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豬越來越難養,母豬更難養。一年下來,養的母豬不少,但提供的仔豬卻不多。母豬的成績好壞,直接影響豬場的效益,我們可以簡單算一下,每頭母豬每年按2.2胎,每胎10頭,(2.2×10)÷365=0.06 ?相當于一天生產0.06頭小豬,如果我們的母豬延遲一個周期配種,少生產仔豬數:0.06×21=1.26 ?所以,縮短非生產天數,提高胎次和產仔數,是豬場努力的目標。綜合起來,母豬繁殖障礙有非傳染因素和傳染因素,大家關注最多的是傳染性因素,筆者在規模豬場調查中發現,非傳染性因素占80%左右。本文主要從非傳染角度分析母豬繁殖障礙的成因及解決辦法,傳染因素也做簡單介紹。
一、 霉菌毒素
霉菌毒素是霉菌在基質上(飼料上)生產繁殖過程中產生的有毒的二次代謝產物。毒素在玉米的生長過程、飼料運輸、制造、貯存過程中均可產生,已知的霉菌毒素有350多種,但最常見的有8種,它們分別是黃曲霉毒素、嘔吐毒素、T-2毒素、玉米赤霉烯酮(F2毒素)、串珠鐮孢菌毒素、赭曲霉毒素、麥角毒素等。毒素的危害較多,其中F2是對種豬危害最大的,此類毒素具有雌激素的作用,對母豬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卵巢萎縮、卵泡變性、母豬不孕、返情、母豬陰道炎癥和脫肛等,打破了母豬正常的繁殖規律,產下的豬死胎、外八字腿、紅腫,同時,會影響公豬精液品質,精子畸形,精子沒有活力等,從而影響母豬的受胎率。如果出現上述癥狀的母豬,可添加脫霉劑,同時注射氯前列烯醇注射液。
二、 營養
母豬的營養是最被人們忽視的。大多數人認為現在的飼料蛋白和能量都不會少,我用的大牌的飼料,不必要在額外添加維生素和微量,但實際最容易缺乏的就是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均衡的營養,才是母豬高產的根本。如:β-胡蘿卜素、左旋肉堿、有機鐵、有機鉻等,因為此類物質價格昂貴,需要量很少,而且極易氧化變性,飼料企業因設備原因,上述物質基本不添加。即使添加,隨著飼料存放時間的延長,氧化效價降低,造成上述物質的缺乏,母豬會出現屢配不孕,產仔弱死胎和畸形仔等。
三、個體和品種差異,激素分泌不均衡
1、持久黃體影響母豬受孕
經產母豬由于慢性子宮炎引起母豬卵巢持久黃體,持久黃體的母豬,外部體質沒有明顯變化,但子宮內膜炎癥損傷可能不能合成前列腺素(F2α),或由于母豬使用解熱鎮痛藥抑制了前列腺素(F2α)的合成,導致孕酮濃度高,使母豬處于假妊娠狀態,對于此類情況,先解決母豬炎癥(參照后面經產母豬炎癥),然后注射PG600,調整雌性激素水平,同時飼料中補充VA、VD、VE和硒、鋅等物質,創造一個合適的生存環境。第三天,注射氯前列醇(F2α激素),一般注射2-4天方可出現發情、排卵過程,授精成功率大概在85%左右。
2、母豬禁止使用乙烯雌酚、淫羊藿等催情,因為這些物質都含有雌二醇,雌二醇是早期胚胎分泌的妊娠信號,發育較快的胚胎合成和分泌的雌二醇對發育較慢的胚胎是有害的,雌二醇改變了子宮內膜蛋白的分泌和成份,使發育較慢的胚胎著床失敗。產仔數較高的梅山豬早期胚胎生長慢,分泌的雌二醇量小,有利于更多的胚胎著床(度過12-18天易死亡期),所以梅山豬產仔數較多。
四、經產母豬炎癥:
造成母豬炎癥的原因較多:①母豬的流產、難產、早產。②公豬和母豬不潔凈性交或人工授精時,器械消毒不嚴格,操作不當等。③母豬圍產期對母豬護理不嚴,感染鏈球菌、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綠膿桿菌等,形成MMA三聯癥,但有時也可因營養障礙,代謝紊亂、環境應激等引起三聯癥。
三聯癥是母豬常見的一種生殖器官疾病,若不進行及時治療,會造成母豬發情不正常或不受孕、或孕后容易流產,所以我們在生產中應引起足夠重視,盡量提前預防。
措施:
圍產期保健:
1母豬產前一周、產后一周凈化母豬細菌性疾病及圓環等,預防產后感染,提高仔豬成活率:替米考星1000g+維他命1000g(每噸飼料),連用兩周(副豬嗜血桿菌病嚴重的豬廠)或用阿莫西林1000g+維他命1000g+黃芪600g(每噸飼料)
2母豬產后深部肌注產安康20ml連用三天,預防產后子宮炎,乳房炎等產后感染。
對于有流膿表現和發熱的豬只,硫酸頭孢喹肟注射液4ml/50kg體重,在注射頭孢類藥物的同時,用輸精管將青霉素1600萬單位+鏈霉素400萬單位+500ml生理鹽水注入子宮,第二天重復一次,然后注射縮宮素30萬單位,排出臟物和惡露。一般,下一情期都能順利配種。
切忌:不要認為有膿汁才算有炎癥,大多數母豬都會有炎癥,只是有的表現不明顯而己。
參考文獻:養豬、今日畜牧獸醫等
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