一位對別人有所善行的人都可稱作師,比如面對少數的“不同”給予更大胸懷去包容和接納,對猶豫不覺者給予“去做自己”的支持和鼓勵,對孤獨無助者一個溫暖的臂膀去擁抱和安慰。
每一個不經意的瞬間,我們都有可能遇見“師”,或者成為“師”。
愿你在“確立自己”的路上遇到更多師,同時,也能做一只船,渡更多人做他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