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海比特訓練營的第二天,因為晚上已經早已確定了計劃,所以無法參加直播,但回來后第一件事就是:趕緊看重播。
一、課程內容
第一部分:理論
1、習慣的痛點
不可能同時培養好習慣和改掉所有的壞習慣,所以需要找到痛點。
痛點就是同時養成多個習慣總是失敗,但是單獨養成1個習慣又不甘心,如果只培養1個習慣又感覺沒有太大價值,容易焦慮。
解決辦法:使用抓手思維找準關鍵習慣,再次加強養成中的能量。
2、今天課程目的
關聯習慣與目標;
降低多習慣并行風險;
3、今天課程的目標
找出一個習慣,且這個習慣具備三個特別:
A這個習慣是我自己特別想要;
B這個習慣是和目標關聯,
C如果養成這個習慣能同時提升其他習慣。這就是抓手思維。
4海比特第二法則
少即是多less is more
第二部分:實操
平衡輪
說明
A區:填制8個習慣
拿出昨天好習慣和壞習慣列表,找出8個你特別希望養成的習慣,填制在A--H中;盡可能書寫8條,最少也得寫6條;
B區:填寫未來半年最期待達成的目標
目標設定,精選的習慣是與目標相關聯的,而且都是你想要的。
C區如果為8個習慣和目標的關聯性打分
對8個習慣和目標的關聯性打分,如果你覺得養成這個習慣和目標特別有關聯打10分,如果特別沒有關聯打0分,你會為他們打幾分,請把分數寫習慣在后方。
寫完后涂上陰影,參考案例如下:
D區:找到抓手習慣
如果可以從這八個習慣中找到一個習慣,如果這個習慣做好了可以帶動其他的習慣同時得到提升,你會選擇哪個習慣作為抓手習慣。
請把抓手習慣找出,并寫入核心習慣。再往核心習慣填寫時,關注一個點可以你的可以帶動的習慣最好是與目標有關聯的習慣。將這個習慣整合成核心習慣,這個核心習慣是你想要養成的習慣,而不是你要具備的習慣。
注意:找到的抓手習慣并不能將提升所有的習慣,只是找到如果1個習慣可以同時帶動其他三個習慣,如果另外1個習慣只能帶動1個習慣,那么肯定選擇可以帶動3個習慣的那個習慣。
E區:填寫可帶動習慣
將這個核心習慣可以帶動的習慣填寫在E區域。
填寫完成得到一個核心習慣,它具備三個特點:
一是你想要的;
二是與你的目標是關聯性的;
三它是一個抓手習慣,養成它可以帶動更多的習慣提升;
二、問與答
問
按照老師的話術我想了下 貌似我想要年底達成的目標太多了 比如每周一本書 每日學習 每周回顧和周報 每周微信一篇文章 每日鍛煉 都是圍繞著自控力和毅力話題的 我甚至覺得當其中任意一個完成時其他項目都會在未來逐一完成 貌似我對自己沒自信 因為之前設定的計劃總是失敗 所以我的目標還是太散了 不知道怎么選 老師幫幫我
答
這里要看你究竟是從哪個部分解決:
1. 治標的話:問自己每周一本書、學習、回顧、周報、文章、鍛煉,究竟是為了什么,連續問五個為什么得到最終的意義,然后再反問自己,要實現這樣的意義,只能通過這些零散的方法來做么?
2. 治本的話:要知道,你的這個問題根本就不是目標問題,問題僅僅是一個結果,這個問題的出發點是:定位問題。自己現在在成長階段的什么位置,是負價值、0價值還是正價值狀態,不同的價值階段,使用的策略是完全不同的,如果是負價值,就別搞這些沒有用的了,抓緊鍛煉積極主動和自律的習慣,如果是0價值狀態,就要找尋人脈和熱情,如果是正價值狀態,要分析你是什么價值,并且如何將價值提升和升級。
弄懂了這些之后,再問,當下的目標究竟是什么,我應該怎么設置習慣來幫助自己通向這個目標。
習慣,只是成長起步的切入點而已,之所以問題很多,就是因為有很大的成長空間,個人建議:跟住我們的活動,然后做到底,不斷反思思考,找準當下的定位和策略,然后通過成長來最終解決問題。
三、思考與總結
思考
壞習慣是習慣嗎?
如果是,為什么?如果不是,為什么?你養成好習慣的方式,能不能放在克服壞習慣上,通過養成好習慣是不是可以改掉壞習慣?
這是易仁永澄對習慣的定義
根據這個定義,壞習慣不是。但根據個人的經驗,壞習慣也應該是。(但這就掉入了經驗主義),因此我還是認為壞習慣不是習慣,而且通過好習慣,能夠改掉壞習慣。
收獲
1、 習慣與目標的聯系
以前我在制定習慣的時候,很少考慮目標,準確的來說很少考慮到圍繞一個目標去養成多個習慣。這其實是項目拆解的思維,比如說學習時間管理,我們會發需要培養多個習慣:記錄、整理、回顧、立即行動等才可能真正掌握時間管理。
2、 核心習慣
這讓我想到了《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中的要事第一,確定一個核心習慣,然后圍繞這個核心習慣,發展另外的習慣,進行一拖二,一拖三。
3、 少即是多
這個詞大家都不陌生,但真正難得是做到。因為忍不住,擔心會不會太少等等。我的經歷可以作為反面例子,證明少即是多是正確的。我上半年想學的東西很多,投入的精力也不少,但總是發現沒有明顯的改變。要的太多,反而一個都得不到。找到一個突破口,集中發力。道理很簡單,做到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