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人和動物不同的地方在于人際間不停地意義表達和話語交流,意義在不斷地生產。最終,人們猶如掛在自己所編織的意義大網上的蜘蛛,分不清現實和自己所建構的意義世界。誤把自己建構的意義大廈做為現實。為了意義自清自凈自善,文人,專業打撈,打造,遺漏,遮蔽意義的專業文人出現了。一代代所謂的經師出現了。直至后來學校職業語文教師隊伍的介入。
? 或打撈彌漫文本各處的意義,或有意無意遺漏遮蔽文本意義,或尋找令人信服的證據,是文本生成與解讀的樂趣與真實功力。那些善解讀者,那些在課堂上文本解讀出彩者,正是掌握了如何打撈文本意義的法子,并善于各方證據推理,讓學生親耳親眼看到了文本意義的光和熱,并切實經歷著文本意義發掘過程的樂趣。
? 這種語言的解碼編碼游戲培養著一代代的意義生產者和闡釋者。直至個體生物肉體耗盡。而那些以各式各樣的意義卻通過文本貯藏,并通過所謂的語文教師和學科領域的文藝學者傳承著,拓展著。
? ? ? 意義的創造,意義的解碼,意義的編碼…,這些人之為人的社會集體行為,推進著社會形態的不斷發展。在這種意義狂歡中,因為社會階層個地位不同,便產生了不同的既定意義架構角度,觀察點。即,視角不同,看到的場景就會不同,框架不同,被釋放出來的意義大小多少也不同。
? ? 為了在意義編碼和解碼活動中,便于觀察點,站位角度一致,提高溝通合作效率,一種作某種社會交際活動的潛規則:交際模板_體裁出現了。這些被人僅僅作為語言體式的體裁無形中成了規約人們意義編制和交流的模板。靠著這種約定俗成的交際模板_體裁框架,作者行文有了整理寫作思路的矩陣,讀者有了基本的期待的地平線。
? ? 每一個階層的話語群體都有自己用語言編碼的做事慣習_話語體裁。并且這種慣習,被這個階層的話語成員所代際傳遞。成為一個階層成員的通行證。要成為這個文化話語社區的成員,沒有掌握這種話語體裁很難被這個社群所接受。一如學者圈的刻板的學術論文對決基層教師隨筆式的教研論文,決定了誰也不能真正進入對方的意義交流圈子。可能也正是這種體裁偏好,使意義的傳達和創造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 ? ? 即不同體裁框架的選擇,有可能體現出作者闡釋者的偏見。采用不同體裁框架,傳達的意義就大大不同了。體裁框架會左右了讀者對隱含信息的理解和評價。
? ? 不同體裁的熟稔和掌握,使公務員,教師,工程師,記者,編輯,教授等的社會階層和社會地位有了區別和不同的話語特權。這也解釋了不同社群難以對話和理解的原因。加上不同社群和圈子的文化傳統,又使這些不同的話語群體對意義傳達模板_體裁選擇具有了不同的偏好。
? ? 這種意義傳達模板__體裁使用偏好,使不同社會地位和職業的工作者有著不同的經驗和意義傳達風格。如一線教師更喜歡經驗總結式的寫作或者日志抒寫,不太關心考據。記者的的新聞更關注故事。警察的犯罪記錄更關注證據,醫生的問診更關注病癥的描述,學者的論文更關注理論基礎…………
? 這個體裁概念,這個既定意義架構的框架,雖然讓人類的意義傳達有了效率,但也是個看不見的認知陷阱坑。即體裁作為一種經驗的觀察點,一種視角,它既可以塑造人的主觀思考框架和社會身份,又無形中局限了人的視野,有意無意地遺漏著,遮蔽著相當多的文本意義,也使不同階層的人無法更加準確,全面,客觀地意義溝通。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 ? 為了更加全面無偏見地傳達意義,話語體裁系統只有不斷地升級迭代,各類話語體裁相互侵殖和雜交,彌補自身意義遺漏的漏洞。因此,現實中那些雜交文體,如兩棲文體如散文,隨筆,非連續文本等風生水起,幾近主宰了中小學的語文課本和公民閱讀媒體。
? ? ? 既然是人類意義交際的模板,任何體裁的閱讀和寫作,如同任何其他技巧一樣,是可以由經驗豐富的人傳授給新參與此類文本解讀與創作的新手,包括未來的公民…中小學生。研究體裁的意義樂趣和動機可能也在于此吧。
? ? ? 了解體裁系統,了解它們傳遞生成意義的運行機制,了解它作為人類組織經驗框架的本質,更好地教學,而不是把體裁僅僅窄化為語言表層體式,把小說闡釋庸俗化為環境,情節,人物等美女三圍式的刻板解讀。把詩歌賞析簡化為意象,意境,情思般的粗暴………。挖掘話語體裁的豐富性可能性,更好地使用它們達成意義的傳達和文本闡釋。
? ? 至于那些社會意識形態,文藝學,批判性思維等諸學科視角,對于人類意義的傳達和闡釋,雖有多元關照意義,但離特定文本的意義打撈,打造,遮蔽畢竟還缺少一個統一的界面和抓手,可能話語體裁正是那個通匯各種學科視角的文本解讀的神奇窗口和合宜的界面,何宜的瞭望塔。
? ? ? ? 而這,只有體裁研究足夠科學規范和強大,足夠超越目前逼仄的語體,或者修辭范疇才能擔負起普及型的文本解讀和教學。但這條以人類經驗組織的認知行為框架__體裁進入意義打撈,意義遮蔽的文本生成與解釋之路又是何其漫漫………
? ? ? 人類的意義傳達系統啊,你是如此神奇。你自然生出的意義交際模板_話語體裁框架是如此優美而又擾人。我愿立足那人類的天性,以立體多元的框架式思維,追隨你迷人的視角軌跡,觀賞著體裁美麗的身影,一路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