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樹的《我的職業是小說家》已經看完,我對他這個人也有了新的認識。
現在我們看他是著名作家,但在他成名前后,受到的非議一點也不少。當他的小說發表時,許多人都不明白他寫的是什么,而且也不太接受他這種與眾不同的寫作方法。
好在他并未受到太大的影響,依然寫自己的,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他認為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寫作方式,沒有必要相同,也沒有誰好誰不好。所以自己應該堅持自己的方式,畢竟還是有許多讀者喜歡自己的小說呀!并不是如日本文學評論家說的那樣如此不堪。
村上春樹就是因為一直堅持自己獨特的寫作方式,他才贏得了世界上眾多讀者的喜愛。從這點我們可以學習他的獨立精神,不受外界的干擾,堅持做自己。
村上春樹要寫小說了,他就要找個很清靜的地方,甚至為了防止被影響,他要跑到國外去創作,這樣專注的去做一件事,也是我們應該學習的榜樣!
在《我的職業是小說家》這本書里,村上春樹真實的剖析了自己寫作成功的原因。他認為自己有點寫作的天賦,又加上做事固執,所以才成就了自己。
他認為因為自己太平凡,扔到人堆里決不能被找到,就是進餐廳,也是會被服務員領到收入低的那一塊地方,他也不生氣。
他認為自己之所以成功,是因為有點天賦,還有自己的機遇和固執的個性。當然這是村上春樹謙虛的說法,他把自己取得的成就說的很輕巧,其實每個人都應該知道寫長篇小說,不但需要大量的儲備,更需要每天必須坐下來寫的意志。
現在談談,讀村上春樹的這本書的收獲吧:
首先,能增強自己繼續寫下去的信心。
村上春樹這樣的大作家,生活中如此平凡,如此不起眼,而且他與我們一樣會遇到生活的磕絆,開小店,有欠款。只是因為想寫小說,就開始了小說的創作。即使小說獲獎,也受到本國文學評論家的批評。
其次,從中學到小說創作的方法,那就是找適合自己的方法,不被外界干擾。
村上春樹如何創作小說的呢?他沒有太多的人生閱歷,只是看了許多書,也沒有專門學習文學創作,之前從事的工作也與文學不沾邊。只是偶然一天想到自己可以從事小說創作,于是就開始了寫小說,這樣登場方式與大眾眼中的文學家形象太不相同,太不神秘,也“降低”了成為作家的標準,所以評論界不看好他。
他創作小說的時候,腦子天馬行空,想到哪就寫到哪兒,提前腦子里也沒有故事的梗概,也沒有寫之前的羅列提綱,構建結構,就硬著頭皮寫,至于寫的是什么,不在乎,只是在乎每天寫四千字。完工后再反復刪改,甚至改的與剛開始寫的南轅北轍,當然他喜歡聽別人的意見,參考別人的建議開改。這就是他的創作方式,雖然被人詬病,但他樂在其中,一篇篇小說就是這樣完成的。
再次,他把小說創作當成自己的工作,按時上班下班,定時定量的完成工作。
村上春樹有自己的寫作習慣,每天寫作四千字,不多寫也不少寫。當文思泉涌時寫夠四千字也讓自己擱筆休息;當特別不想寫時,也要把自己摁到凳子上硬著頭皮寫下去,完成四千字的任務。這樣的創作真的與工人上班完成定時定量的任務沒有多少區別,好像這樣的工作我們每個人都可以試試了。
由此可見,讀《我的職業是小說家》了解村上春樹的寫作,對我們寫作還是很有好處的,起碼他能給我們寫作的信心,寫作也不是特別高門檻的事情,人人都可以,就是看你能不能堅持下來了;所有人的初稿都是狗屎,村上春樹如此,我們當然也好不到哪里去,所以反復的修改必不可少,甚至它決定了你的成就高低。
所以,寫起來吧,別管太多,把它當成工作,每天堅持寫一定量,堅持下去就一定會有收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