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確立科學教材觀:教材創新的根本課題》
一、教材的性質及其定位
三種試點:
通常按照學科分類來把握教材性質,但也未必有明確的界限;按照學力或智能的要素來把握教材性質;按照認知發展過程來把握教材性質。
二、教材的歷史演進與兩種教材功能觀的分野
1.一種觀點認為,學生的發展直接手指與教材的選擇和排列,把某種特定課業的教材習得視為教學的本質。另一種觀點認為,教材是教育過程中的必要成分,不過,它是可以廣泛的彼此替代的。前者是目的型教材觀,后者是手段型教材觀。
2.目的型教材觀從教師的角度出發,把作為學科內容的教材視為完成教學任務的決定性手段。
3.手段型教材觀則是把兒童借助對教材的作用而產生的主體方面的能力的變化,視為教材的作用。
三、科學教材觀與教材創新
1.優質教材應當囊括三中素材:側重學習體驗的素材、側重基本概念的素材、發揮信息媒體特性的素材。
2.優質教材的基本要素:基礎性、系統性、適切性、社區性。
? ? ? 教材創新是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在科學的教材觀看來,優質的教材不是冷冰冰的死板的教條或教義,而應當是一種富于“人文情懷”,引導兒童展開對話的一系列文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