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的學習者,盡可能吸收信息、知識,以多為貴;
好一點的學習者,看重記憶,著重識記;
高級的學習者,重視磨煉技能,日日精進,強調應用信息和知識。
技能,是終點。而信息、知識是邁向終點的路與橋。
技能,是我們學習的終點。
我們學習,得到的東西,不在于我們記憶了多少知識,和知識的關聯。而在于我們應用時,能調動多少知識,和知識的關聯。
醍醐灌頂的感覺。
這可以解釋,為什么很多醫學生讀書時成績不錯,但畢業工作后,成績平平。讀書考試主要看成績,成績主要來自于知識點的記憶。
但畢業后的學習,更多是技能的提高,是知識的調動、應用。這才真正檢驗你學到的東西,或者說檢驗你不斷學習、提升的能力。檢驗的是技能。
只有知識,但如果不能調動知識為你服務,技能不夠,自然發展不如人意。
這,在其他行業也是如此。
一位理發師,有理發相關理論,不是技能。剪出一定的發型才是技能。
一位畫家,擁有高級的繪畫知識,不是技能。能夠畫出畫作,才是技能。
一位作家,博覽群書,不是技能。能夠寫作,輸出文章,才是技能。
一位老師,擁有教學理論,不是技能。能夠把教學知識深入淺出地講授給學生,才是技能。
所以,技能,不止于信息、知識。它高于信息、知識。
哪怕這些技能,你并不是完成得很好,你也開始擁有了一點點改造世界的能力。
教書育人
技能,強調應用知識、信息,強調完成某事、某過程。
對于我們個體,有何啟示呢?
看一本書,可以考慮輸出。吸收知識、信息的同時,自己獨立思考,結合既往經歷體驗,輸出自己的感悟,練習技能。
看一道菜譜,知道某道菜該怎么做,不是技能。動手做了這道菜,哪怕不好,是技能。
看了樂高的說明書,知道如何搭,不是技能。動手搭了,是技能。
學生讀書,上課聽講不是技能。完成課后練習題,是技能。自己將知識點歸納總結,做成思維導圖,是技能。
換言之,技能存在于你的行動中,存在于你應用技能做出的“產品”中。
我們在學習、工作的過程中,可以有意識地把知識轉換成技能,進行相應的練習,以取得積極的效果。
感悟:認同本文觀點。進入鳳園已一年多了,讀了不少書,也寫了一些體會,但總感覺分量不夠,不足以去投稿,一年來沒有發表一篇文章;也讀了不少教育教學理論,但在新的教學崗位上,教學水平有待提高,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都是學的東西沒有消化,沒有轉化為能力。所以,以后還是要多練,以增長技能,技能才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