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面對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時,我們會猶豫不決。有周末早上是早起鍛煉還是多睡一會這樣的小事,也有到哪個城市工作生活這樣堪稱人生轉折點的大事。
每當自己陷入糾結之中時,我們的內心就好像有好幾個人在說話,它們持不同的觀點,在我們的心里爭執不休,讓我們左右搖擺。
在這種情況之下,就算我們做了決定順應了其中一個小人的看法,剩下的小人也會悄悄的嘀咕,讓我們心煩意亂。這種嘀咕是我們對自己的攻擊,造成了我們的內耗,使得我們沒有更多的能量和精力去做其他重要的事情。
著名心理學家朱建軍在《你有幾個自己》這本書中,就對于我們常遇到的情況進行了充分的探查。他運用一種神奇的“拆人術”來幫助我們喚出并了解不同的子人格,讓我們看清自己的內心,停止內耗,擁有更多精力來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朱建軍在這本書中表示:其實每個人都是多重人格,這并不是很特別或者很可怕的事情,只要運用意象對話的方法,我們就可以讓自己的各個人格和諧相處。但如果做不到這一點,就會給人帶來痛苦。
一、內心世界的人格不能和諧相處,會帶來什么可怕的后果?
記錄多重人格分裂的紀實小說《24個比利》中主人公比利就擁有24個人格。他們相互交談,甚至相互控制對方的行為,他們有著不同的性格、智商、年齡、國籍、語言甚至性別。
當其中的一個人格控制了比利時,會做出這個人格所認為需要或想要做的事情,可怕的是,其他的人格卻對此毫不知情。
這本書的原型來自于1977年美國俄亥俄州發生的一起連續強暴案。嫌疑犯比利·米利根被警方逮捕,但是他完全不記得自己犯下的罪行。他出現這種癥狀與年少時的經歷不無關系,被繼父毆打虐待使得他非常想逃避現實,處于對自己的保護,他衍生出幾個人格,隨著越來越糟糕的境遇,又分裂出更多的人格來逃避痛苦,然而子人格直接也有了許多的矛盾和沖突。
子人格之間的沖突多,說明內部和諧度低,也說明心理矛盾多,自我接納性差。而子人格之間也存在著互相的隔離,冷漠和復雜度。隔離程度越高,說明子人格之間越不熟悉,冷漠度高,說明自人格之間不友好。子人格的數量越多,人格越復雜。
二、用意象對話技術幫助我們,認識自己的每一個子人格
意象就是具有象征意義的心理圖像。意象對話技術就是一套可以把內心世界用意象呈現出來的心理技術,也是通過對意向調解來解決心理問題的方法。
01.開始拆人,讓子人格登場
首先讓來訪者躺在舒適的環境中,閉上眼睛、放松,輕聲的問自己:“我有什么子人格?”然后只需要安靜的等待,放松意識,等待這些子人格的形象在來訪者眼中自然的出現。
02.了解每個子人格
多數個子人格都有自己的名字,它們有不同的外表,穿著不同的衣服,跟他們對話來了解這些內容,最重要的是它們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喜好,這些都要記錄清楚,有助于我們加深對這個子人格的了解。
03.識別各個子人格
不同的子人格出場時,外在表現往往是不一樣的。在了解了每個子人格的特點的基礎上,當子人格出場時,我們就知道它的信息。
在沒有識別子人格之前,子人格可以控制一個人的情緒和行為,而當它被識別出來之后,我們就成為主動者,可以更好的掌控自我。
三、內在和諧,外部才能和諧。
在識別子人格之后,我們要明白,我們總是覺得很累,情緒上的內耗都是由于內部各個子人格之間有矛盾和沖突。我們與他人在人際交往中出現的問題也多是由于內在社會不和諧導致的。
如何擁有和諧的內在社會,停止內耗呢?
01.運用“知人善任”的智慧
我們了解了每個子人格的不同特點,就會發現在不同的情境之下,有些子人格相對于其他子人格更具有適應性。
比如我們需要工作時,可以讓具有熱愛工作屬性的子人格來出場;我們需要社交時,可以讓更善于與人相處的人格出場。
這樣我們就可以充分運用每個子人格的長處,
使我們的工作和生活更加順利。
02.自我接納的訣竅
我們擁有多個不同的子人格,這些子人格組成了一個小社會,而社會中,也必然有人際關系的存在。當子人格關系疏遠,相互不理解時,我們更容易有內心的沖突,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是讓各子人格直接互相了解、互相接觸,這樣有助于減少內耗,增進自我接納。
外部的問題其實也是內部的問題,當一個人更好的自我接納、減少內耗時,就能夠有更多的精力去做其他事情,能夠活得更加強大和從容。這一刻,你會發現,每一個自己都溫和而有序,你真正的主宰了自己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