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花比葉子還要著急,迎春,玉蘭,桃花一枝枝一簇簇地涌出來,顯得積極得很。倒是綠葉慢悠悠的不急著和他們爭春意,等到大家開的美了,綻放得累了,才緩緩抽芽。紅花還要綠葉配,這樣才顯熱鬧是不是。
其實要說著急的,還要數饞嘴的。可不是嘛,眼巴巴的望著,就希望能吃上一口它,算是望眼欲穿啊。
我說的是誰?你猜?吃葉兒的,香噴兒的……對嘍,就是香椿呀。
香椿樹,別看樹皮粗糙,這冒出的胖乎乎的嫩芽,肉肉的,真是叫人喜歡得緊。一個芽點,萌出幾枝葉柄,葉柄頂端,嫩的恍若羞紅了臉的葉子,如出生的嬰兒一般,皺巴巴的臉上,都是青澀。羞什么嘛,難道是被貪吃的目光盯得太緊?
在中國,人們吃香椿久已成習,據記載漢代就有此習俗了。香椿芽除了營養(yǎng)豐富,口感極佳外,還具有食療作用,主治外感風寒、風濕痹痛、胃痛、痢疾等。
記得小時候沒錢買零食,夏天正熱的時候跟媽媽要5分錢,拉上我弟弟就往外跑,跑到村里的高臺街,就是小賣店去買一根小豆冰棍,兩個人你一口我一口的搶著吃,邊吃邊笑。大人也不是總給錢買好吃的呀,沒錢怎么辦?自己就想轍唄。我家后院有一棵特別粗的香椿樹,我倆就彎個鉤子捆上長長的木棍當把兒,兩人合力舉著讓鉤子勾到樹杈上,把大杈的香椿摘下來煮著當零食吃。你還別說,香椿葉子老了不好吃,香椿梗稍稍老點卻一點也不要緊。把嫩的和稍老些但能吃的梗洗洗干凈,放到鍋里拿水煮熟,再放一些鹽入味兒,撈出來過水就能吃。煮一大碗出來,兩孩子慢條斯理的能吃上好半天。嫩嫩的就大口嚼著吃,老一些的扒皮吃,里面的桿子已經木質化了,這感覺,好像和吃排骨也差不多哈。吃完了,滿嘴的香氣,逃不過大人的法眼,媽媽跟在后邊嚷嚷:“下回摘香椿你們小心點,別讓鉤子磕了腦袋。”
笑聲仿佛還在耳邊,時光卻輾轉多年,香椿陪伴了我若干個春秋,年年又歲歲,歲歲又年年。
轉眼到了如今,每年五一前后,我都能吃上第一茬嫩嫩的香椿芽。這第一茬,才真是又香又鮮,實屬人間美味。
第一茬香椿,是在大棚里采摘的。只有溫度適宜,椿樹才能這么早發(fā)芽,讓人們吃個鮮。如果等到自家香椿出芽到可以采摘,那還要再等上約莫一個月。
現在這個時間段,外面香椿賣的出奇的貴。正所謂物以稀為貴,嘴饞的,就不要捂緊口袋。
香椿的味道,怎么說呢,有人喜歡自然就有人不愛。愛吃香椿的人,如我一般,自然覺得氣味芬芳,而不愛吃的,據我觀察,好像真的可以用四個字來形容,就是“敬而遠之”了。看來,蘿卜白菜,各有所愛,真的不是一句閑話。
第一茬香椿,要怎么吃呢?通常,我都是把新鮮香椿擇干洗凈,下熱水抄一下。這時候你會發(fā)現,新鮮香椿的紅色變成了翠綠色。如此,一部分瀝干水份放涼,再放入冰箱冷凍,葉子不會散落,什么時候想吃了再拿出來,讓你一整年都有嫩嫩的香椿做美味。剩下的一部分,便任你拿捏,隨便怎么吃都好。
通常,我喜歡香椿的三種吃法,他們分別是:香椿魚,香椿豆,潑香椿。
香椿魚,很多人都吃過吧。碗中少量面粉,放入雞蛋,加水攪至略粘稠糊狀,放適量食鹽,將過水后的香椿放入,均勻蘸上面糊,下鍋煎炸至雙面金黃色,出鍋直接食用或是卷餅吃都很好吃。這樣的香椿魚入口,嫩嫩的梗,嚼起來咯吱咯吱,聲音回蕩在腦海,更有唇齒留香,讓人愛不釋手。
香椿豆。把黃豆放水中浸泡6小時,開水入鍋放花椒大料煮熟撈出瀝干。將過水瀝干后的香椿切成顆粒狀和黃豆混合放入盤中,放適量鹽和香油拌勻即可食用。夏季不喜吃熱的,來上一盤香椿豆,再來個花毛一體,就著啤酒實在是最佳伴侶。
潑香椿。我家打鹵面必備,適量香椿洗凈切碎,放入碗中,倒入滾開的熱水,熱水自然將香椿燙熟,放入食鹽,最簡單的食材成就最佳的口感。一碗打鹵面,再加上幾勺子潑香椿,味道立馬更上一層樓,能讓我多吃一大碗。
話不多說,今天晚上,炸香椿魚吃啊,哈哈,反正我已經在流口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