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年初至今,至少有6家網絡互助平臺對外宣布獲得了百萬級到千萬級不等的融資,融資總金額達上億元,互助平臺超過120家,用戶數超過1800萬。
這個年初才爆發的行業,如何突然走紅,如何在資本寒冬獲得大量資本青睞,如何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占據了市場?
答案便是“互聯網思維”。依靠互聯網,以互聯網思維為基礎成立的網絡互助平臺發展迅猛,遍地開花。下面我們就來看看互助平臺是如何利用互聯網思維玩轉網絡互助的。
導流、免費幾乎就是國內“互聯網思維”的鐵律,身處紅海,跑馬圈地成為各個網絡互助平臺的首要任務。邏輯相當簡單,只有足夠的會員數量,才能支撐起整個系統運轉。對于網絡互助平臺來說,足夠的用戶來分攤風險,是決定自身安全的保障,因此多家平臺將主要精力放在了發展用戶規模上。
關于用戶的爭奪,網絡互助平臺可謂是使出了渾身解數。之前最漂亮的成績單是水滴互助在產品上線100天之際有100萬注冊用戶。水滴互助通過口碑傳播,不定期推出一些邀請用戶送保費的活動,還通過與大姨嗎、Keep異業合作獲取用戶數,這都是水滴互助獲取用戶的途徑。
最近最矚目的用戶成績單是12月23日眾托幫率先對外公布用戶破500萬。用戶數量之所以能夠快速發展,一方面得益于投資方中科招商參控股的200多家企業,眾托幫在起步階段就獲得了一批基數較大的種子用戶;另一方面眾托幫開展了眾多品牌合作包括與杏仁醫生、健康之路、e袋洗、餓了么等品牌進行跨界推廣,擴大平臺的品牌影響力。
成績背后,參與過網絡互助的會員都知道,500萬意味著在會員需要幫助時,每人只要捐出6分錢就可以湊齊30萬幫助那些可能因為一場大病而一無所有的家庭。平臺的用戶規模越大,用戶分攤的金額越少,選擇加入的人越多。
導入流量再激活用戶是互聯網玩家熟悉的玩法。用戶僅需繳納較低費用(通常在10元內),就可以加入互助組織,群體內成員共擔風險,一旦有人發生互助事件,會員們共攤資金。這相比于價格較高、通常需要連續繳納一段時間費用的傳統商業保險,無疑更具有吸引力。據特叔了解,目前幾乎所有的網絡互助平臺都有“低投入高回報”、“帶有公益性質”的特點。
網絡互助平臺不從互助中追求利潤,用戶無需為高昂的運營、銷售等成本買單,所有互助金全部用于互助事件,讓用戶能夠以較低的成本享受到了較高的保障,一人患病,眾人均攤”。
此外網絡互助具有很強的公益屬性,大家投進去的每一分錢,都會在別人有難時成為點燃希望的火光,形象地闡述了“平時一滴水,難時太平洋”的含義。有非常多的用戶加入網絡互助平臺正是看中了這一點,他們不僅僅是希望給自己獲取更好的保障,更希望能夠把溫暖帶給別人。
以用戶為中心。什么是以用戶為中心,特叔認為在互聯網時代下做產品或品牌,應在其價值鏈各環節中都從用戶角度出發去考慮問題。
人人生而平等,每個人都需要一份健康保障。目前國人主要依賴社保和商保來滿足健康保障方面的需求,但是在保障人群、保障項目等方面仍然存在巨大缺口。網絡互助平臺用網絡互助社群的方式幫助人民群眾解決面對重大疾病的醫療資金問題,在當下成為了社保和商保的強有力補充,正在幫助每一位國人享受到應有的健康保障。
互助平臺的產品類型很豐富,一方面可以根據不同用戶群加速推出更多保障產品,比如很多網絡互助平臺基本上都推出了面向老人、少兒、中青年人群的大病保險。另一方面網絡互助將很多傳統保險業無法保障的群體納入到保障體系中來。比如說患者群體,從事高危職業的群體,只要群體之間風險概率相近,就可以互幫互助獲得保障。像夸客聯盟的“扶老太太愛心互助”,同心互助則面對IT從業人員推出了專項互助計劃。
作為一個具有極高社會價值,解決廣大人民群眾真實痛點的平臺,網絡互助為用戶帶來了癌癥重疾和意外方面的救助支持,讓廣大人民群眾在面對重大疾病時,能及時、有尊嚴地獲得援助。這是互助平臺以用戶為中心的體現。
區塊鏈技術。如果說,以用戶為中心是網絡互助的基本,那么技術支持則是確保用戶權益的“守護神”。
在網絡互助行業快速發展背后,風險管理成為被廣泛提及的問題。對于網絡互助這樣的新時代產物,平臺如果能通過一定的技術,加之嚴謹的運作,能將運營風險通過事前降低到最小。區塊鏈技術,則是一串使用密碼學方法相關聯產生的數據塊,每一個數據塊中包含了一次比特幣網絡的交易信息,用于驗證其信息的有效性(防偽)和生成下一個區塊。區塊鏈最早出自比特幣的概念中,它本質上是分布式賬本技術。因其不可偽造、公開透明、不可篡改等特征,消除了陌生人之間的信任問題,被認為是互聯網出現之后最為顛覆性的技術。由于區塊鏈的特性可以很好的解決傳統網絡互助模式的弊病,讓互助變得透明、可監督,因此多家互助平臺,尤其新涌現的玩家,紛紛將區塊鏈作為了“標配”。
目前,互聯網延伸到了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網絡互助平臺只有運營互聯網思維管理和運營,才不會被互聯網時代所淘汰!
關于網絡互助、公益慈善你所不知道的那些事,關注微信公眾號互助特報(huzhuteb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