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原始的燈籠
“媽媽,我想要個燈籠。”
“寶貝對不起啊,這個月剛交完房租,下一年一定給我的小寶貝們買個漂漂亮亮的燈籠。”
“好啊,我要會唱歌的!”中秋前的那幾天,街道上的當鋪掛滿花花綠綠的燈籠,它們旋轉歌唱,我像個被釘在店門前的小木玩偶,眼珠子瞪大直直盯著漂亮的小玩意兒,直到被哥哥拽著胳膊拉走。
“媽媽,你不知道,她那天站在阿姨的當鋪怎么拉都不走,我都煩她了”,哥哥大我兩歲,爸媽經常不在家的原因,我幾乎是拉扯著哥哥的衣尾一步一步學會走路的,我就像哥哥的貼身膏藥,他在哪,我跟到哪。
“哥哥要聽話,妹妹還小嘛,要懂事啊你們。”
“妹,我給你做一個!”哥哥跑進房間摸索到了兩個小圓鐵罐,有一個是裝爽身粉用的粉紅色罐子,里邊還沾著些沒刮干凈的粉。哥哥把罐子放在水里泡洗干凈,撈出來用紙巾搽干。又找來些紅色包裝繩,繩子的兩頭用雙面膠粘在罐口的兩端。他吩咐我去門前撿些枝條,撿回來一堆又不合他意,他就自己跑出去,回來的時候已經拎著兩個“小燈籠”回來了:他把枝條用作挑柄,也用雙面膠粘到了繩子上端。最后把蠟燭插到罐子中央,看著眼前燭光閃閃發亮的“小燈籠”,我高興得使勁拍著小手。
“那么晚了小心點啊,哥哥不要帶妹妹走小巷子。”出門的時候媽媽不知道嘮叨了幾次這句話,我兩只手相握著“小燈籠”的挑柄,生怕把它摔倒在地上。
已經很晚了,道上沒有一個人,我只盯著“小燈籠”看,一路上的小石頭讓我走得磕磕碰碰。“看路!看路!”哥哥生氣的聲音在空蕩蕩的街道上回響。
拐彎后,一家大戶門前有一地的鞭炮碎片,像鋪了一張大碎花布,我和哥哥拎著“小燈籠”,燭光的照亮了腳下的一小片“碎花地”,我兩哼著歌兒,踏著小步伐,在紅碎片的地上留下了滿滿的小腳印。
那一年,好像只有2、3歲吧。家里窮得只有租來的空房子,和勉強的生活開支,中秋節的小燈籠是個可望不可及的奢侈品,那年哥哥做的“小燈籠”很簡陋,卻照亮了我心頭的愿望。
熱氣的炒螺
“媽,今年炒螺吧。”
“你沒看新聞啊,有人都吃進醫院了,不給!”
“媽,那是福壽螺,大的,像阿姨家那種是田螺。”
今年(2006)北京出了一單福壽螺吃出圓線蟲事件,我媽終于有了新借口了。小時候扁桃體經常發炎的原因,凡是吃的都得經過我媽的法眼,我年年盼,盼得眼珠子都要出來了,我媽就是不肯炒一次螺,原因很簡單,熱氣!
阿姨家的頂樓和我家的就隔了一堵能輕易翻越的矮墻,兩家人的中秋都是在頂樓過的。每年的中秋,阿姨家都會炒上一大碟的紫蘇田螺。我爬過矮墻,站在阿姨家的桌子前,直勾勾盯著桌上那碟用紫蘇炒香的田螺。
“吃吧吃吧,跟阿姨不要客氣。”
我回頭看了看,我媽還沒上來,以拔搶的速度伸手抓了一把,躲到樓頂的后陽臺美味一番。通常我會把手指都吮干凈才會敢大搖大擺地走近我媽,生怕她嗅到一絲余味。
我媽她至今還不知道我的“罪行”,我也沒敢告訴她。如今我的扁桃體終于“長正”了,終于可以無需顧慮放開大吃,但是怎么都吃不出那時候的味道了。
肯德基的雞肉卷
在中國大經濟環境的改良下,我家所在的小城鎮也像火車的小尾巴,被大城市轟隆隆前進的火車頭引拉,中心的一片地帶建起了商業大廈,也是第一次,引進了肯德基。這對于我們這些向往大城市生活的孩子,簡直是一個從電視里走出來的全新世界。
“爸,我好想吃肯德基的雞肉卷啊。”我湊近爸爸的耳邊小聲說,生怕被我媽聽到。
“你喉嚨這樣不能吃啊,被你媽發現了又要被罵了。”
“我就想吃,我好想吃,我從來都沒吃過……”我憋屈得眼淚嘩啦嘩啦流。
中秋節那天,爸爸把藏在身后的肯德基的雞肉卷像變魔法般變到我面前,還有一瓶涼茶。終于啊第一次嘗到雞肉卷的味道了,炸香的雞肉外皮松脆,肉質嫩滑,勁道夠足的餅皮和清新的蔬菜味,哦對,還摻和著甜味涼茶的味道。
那一頓麥當勞的雞肉卷,也只能久久嘗一下,那時候對于恰好解決溫飽的我家,它有點奢華。
五仁月
如果問我最喜歡什么口味的月餅,我會說:“冰皮!”家里沒買過冰皮,那小小的一顆就要抵上幾個五仁月的價錢了。可望不可及的東西總顯得珍貴些,所以即便是沒嘗過,我也會說:“最中意冰皮!”
爸爸卻是偏愛五仁,他總說冰皮那種皮厚餡少一口吞的小東西沒什么好的,這說得就像他吃過一樣。爸爸這性格我是懂得,他壓根就不會去吃那些只有精致外表的東西,就算勸他說味道還是很不錯的,他也是個死腦筋。但爸爸是真的愛五仁,因為里邊有他想要的餡:肥膩的豬肉加上脆果仁的酥香和糖冬瓜的甜感,有些還摻拌了火腿肉。我卻是怎么都吃不下嚼起來一口油的五仁月,覺得它相比于其他月餅低檔許多。爸爸就說五仁月是越嚼越香的啊,皮薄餡多卻遭人嫌棄,你們年輕人真不識貨啊。
有一年爸爸突然暈倒了,全身檢查了一遍,發現了許多的壞毛病:三脂高、膽固醇高、血糖高……那年中秋家里沒有半個五仁月,別人送來的,都被我媽又送走了,卻吃上了冰皮月餅。我把皮剝出來送到我爸嘴邊,他倔得怎么都不愿吃:“不吃,不好吃。”
的確,當我真的有條件吃上冰皮的時候,發現也不咋地。哪像我爸那一輩,鐘愛一種味道可以愛一輩子啊。
看,月亮里頭有顆樹
“媽,為什么月亮里有陰影啊?”
“你外婆從前告訴我,月里長著棵樹,它年年長年年長……”
困意壓得我的眼皮很重很重,我趴在媽媽的大腿上不知不覺進入了夢香。
燒烤
“爸,媽,我出去啦~”
“早點回來,別吃那么多燒烤,喉嚨發炎了回來別嚷嚷……”
“知道了,知道了!”
和我一同出去的是初中同學,后來便是高中同學,中秋節幾乎成了我們聚會的日子。我每年都參加,因為他們通常都會組織燒烤,這就意味著我可以吃到平常不能多吃的烤雞翅、烤香腸、烤茄子,烤玉米……我漸漸學會了怎樣制作它們:把材料都涂些油,放在燒紅的碳上烤到外皮干癟,再刷燒烤汁、蜂蜜,茄子就切半攤開,待肉熟了后撒上蒜蓉和汁液,我們還會買些小煙花,在夜里揮舞著熠熠發光。
空氣里彌漫著刺鼻的燒焦味和飄香的烤肉味,混雜著燃燒后揮舞的火花和沸騰的嘈雜聲,安靜的月兒高照,大地卻是一番熱鬧。
煙花燒盡人氣消,此夜似夢醉今宵。
“明年見!”
明天又是啟程的一朝,大學了,同學已經變成舊友。
遲到的中秋
“媽,還塞著咧。”
我把頭探出窗外,發現前面塞著的車龍還是一動不動。
這年大一,第一次從外邊趕回家過節,車票早就賣光了,幸好趕上了同鄉會的包車。可是沒想到這一路上的車子把偌寬的馬路塞得水泄不通。周圍響起了不耐煩的喇叭聲,路燈和錯亂的車燈照得黑夜一片昏明。
電話又響了,“媽,你們睡覺去吧,這車都不知道什么時候能動的。”
“女啊你餓不餓啊,有沒有帶吃的啊,這么晚了還沒到的呢,小心點啊大晚上呢……”
平常三小時的車程,今晚已經開了四個小時了,也不知道現在塞到何處。我昏昏睡了又醒,接著爸媽斷斷續續打過來的電話。
凌晨過了半個多小時,到家了,爸爸用摩托載著我在微涼的夜風中穿行,靠在爸爸的后背我又要睡著了,身子往外一側又驚醒過來。
“女兒啊,別睡了,要掉下去咯,快到家了呢。”
我臉貼著爸爸溫熱的背,抬頭望著黑夜里又圓又大的月亮,還是家里的月兒圓啊。
八月十五的月兒亮又圓,思念的人兒在遠方
“中秋節快樂啊!”
“節日快樂!”
“紅包”
“紅包”
“中秋快樂!”
“紅包”
“……”
我停下手里的工作,開了手機,這晚的微信群又熱鬧了一番,祝福和紅包滿屏飛了一晚。
“爸,媽,中秋節……”
字打到一半,手機有電話進來,是爸爸。
“女兒啊,家里買了好大一堆水果呢,快回來吃啦。”
突然鼻子一酸,眼淚泛濕了眼眶。拿開手機清了清嗓子,我故意提高了嗓音:“爸,中秋節快樂,幫我跟媽也說一聲”。
“乖啦,你媽在洗碗咧……女啊,不要熬壞身體,再忙也得早點睡啊……”
“知道了,爸……”
這一年是第一次在外過的中秋,放下手機后,我跑到陽臺,望著那輪圓圓的月兒高掛在安靜的夜空,淚水又止不住嘩啦嘩啦流。
沒有了燈籠高掛,沒有了爸媽的叮囑聲、外邊大街小巷的嘈雜聲,沒有了誘人的炒田螺、雞肉卷、燒烤,沒有了討厭的五仁月,沒有了這一切我懷念的人與物,這個夜晚好安靜啊。
只有這一輪圓月,依舊明亮,月的那一方,是我思念的人兒啊。
小時候經常有人問,你最中意什么節日啊?
我會說:“中秋吶!”
“為什么呢?”
“……我也不知道啊。”
可能因為它有許多我數不清的珍貴回憶吧。
致此? 獻給遠在他鄉的你,中秋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