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說到了我在做調研時的一些重要流程,今天就來總結一下我在調研時遇到了哪些問題?我是如何解決它的?
一、“別以為”只是寫一個調研問卷
不要小看任何一個工作任務,也許你覺得一張A4紙就可以搞定這些內容,但你要學的比你想象的永遠要多得多。尤其是你開始做一個新的任務時,不要試圖用已經掌握的知識去完成他,而是先去學習并了解它。做好而不是做完,這往往需要的是更多經驗的積累和試錯。
那么調研問卷需要哪些內容呢?
調查目的
調查方法
調查時間
人員安排
樣本選擇
研究假設
深訪提綱
深訪詳情
報告雖然不是最重要的事情,但是做好它卻有很多好處:
1.梳理流程
2.理清思維
3.細化過程
4.避免問題
5.便于其他人查看
二、怎么優化“訪談”問題?
在列好訪談提綱,提煉出訪談問題之后,如何進一步優化這些問題呢?你是否遵從了以下規則呢?
1.控制問題數量。看起來是最基礎也是最簡單的問題,實際上是訪談整個環節中最難控制的地方。出現問題過長的原因有很多:調研人員經驗不足,無法把握最優的內容和數目;調研過程中延伸問題太多;問題對于用戶來說過于冗長...如何解決呢?第一步,多人討論,去掉可有可無的問題,避免出現可能性的情況;第二步,根據不同的用戶類型,提出不同的問題,避免出現無用的回答;第三步,根據用戶情況,作出必要的取舍。
2.避免出現太過開放的問題。類似,“你覺得**怎么樣”,用戶根本不知道如何回答,也許只能回答一個整體的印象,而這對于訪談沒有任何的意義。同時,開放性的問題無法將回答進行統一分析,太過復雜。
3.避免給用戶一個條件,不要讓用戶感受到我們的傾向。如果問題出現假設性條件或偏向,用戶會不經意的跟著條件進行思考,而使得用戶的回答發生偏移,跟現實生活不一致,也讓我們結果的正確性降低。所以盡量采用中立的問題來進行訪談。
三、“訪談”是不是so easy?
首先我們先看一下訪談的的百科解釋是什么:
訪談是管理咨詢獲取信息的一個常用方法。
那么在用戶調研里面,訪談是什么呢?它是一種定性的研究方法,用于定位問題,挖掘問題背后的用戶需求。一般來說,訪談會從用戶的基本情況入手,首先了解用戶的基本信息,為后續深入挖掘做預熱和鋪墊。進入正題后,會從開放性的問題,讓用戶充分表達自己,再逐步收斂,聚焦到問題的核心,了解背后的原因。簡單來說就是要“從淺到深,由表及里”。
訪談聽起來好像很簡單的樣子,但是在實際的運用中,只有采用有效的方法,才能得出你想要得到的答案。同時需要注意到是,訪談并不能像大數據一樣,能讓你知道“有多少”,而是為了解決“是什么”“為什么”的問題。
現在我給大家總結幾點我在訪談中的心得體會:
1.從聊天入手,讓用戶感到親切,卸下心房。千萬避免一開頭就是“你好,我是**的調研人員”,要想讓用戶回答出最貼近生活的答案,那么你的問題也不能太過生硬。只有像在生活中的聊天一樣,才能讓用戶自然而然的去回答你的問題;
2.關注用戶的感受和體驗。讓用戶通過你的問題來回憶過去,回答你的問題。而不是對某個未知的事情做判斷,想象總是過于豐滿,而“個人的想象”是無法對你的訪談起到任何作用的。只有真實發生的經驗,對于我們的調研才是可依據的。
3.學會多問“為什么”,別理所當然。訪談大綱和訪談問題,只是為了讓你理清整個調研的思路和問題,在訪談中,一步一步的進行追問,“為什么會選擇它呢?”“你在什么時候使用呢?”“什么場景下呢?”“曾經遇到過什么問題?”“你是怎么解決的呢?”等等,也許你會得到很多不可思議的答案哦~作為訪談主導人,一定要有意識到去了解真正讓用戶去改變的原因,把問題弄清楚,這才是你想要得到答案。
4.學會隨機應變。每個用戶都有自己的偏好和特長,在不同的調研方向中所處的角色也不一樣。那么在用戶陳述的過程中,就需要你去留心發現他的特長,然后去深挖問題,而不是牢牢跟著調研方向走,要學會權衡。同時,當發生用戶敷衍、緊張等情況時,也要適時的放下問題,給予對方鼓勵,或是避開問題,用別的問題取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