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錄:
作為班主任,特別是低年級的班主任任,應該明白孩子的個性,他們有很強的從眾心理,道聽途說的事,從他們嘴里說出來的就跟親眼看見的一樣,作為老師一定不能失去自己的判斷力,一定要用事實說話,不能用主觀的想法去評判任何一個人、一件事。操之過急更不是處理事情之道,做事力求完美并沒有錯,但遇事一定要冷靜,學會思考,在調查事實的基礎上化解矛盾。
出事并不可怕,關鍵看如何去解決,使之盡可能完滿。
同行觀點:
談幾點解決同學之間矛盾的常用方法:1、查清原因。了解是公正客觀解決問題的前提,現在的小學生見多識廣,犯了錯誤,輕易不會認錯,除非你拿出強有力的證據。為此,老師只有深入實際了解情況,才能有分寸的對癥下藥,解決好矛盾。2、認真傾聽。學生之間發生矛盾后,老師應耐心聽完雙方的辯解,認真對待,這會增加學生對老師的信賴。3、把握方法。學生發生矛盾,雙方都有責任,老師把雙方在一起讓他們先說說自己做錯的地方,再說說對方錯在哪里,錯了及時向對方道歉。4、真誠積極。在學校學生發生意外傷害事故,不管是大是小,不管學校是否有責任,學校都應該關心事故和當事人,對受害方表示同情和慰問,對受害學生家長做好耐心細致的解釋和勸導工作。
“您看,今天的事情實在意外,出現這樣的意外我們誰都不愿意,但是我們今天的首要任務是先把佳佳的傷勢處理好,至于后續的處理,我回到學校馬上進行再次的調查和仔細核實,一定把事情調查清楚,您先平靜,請相信我,我一定會把問題解決好的。”
專業引領:
在處理類似事件時,我們每一位老師都要注意一下幾點:1、沉著冷靜,處變不驚。2、及時調查,了解情況。3、聯系家長,溝通協調。4、恰當慰問,及時補課。
教育是愛與責任的結合,更是溝通藝術的體現。因此教師要不斷加強學習,在實踐中鍛煉,在反思中前行,在感悟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