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生活2020年11月27日19:37:9
其實我的生活,和我的工作,并沒有太多的分離。我經常會把工作帶到家里,下班了也有電話或是信息要處理,有時還要對著電腦做表。上班的時候就沒有什么所謂的生活了,如果有,就是阿姨會做一頓午餐,她是本地人,老板也是,所以也是清淡為主。一周下來,沒有重復的,可是下周一定會重復了,我也覺得能夠適應。
另外的一個老總,卻不能適應,自己自己搞定。對此,我沒有太多的要求,只有不能太辣。現在的女友做的經常不會注意,主要是我接受不了她的態度,說話帶著情緒,不是嫌棄就是罵人,溝通無效后,我決定自己搞定。一般都是下個面,炒個菜,煎個餅,煲個湯。一般都是在十元以內的一餐,所以一個月開支不過二千。這里有房費500,電話300,停車180,買菜300,加油公司可以報,應酬也可以,可是自己買個衣服,看書的費用就是自己的了。以前還有營養素,現在也沒有吃了。還有就是日用品,也是要有一天算出來要交上去的,所以2000元就是我的生活成本了。其他的錢就是還債了。
生活對于每個的人意義,目標是不一樣的。前面說的自己吃個飯,覺得對味也舒服,一個人也行。對于那些餐館,酒樓的氛圍,我是安靜了許多。可是我就是喜歡安靜,不喜歡吵個不停。中國人不只是吃年飯的熱鬧,就是兩個人也要在光天化日下猜拳,大聲的表達,要個存在感 ,我卻覺得吃的是飯,講的是營養,并不要外在的氛圍決定吃飯的質量。而一般的情況下,吃飯要講的是細嚼慢咽,不要看書或是電視,說的只營養的吸收。心情也不一定要身邊有人吃得好,沒有人陪,也要自己覺得是好吃的。
沒有人陪,這不最慘的。一定要人陪,那就是幼稚。或許是小孩子才這樣。有人陪,要看是什么人,如果不能同謀,就不能同道,更不能經常吃飯。沒有人,一個人也要吃好飯,吃好飯,和有沒有人陪沒有直接關系,心中有另外的一個自己,不就好了嗎?和自己過好,對自己好些,才能對別人,如果沒有別人,先把自己過好。這也是我的生活理解。能夠耐得住寂寞,才能享受多少快樂。
有些人總是要有人陪,吃飯,看個電影,買個衣服。沒有人,覺得自己無法進行,其實是內心的孤獨才會不能獨處。如果買個衣物要兩個鐘,其實我或許只要兩分鐘,余下的一個小時58分鐘,難道還不能看多一本書嗎?我在書中難道就找不到快樂了嗎?我去看,也只是找我的衣服,難道我花兩分鐘,在網上找不到嗎?這也是生活的態度吧?能夠明白要什么,不要什么,才能處理問題,也才能直接面對事物的本質。
其實我的生活,除了工作,也就是看書寫作了。或是看電影。和以前出門見朋友已經大不一樣了。看書是一個人,寫作是一個人,電影是一個人。我在電腦看電影,寫作,看書,生活已經把我和電腦里的碼字,看書,電影捆綁在了一起。看電影,是別人的故事 ,里面有我借鑒的生活案例。每一個故事都有一個背后,我看到的是各種不容易,也才能更準確的把握不同人群的心里想法,看書是學習優秀人士的經驗,我無法和他交朋友,可是他的本事 ,會在文字里讓我找到。知道了這些,我不要說給別人聽,做給自己看,寫出來就是一種思維上的認知,行為上的體會了。
生活其實很簡單,對我來說更是這樣。對于別人的花天酒地,我是單調了很多。對于別人的全球旅行,我是眼界低了許多。可是我不用去酒店,我也知道那種感覺 ,并不是一種我很舒服體會。酒要喝得多,沒有自我。到處飛,我沒有這個經濟能力,我可以借助書籍,電影了解到別人呆煩了地方是什么樣。當然我有實力,我當然會去求證是不是這樣。在沒有去的時候,我的視角不能停在原處嗎?
有人說生活八九不如意,我卻覺得可以享受一二來。八九不如意,是因為我們總會期望太多,如果放低些要求,看到一二的樂趣,就又會覺得自己的內心是豐富的。有錢覺得走到哪里都不怕,其實錢只是保障之一,不絕對的。不是有很多有錢的人總會不快樂嗎?而走到哪里都不怕的是智慧,可以面對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個能力就是智慧的化身了。錢當然會用完,可是能力上的智慧,當然是取之不盡,用之不完的吧?
生活對于每個人來說,都是要自己去過,去找到屬于自己的方式,喜歡,舒服,體現自己的價值,就是好的生活。有人為了生活出賣身體,就不應該,有人為了生活出賣尊嚴,那不劃算,有人為了生活違背良心,那不合適。所以,搞清楚自己要哪樣的方式,比去迎合別人,放低自己要有尊嚴的活著。生活不是只為了活著,也是為了生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我想要的樣子就是:靠自己的智慧,體現自己的價值,有尊嚴的活著。如果有什么是阻撓我朝這個方向,那是我要克服的目標,我的生活,說是心所我想!沒有實現,就是在實現的路上。開始了還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