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出閱讀量百萬的筆記,需要這樣學習(混沌研習社 )
達芬奇的筆記是怎樣的?思維導圖是做筆記的一種方法?世界大腦先生為什么影響力波及全球?邏輯體系是失洽的,為什么還要訓練思維?
這些看起來深不可測的問題,有個人思考得特別清楚,并且運用它做出了閱讀量超過百萬的筆記,他是筆記俠創始人柯洲。本文柯洲為混沌研習社社員分享了他是怎么慢慢的學習,快快的成長,做出閱讀量百萬的筆記的。
演講者|柯洲(筆記俠創始人)
在一個信息自由流通的寬裕年代,在洶涌而來的信息面前, 我想問下大家,是否有知識的貧窮感?如何擺脫知識或者智慧的貧窮呢?
我是一個蠻貧窮的人,所以我就經常做筆記或者看文章,因此,今天的分享,我還是和以往一樣,會說以下分享來自嘉賓筆記,并非來自我。
微信商業總顧問高峽說:“很多創業者一開始會找捷徑,會妥協,而且找到捷徑后還會很得意,但是往往做不大,做不成一個世界級的公司。”
他還說:“我想告訴大家,臟苦累絕對是門檻,而且是你必須要過,你只有經過了,你才可能成功。”
我想,這兩個原則同樣適用于學習。
和君集團合伙人趙大偉說:“決定一個人水平高低的因素,絕對不是年齡、教育背景、職業背景這些標簽,而是背后的思考角度、思考深度與思考密度。”
他還說:“做好知識內化需要三種能力:
結構化(庖丁解牛,條分縷析)
本質化(大道至簡、深入淺出)
高頻化(快速內化、構建認知)
因此,我今天的分享大主題是:慢慢的學習,快快的成長。其中分為幾個小主題:
怎么提高記憶?怎么做筆記?
成年人記憶能力20%,思維能力80%
提高思維靠想象和聯想
筆記跟人的記憶是有關系的。按照人的記憶結構,如果24小時之后沒有復習,那么80%內容就會在記憶中淡忘。在一周之內沒有再閱讀,那么信息就會慢慢地消失。
這就是人的記憶情況,所以,一個人的學習一定需要復習。
在這里,我推薦一個提高記憶的復習方法:
短期記憶—長期記憶=5次重復:
學習結束之后立即復習一次;
1天之后復習;
1周之后復習;
1個月后復習;
3~6個月后復習。
但是大家也許很難做到這一點,因此,我建議大家一個方法,找一些專注于標簽內容的公眾號,然后經常反復閱讀。
比如講新媒體運營的插座學院、講如何學習并制訂夢想清單加以行動的行動派,還有一種方式,參加學習活動,比如研習社的活動,它會不斷加深你的認識。
被英國譽為記憶力之父、“思維導圖”開創者東尼·博贊,70年代在BBC做了一個視頻,他想幫助人們解決一個問題,記憶能力和思維能力,名為“開啟大腦”,第一次向世界介紹“思維導圖”。
本來只安排一集的欄目,最后變成10集,并連續播放了十年。
他說小孩子的思維能力比較弱,80%能力是記憶能力。
隨著慢慢成長,記憶能力和思維能力的占有比例再開始發生變化。
等到成年的時候,記憶能力會達到20%,而思維能力達到80%。
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這位世界大腦先生做了一個欄目,這個欄目熱播后,也讓“思維導圖”開始走向了影響全球3億人之路,而“思維導圖”就是做筆記的一種方法。
我們現在看筆記,會出現這樣一種現象:筆記看得越多,越覺得亂;看得少,又怕學不到。
東尼·博贊當時在研究心理學,就看過達芬奇的筆記,后人說,如果達芬奇的筆記早一點被發現和披露,人類文明就會提前三百年,因為達芬奇已經在當時就畫了大炮、飛機等等。那么達芬奇的筆記是怎么做的呢?
通常,一個真正好的筆記,會講究脈絡清晰、層次遞進,而達芬奇的筆記就不存在這個現象,他會畫圖片、標色、文字加粗,也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思維導圖”的模型。
他從達芬奇的筆記發現兩個關鍵:想象和聯想。
你可以把你學習的東西進行想象和聯想,從想象和聯想的過程中固化知識,而從心理角度講,想象和聯想也是兩個重要的概念。
因此,人類利用一份充滿想象和聯想能力的“思維導圖”能更好地記憶和思考。人類的思考本來就不是線性的,而是蘊涵各種可能性,每個鏈接點鏈接,能形成強大的網絡。
提問式學習和記憶能力
問出好問題,勝過好答案
找到適合你獨有的學習方式
公眾號“李叫獸”李靖說:“問出正確的問題,好于得到最好的答案。”
我要學,這是自動自發,這就是為什么知乎如此牛的地方。多問問是什么?為什么?如何用?找誰學?
很多人關心怎樣去構建我們的知識體系?這個本源就是你想成為什么樣的人,適合我的并不見得適合你。
蕭秋水說:“學習最重要的是什么?是為了你自己,你在探求一個關于你自己的答案,所以,今天你要帶著一個問號來學習:這輩子,你到底想要活成什么樣?為什么我們在面對大量碎片化知識的時候,卻無能為力?為什么我們每天疲于奔命學習,卻沒有效果?
原因在于,我們并不清楚這輩子我們想要活成什么樣子,適合什么樣的學習方法。首先我們要非常清楚一件事情的本源是什么?它的概念以及定義是什么?清楚了,才能夠靈活地運用它。”
結構性知識最有力量
知識學習四步驟:了解、掌握、熟練和精通
筆記俠要做的是“如實加工,還原本相”
正如飛博共創伊光旭所說:“片面知識是有漏洞的,結構性知識最有力量,完整式學習才最有效。”
學會結構式地看書、學習,而不是泛泛地瀏覽;用自己的思想拷問反思自己;建立一套完善的訓練體系來強化知識和經驗,要學會反復、反復再反復。同時平衡學習速度。
蕭秋水說:“如果你有了非常穩固的知識體系,就不會再去害怕那些碎片。穩固的知識體系會把很多的碎片吸附在上面。我們的知識獲取是要有目的、有選擇的。”
建議可以加入一些群,現在有一句話,就是社群已經成為是公眾號內容的黑板報。朋友圈有太多內容了。正如蕭秋水所說的知識學習四步驟:“了解、掌握、熟練和精通。”
建議建立單點突破的群,比如好多人喜歡段永朝老師的內容,還會根據他的演講筆記做思維導圖和學習筆記,那么是否可以建一個群討論,根據這種方式,通過你的內容和出發點,就會鏈接到另外一個拓展點。
你要找到一個興趣,就會有許多志同道合聚合在一起。當學習到一個程度,就可以邀請段永朝老師為入群,幫助大家固化知識。
如今,各類群都是臃腫的,大家都沒有閑暇打理,而群也會慢慢走向單點。如果你是該標簽內容的創作者,建議這個群不要由你來發起組建,因為這樣就會變成線性管理。
筆記俠做的知識是“如實加工,還原本相”。我們正在努力從提供知識,讓用戶足不出戶,到未來可以提供批量化且個性化的解決方案,幫助用戶從記住到會用、從記憶到計算、從儲存到運算,實現從知識到操作的關聯,完成體內知識和體外知識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