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目的的閱讀一本書之前,首先要明確你想學習的領域具體是什么。在這個領域,排行榜前三名的書是哪些,都是誰寫的?作者有什么背景?你想從書中獲得什么?如果你連這些都沒有思考搜集過答不上來,那你基本告別學習了。不要浪費時間了,有這個時間還不如去開心的玩耍好了。
順利答出問題的進入選書階段,怎樣選書?如上所述,選取該領域TOP1~TOP5(具體幾本根據自己時間和需要了解的深度定)的書,俗稱“書中之霸”。最好選取結論有所不同甚至相反但同樣出名的同類書籍來讀。尋找沖突的原因是什么呢,更有利于深層了解這個領域。
接下來,怎樣閱讀。如果你屬于看完一本書,過了兩三天,就啥也不記得了,大綱都說不全,作者的基本觀點都說不清楚,那你跟沒看過完全一樣。進入基本告別學習的境界了。為啥是基本,而不是徹底告別?當你閱讀的同主題書目足夠多的時候,由于不斷重復,也會讓你被動掌握一點點相關知識。不過效率低得嚇人,可能看個幾十本才能獲得會閱讀的人讀一本書的療效。
會閱讀的怎么讀?會閱讀的,大體分為淺度閱讀者和深度閱讀者。
淺度閱讀者,會在閱讀完做個思維導圖啥的,簡單歸納下閱讀內容的結構。知道作者到底說了什么,分幾個層次說的。
深度閱讀者,怎樣閱讀?活學活用拆解閱讀內容是硬性要求。這樣的讀者會根據自己對該領域的了解程度,在閱讀后,甚至閱讀前,寫下如果是自己寫同類書,基本觀點是什么,會是怎樣的大綱?然后開始閱讀,觀察作者的思維脈絡邏輯結構?是否邏輯自洽?內容合理不合理,不合理又是怎么個不合理?能說清楚是怎樣不合理嗎?作者舉的例子,自己生活中有沒有?如果有,有沒有差異點?差異點又是怎樣導致的?如果自己同意作者的觀點,能合上書本向一個不了解這個領域的人講清楚作者的觀點嗎?閱讀后,寫下作者的大綱跟自己的進行比對,看看自己的差距在哪里?再進一步,按照作者的大綱,填充自己的內容,自己的案例進去,將作者的知識轉化成為自己的。當自己對該領域有很深了解時,甚至可以看看還有沒有需要拾遺補缺的,被作者漏下的內容。根據需要可參加同主題的網上讀書會,積極參與書友討論,會發現自己不曾想到的他人具有的不同視角。如果你閱讀的目的是為了進入該領域,那么,接下來,把學到的東西反復在工作生活中操練才是真王道。
對于同主題,結論卻不大一樣的書籍,同樣按照深度閱讀的做法再過一遍。直到自己能很清晰表達清楚為啥同一個主題,結論不同的幾個推測原因。當然對于初次了解一個領域的初學者來說,這樣的要求顯得很高。但是,如果能這樣做幾遍,你只看過寥寥幾本書就能比看過數十本的人要更了解該領域。節約的時間也是大大的。
如上,這樣才算有目的的閱讀一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