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創新號思維模型訓練營全國總冠軍的丁布同學“一年閱讀1000-1500本書”的閱讀量著實讓我震撼!談到這個閱讀量,中國這個閱讀量好像是個個位數······然后再反觀我自己,嗯,我要為提升國民閱讀量平均值出一份力。 (今天努力了一點,一天一本書一筆記,繼續加油!)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怪誕行為學2與怪誕行為學1到底存在怎么樣的區別呢?
《怪誕行為學1:可預測的非理性》中主要探討了人類偏見的負面表現,而《怪誕行為學2:非理性的積極力量》探討了非理性積極的另一面。而積極的非理性能讓我們適應新的環境、信任別人,樂于不斷努力,愛自己的孩子。這些美妙、奇異非理性的積極力量能夠幫助我們實現各種目標,更好地生活。
整本書還是主要是實驗研究、剖析解讀為主。正如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曾經說過的:“除非我誤解了它的性格,否則我們的國家就需要,并且要求大膽而持久的實驗。有了辦法就拿來試驗,這是常識,失敗了就坦率承認,再嘗試其他辦法。但是無論如何,必須不斷嘗試。”作者正是從我們日常行為的角度出發,深度剖析,找出潛藏的本質,讓我們清楚自己的認知局限。
接下來我們來敲黑板劃重點吧。
當激勵較低時,加強刺激可以提高表現值。而當激勵基數提高時,進一步加大激勵就會事與愿違,降低表現值。——“倒U型關系”
激勵可能是一把雙刃劍。
在到達某一點之前,激勵可以促使人們更好地學習和表現。但是超過這一點,激勵的壓力就會變得非常高,它會分散人們的注意力,使它們不能專注于手里的工作。
損失厭惡:人們在失去自認為是屬于自己的東西時會產生痛苦。
調節因素:會根據工作所需的腦力勞動的程度不同而發揮作用。
對于認知能力要求高的工作,作者認為高額獎金產生反作用的可能性越大;而對于非認知乃至機械性的工作,獎金越高可能成績就越高。
對于需要認知能力的工作,將業績與較低或中等數額的獎金掛鉤會起作用。但如果獎金金額太高,則會使人過度關注獎勵,從而分散他們的精力,造成壓力,到頭來反而可能降低他們的業績。(社會壓力窒息現象)
反寄生:動物心理學家,格倫·詹森創造的一個專業術語,指的是他發現的一種現象,即動物更愿意自己去尋找食物,而不愿意吃身邊盤子里放著的、現成的相同食物。(勞動換取食物的愉悅)
工作成果是否有機會被人們看到和欣賞(即正向激勵、及時反饋),對他們的積極性有著巨大的影響。一般來說,只要事關自我形象,就能夠激勵我們付出更多的努力。(自我激勵的驅動)
我現在閱讀書籍、撰寫筆記也會關注閱讀量、反饋內容等信息,也算對我的一個不確定性反饋吧~(饑餓的老鼠在斯金納實驗箱里壓動杠桿)與獎勵(食物丸)之間的關系)
亞當·斯密《國富論》:勞動分工這種方式在生產過程中對提高生產效率能起到難以置信的作用。“一人一日造不出一枚大頭針,10人一日可成針48000枚。”
把工作分解成較小的部分,可以創造局部效率;每個人都可以對他所從事的一小部分工作越來越熟練。但是在馬克思看來,被異化的勞動者與他自己的生產活動、勞動目標以及生產過程相分離使得工作成為非自發性的活動,因此勞動者就無法對勞動產生認同或者領略到勞動的意義。
從這一角度出發,勞動分工是以人工為基礎的技術所帶來的危險之一。現代IT(信息技術)基礎架構讓我們能夠把工作分解成非常細小的部分,使每個人的那一小部分工作變得越來越專業和精細。這樣做對公司來說是有風險的,因為這會使雇員失去顧全大局的責任心和目標感,以及成就感。如果人類是機器人,那么只要有高度的勞動分工就足夠了,但若考慮到內在激勵因素和意義對于積極性和生產率的重要性,高度分工這種方式就有可能起相反作用。
雞蛋理論,源于消費者的一種行為特征,我們對于一個物品付出的勞動或者情感越多,就越容易高估該物品的價值。雞蛋理論也叫宜家效應,因為宜家一般提供半成品家具,顧客可以自己組裝,有很多顧客熱衷于自己做。
要想獲得宜家效應,我們的努力必須獲得成功,即使成功僅僅意味著把事情做完。根據我們從宜家效應得出的推斷,投入的勞動越多,凝聚的價值越高,感情就越深。
毫不費力與費心勞力之間有種微妙的關系。讓人們投入太多勞動,可能會把他們嚇跑;投入的太少,就可能會讓他們失去量身定制、個性化,還有依戀產品的機會。問題取決于工作的重要程度和某一類產品需要的個人投入。
制作過程中的勞動在人們愛上自己作品的過程中是至關重要的一個因素。量身定制是導致人們過高估價自己作品的另一種力量,但是沒有這一因素,人們也會這樣。
投入更多努力確實能增加我們的依戀,但必須是在經過努力最終獲得成功之后。如果努力沒有獲得成功過,對作品的依戀程度將急劇下降。
人類努力的4條重要法則
1. 我們對某一事物付出的努力不僅會給它帶來改變,也改變了自己對它的評價。
2. 付出越多,產生的愛戀越深。
3. 我們對自己的作品估價過高,這一偏見深入骨髓,誤以為別人也和我們的看法相同。
4. 如果付出巨大的努力仍然沒有獲得成功,我們就不會感到過多依戀。
“孩子是自己的好”的這個偏見又稱為牙刷理論:就是說人人都想要刷牙,人人都需要牙刷,人人都有牙刷,但誰也不想用別人的牙刷。
“孩子是自己的好”能產生高度的參與意識,并引導人們無怨無悔地堅持自己的(或者他們認為是自己的)信念和創意。
“孩子是自己的好”這個偏見的黑暗的一面:如果人們過度沉湎于自己的見解會導致多么不幸的后果。
舉例:托馬斯·愛迪生對自己的發明(支流電)懷有過度保護的心態,錯失了交流電的發明專利,同時一系列反對使用交流電的舉動也異常盲目。癡戀自己主意的過程可能導致僵化。
實行報復——即使需要付出代價也要報復,這種欲望是有生物學基礎的,而且這種行為事實上能獲得快感(或者起碼引發類似快感的反應)。
報復是人類根深蒂固的一種本能。(有時報復也能成為正面激勵因素)
道歉,在生意和人際交往中能夠改善局面并且平息報復沖動。
時間,可以平息或者減弱顧客對我們實行報復,能夠平復他們的一部分報復情緒。
普遍接受的假設:一切動物,包括人類,只要經過一定時間就幾乎可以適應一切。
適應能力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新事物過濾器”,它能夠幫助人們把有限的注意力集中到事物正在發生的變化上,遇見到可能帶來的機會或招致的風險。適應能力讓人們在瞬息萬變的環境中發現重要的變化加以處理,同時忽略那些非重要變化。
享樂適應:指當環境的改變給人帶來快樂時,人們通常會很快習慣環境的改變,恢復到平常的快樂程度。
每個人內心都有一個感觀溫度計,我們還有一個“快樂溫度計”,記錄著我們的情緒變化,從不快樂到平和,再到快樂。當我們經歷開心的事情時,快樂“溫度”就會升高,反之則會降低。但是這個過程我們也會逐漸適應。
生活中的突發事件,例如受重傷或者中大獎,會對幸福感產生重大影響,但它的效應在很大程度上會隨著時光流逝而逐漸消磨減弱。
我們需要在生活中克服享樂適應的現象。對于厭煩的體驗,中斷厭惡體驗過程是有害的,對于愉悅的體驗,中斷愉悅感的體驗過程是有益的。
快樂水車:
由于無法預測享樂適應可能達到的程度,作為消費者,我們逐漸增加消費,希望買來的新玩意兒能讓我們更幸福。的確如此,新買的汽車能讓我們感覺非常神氣,不過很遺憾,這種感覺也只能保持幾個月。新車開慣了,新鮮勁兒漸漸沒了。我們又去尋找新的事物,希望能給自己帶來幸福:新太陽鏡、新電腦,或者再買輛車。這個推動“別人有,我也要有”的怪圈又被稱作“快樂水車”。我們期待到手的東西會給自己帶來幸福,卻意識不到這種幸福感只是暫時性的,結果一旦適應了又去追尋別的。我們會想:“這一次,它會讓我幸福很長一段時間。”從長遠看,這樣的幸福水平并不會有多少變化。
這個理論與《反脆弱》中提到的跑步機效應極其相似。“跑步機效應”:購買新產品,最終又對其失去新鮮感(尤其是與更新的東西比較時),并期待購買更新款產品的沖動。
約瑟夫·斯大林:“一個人的死亡是個悲劇,但是100萬人的死亡不過是個統計數字。”
如果悲劇發生在遠處、規模巨大、受害人太多,我們觀察的角度就比較模糊。如果我們看不到細節,對苦難的感覺就不那么生動,也就不容易動情,因此也不太可能強迫自己立即采取行動。
我們對具體實例的反應取決于以下三種心理因素:
1. 你需要與受害者接近(密切度)。密切不僅是指空間距離的接近,還意味著一種親近的感覺——你和親戚、社交圈成員、你認為有共同點的人都有密切度。
2. 生動感(聲情并茂)
3. “杯水車薪效應”
舉例:二氧化碳排放和全球變暖(杯水車薪效應的典型代表:減少開車次數、使用節能產品等作用微乎其微)
1. 氣候變暖的效應尚未逼近我們。(海平面上升、污染等)
2. 沒有生動感,甚至看不到。
3. 全球變暖造成的變化相對緩慢,不具備突發性。(看不到,也感覺不到問題的存在)
4. 氣候變化的負面效應并沒有直接表現出來,于大部分國家、人民來說遙遙無期。
自我羊群效應
單純形式:自我羊群效應來自于過去行為有關的具體的記憶,可以不假思索地予以重復。
復合形式:把過去的行為作為下一個行動的向導,并據此加以推廣。參照過去的行為提醒自己總體上是什么樣的人,然后按照同一方式去做。實驗結果表明:情緒對于決策具體影響的背后,復合形式的自我羊群效應在我們生活中起的作用可能更大,我們在短暫情緒基礎上做出的決定能夠影響到相關選擇,以及其他的領域。
從本質上看,一旦感情用事,我們就會做出短期決定,而這些決定之后又會改變我們很多的長期決定: 決定 → 情緒,決定 → 決定 (情緒層疊)
如果我們處在情緒控制下什么都不做,就不會產生短期或長遠的危害。但是,如果我們對情緒的反應是莽撞地做出決定,那么我們不僅會為隨之而來的后果感到懊悔,還會創造出一種長久的決策模式,它將持續地誤導我們。
克服認知局限義不容辭。
我們要學會質疑自己,挑戰自己的信念,就可能真正地發現我們什么時候會出錯,錯在哪里,并且改善我們的愛情、生活、工作、創新、管理和治理的方式。
在思維和推理的能力方面,我們需要清除自己的局限——特別是在做重大決策的時候。
覺得有幫助的話,請點個?,同為讀書之人,請相互支持一下。謝謝
祝你好運!
許慧瑤,2018.9.18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