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西影
說起大唐文化,就少不了書法和繪畫,上周在這里我撰稿一篇《書如其人》的文章,簡單敘述了大唐兩位著名書法大師顏真卿與柳公權的故事。十一假日,清靜無為,拙筆淺論大唐時期兩位著名大畫家,閻立本與吳道子——《頭頂烏沙嗜丹青》。與大家一起分享學習。
閻立本與吳道子都是唐代宮廷的畫家。但他們的畫,風格不同,成就各異。
閻立本,生于601年,卒于673年,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出身貴族世家,做過工部尚書(相當于現(xiàn)在主管工業(yè)、信息、農(nóng)業(yè)、水利、建設、交通的副總理),后來官至丞相。他本人是個博學多才的人,處理任務也很出色,還兼工書法、詩文等。因為他繪畫水平極高,所以他的其他才能都被他的畫名給掩蓋了。
閻立本的畫藝來自家傳,他與他的哥哥閻立德同為唐初畫壇雙星。
閻立本很注重向先輩們學習,從中汲取經(jīng)驗和技巧。
有一次,他來到一所古寺中觀賞南朝大畫家張僧繇的一副壁畫,看后大失所望,自言自語的說:“唉,原來也不過徒有虛名啊!”說完就離去了。但第二天,他又來了,唯恐自己昨天沒看仔細,下的斷語太輕率了,就認真地仔細觀賞,漸漸地他被吸引住了,脫口贊道:“確實不愧為一代佳手啊!”這一天,他玩味了很久很久才依依不舍的離去。
第三天,他又早早地來了。這一次他把鋪蓋都帶來了,在古寺中一住就是10多天,他天天站在那副畫下揣摹、品味,常常自言自語,寺里的人都覺得這個人太癡了,暗暗笑他,他卻渾然不知,仍然陶醉得手舞足蹈。
由于閻立本繪畫極有天賦,再加上他的刻苦學習,所以他的繪畫技藝越來越高,終于成為一代宗師。
當然,宗師也有他自己的苦惱之處。
有一次,唐太宗李世民在春苑池泛舟游玩,忽然看到有絕美的水鳥飛來,唐太宗龍顏大悅,急忙命令學士們賦詩,又命令閻立本作畫。
當時,閻立本已經(jīng)是主爵郎中了(相當于現(xiàn)在分管組織人事的司長),掌管著朝廷封爵的官職,但是,負責宣詔的人不叫閻立本的職銜,只是連聲高喊“畫師”。閻立本心中很不自然,又不敢發(fā)作,急忙趕到春苑池邊,審視水鳥,調(diào)弄丹粉,又見自己的同僚們都在池中乘船賞玩,舉杯賦詩,不禁羞愧的滿面通紅。
回到家后,他的心久久難以平靜,就把兒子們召到畫前,告訴他們:“我也是自幼飽讀詩書,學問絕不在同僚之下,只因為我善于繪畫,才招致今天的這場羞辱,你們都記住,千萬別學我作畫了。”
話雖這樣說,可閻立本愛畫成癖,已是欲罷不能了。
閻立本以畫技高超深受唐太宗李世民喜愛和信賴,官至右相。但有人嘲諷他:“既輔政,但以應務俗材,無宰相器。時姜恪以戰(zhàn)功擢左相,故時人有‘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馳騁丹青’之嘲。”
閻立本的繪畫技藝為他帶來了藝術上的名譽,卻未能給他帶來仕途上的口碑。反而,因為他的這一特長,讓不少同僚認為他是靠著偏門小道而獲得晉升,不屑于其交好。仔細想想,倘若閻立本是民間畫匠,必然可以贏得更多的尊敬與熱愛,可官場上的規(guī)矩,反而束縛了他的手腳,卻讓他陷入了不少的尷尬境地。
閻立本一生留下許多佳作。然而,歲月滄桑,流傳到今的已經(jīng)不多了。《歷代帝王圖》是他的傳世作品中最為人稱道的。這幅畫卷畫了從西漢到隋朝13位帝王,個個栩栩如生,個性鮮明。比如迫使?jié)h獻帝禪位的魏文帝曹丕,就是一副居高臨下,咄咄逼人的樣子。為恢復漢家帝統(tǒng)而奔波操勞一生的蜀主劉備,就帶有飽經(jīng)風霜后的愁苦狀。
這幅畫卷顯示了閻立本的杰出本領,成為中國古代人物畫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作品。
不過這幅千古名作,在中國近史沒有主權的時代,已被人劫去,先藏于美國波士頓博物館。
他的《步輦圖》,是記載漢藏兩族友好關系的歷史畫卷。畫的是松贊干布派使臣前來求婚,唐太宗接見的情景。整幅畫面充滿了親切、融合的氣氛,現(xiàn)有宋代摹本傳世。
在閻立本之后吳道子,是一個帶有傳奇色彩的大畫家。被后世尊稱為“畫圣”,也被民間畫工尊為祖師。
吳道子,又名道玄,大約生于唐高宗時代,活躍于開元、天寶年間,他的生卒年限很難考定。
他是河南陽翟(河南禹縣)人,幼年孤貧。受過種種不公平的待遇,后來養(yǎng)成放蕩不羈,好酒使氣的性格。他初為畫工小吏,后來畫名越來越大,終于被召入宮廷,成為皇家畫師。
天寶年間,唐玄宗李隆基想看嘉陵江山水的秀麗景色,就命吳道子入蜀寫生。吳道子在蜀中飽覽一通奇山秀水后,空手回到長安。唐玄宗向他索要畫稿,他回答說:“臣只有腹稿。”于是就在大同殿壁上作畫,只一日就畫完滿壁嘉陵山水。唐玄宗看后贊嘆不已。在吳道子之前,著名畫家李思訓也曾在這殿內(nèi)畫了幅嘉陵山水圖,精雕細刻,用了好幾個月的功夫,吳道子一天完成的作品與李思訓幾個月完成的作品,都同樣惟妙惟俏地繪出了嘉陵江山水的奇絕秀美。
吳道子的山水畫,以水墨為主,疏筆淡染,揮灑自如,這種風格的山水畫,后來逐漸形成一派,被稱為“吳裝”山水。
吳道子特別擅長畫佛道、人物,長于壁畫創(chuàng)作,他的畫奇蹤怪狀,無有雷同,其畫技藝超凡,神型兼?zhèn)洌囆g格調(diào)高雅,不愧為藝術大師風范!他在畫佛像頂上的光環(huán)時,從來不用圓規(guī)尺度,而是一揮而就,不差分毫。遺憾的是,像吳道子這樣的大畫家,其畫跡今天已難以找到,據(jù)傳《送子天王圖卷》是他的作品現(xiàn)藏日本,卷尾有五代曹仲玄的跋文,稱是吳生之作。現(xiàn)有宋代摹本傳世。
吳道子利用墨染法和傳統(tǒng)的墨法相結(jié)合,使得作品具有立體感。他筆下的人物,都栩栩如生,人物的衣帶都飄飄若飛,所以被世人稱贊為“吳帶當風”。
“吳帶當風”就是稱頌吳道子人物壁畫的最大特色的褒獎之語,被大學中國美術史當做中國古代繪畫經(jīng)典范例來教學。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吳道子有一條為后人所恥的罪過。
正當吳道子獨霸畫壇,享有盛譽的時候,有一位叫皇甫軫的新秀年輕人,聲望漸漸大了起來,常到各寺院去作壁畫,技藝超群。吳道子心胸偏狹,怕皇甫軫威脅自己在畫壇上的地位,就仗勢雇人將皇甫軫殺害了。
吳道子一生作畫很多,僅在洛陽、長安兩地的寺觀中就畫了300多面壁畫,然而,時移物遷,至今無一幸存。
唐代是中國封建社會的繁榮時期。唐代的美術繪畫,隨著唐代社會文化的發(fā)展,在中國古代美術繪畫優(yōu)良傳統(tǒng)的基礎上,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也是當時世界美術繪畫發(fā)展的高峰。閻立本與吳道子的繪畫藝術和故事至今影響著我們世世代代的文人墨客。兩位大師的繪畫代表作品及其繪畫特點也成為歷代文化考試的必修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