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六月三日,任命豫章王楊暕為內史令。
5、
宜陽公王世積為涼州總管,他的親信、安定人皇甫孝諧有罪,官吏追捕他,皇甫孝諧逃亡去投奔王世積,王世積不接納他。皇甫孝諧被發配桂州當兵,上書告發說:“王世積曾經讓道人給他相面,問能不能富貴,道人回答說:‘公當為國主,又將去涼州。’他的親信對王世積說:‘河西天下精兵處,可圖大事。’王世積說:‘涼州地曠人希,不是用武之國。’”王世積因此被誅殺,拜皇甫孝諧上大將軍。
6、
獨孤皇后性格妒忌,皇上都不敢跟后宮其他嬪妃同房。尉遲迥的孫女,有美色,之前沒入宮中為奴。皇上在仁壽宮見到,喜歡他,因而得幸。獨孤皇后趁皇帝上朝的機會,秘密將她殺死。皇上由此大怒,單騎從苑中出,不走大路,直入山谷間二十余里。高颎、楊素等追上,扣馬苦諫。皇上嘆說息說:“我貴為天子,不得自由!”高颎說:“陛下能因為一個婦人而輕率舍棄天下!”皇上憤怒稍解,駐馬良久,半夜才還宮。皇后在閣內等候,到了之后,皇后流涕跪拜謝罪,高颎、楊素等也幫忙和解,于是置酒極歡。之前,皇后因為高颎是父親家里的賓客,對他非常親近禮遇,這回,聽聞高颎說自己是一個婦人,于是懷恨在心。
當時太子楊勇已經不受皇上寵愛,皇上心中有廢立之志,從容對高颎說:“有神仙告訴晉王妃,說晉王必有天下,如何?”高颎長跪說:“長幼有序,怎能廢黜!”皇上默然而止。獨孤皇后知道高颎不會支持廢黜太子,暗地里準備將他排擠出去。
正巧皇上下令,選拔東宮衛士到宮禁和省臺,高颎奏稱:“如果把強健的人都選拔走了,恐怕東宮宿衛太劣。”皇上作色說:“我有時出入,宿衛必須得勇毅。太子在東宮培育他的德行,左右何須壯士!太子設置強大的衛隊,本身就是一種陋規。如果按照我的意見,在禁軍輪調的時候,分一部分去東宮就行,皇宮衛隊和東宮衛隊一個編制,沒有區別,豈不是好事!我熟悉前代歷史,你不需要走前人的老路。”高颎的兒子高表仁,娶了太子的女兒,所以皇上說這話,已經對對他有所提防。(楊堅要削弱太子衛隊,為廢黜太子做準備。他所說的前代老路,只太子利用東宮衛隊造反。比如公元453年,劉宋的太子劉劭,皇帝劉義隆擔心皇族叛亂,將東宮衛隊擴編到一萬人,與禁衛軍兵力相當,結果劉劭利用衛隊叛變。)
高颎夫人去世,獨孤皇后言對皇上說:“高仆射老年喪妻,陛下怎能不為他再娶!”皇上把皇后的話告訴高颎。高颎流涕謝罪說:“臣今已老,退朝,唯齋居讀佛經而已。雖陛下垂哀之深,至于納繼室,不是臣的心愿。”皇上于是停止。既而高颎的愛妾生下一個男孩,皇上聽聞,非常喜悅,皇后則十分不悅。皇上問她緣故,皇后說:“陛下還能再信任高颎嗎?當初,陛下要為他娶妻,高颎心里裝著愛妾,當面欺騙陛下。如今他的欺詐已經暴露,怎么能信任他!”皇上由此疏遠高颎。
討伐高麗之役,高颎堅決諫止,皇上不聽,后來出師無功,皇后對皇上說:“高颎當初不想去,陛下強遣他去,妾就知道他會無功而返了!”又,皇上因為漢王楊諒年少,把軍事都委任給于高颎,高颎因為責任重大,總是懷著至公無私之心,也不會為自己避嫌,楊諒的建議,大多不聽。楊諒懷恨在心,回來之后,哭泣對皇后說:“兒幸免為高颎所殺。”皇上聽聞,心中更加不平。
后來出擊突厥,高颎從白道出師,計劃深入沙漠,派使者到朝廷請求增兵,近臣借此說高颎要造反。皇上還沒回答,高颎已擊破突厥班師。等到王世積伏誅,審問之際,談及一些宮禁中的秘密,說是從高颎處得知,皇上大驚。有司又上奏說:“高颎及左右衛大將軍元旻、元胄,都與王世積交往,并接受其名馬等饋贈。”元旻、元胄都因此被免官。上柱國賀若弼、吳州總管宇文弼、刑部尚書薛胄、民部尚書斛律孝卿、兵部尚書柳述等證明高颎無罪,皇上更加忿怒,將他們全部下獄,于是朝臣無人敢言。
秋,八月十日,高颎被控有罪,免上柱國、左仆射,以齊公身份回家。
不久,皇上駕臨秦王楊俊府第,召高颎侍宴。高颎歔欷悲不自勝,獨孤后也與他相對而泣。皇上對高颎說:“朕不負公,公自己辜負自己。”并對侍臣說:“我對高颎,比對我兒子還好,雖然不見面,也好像就在眼前。自從他解職回家,我完全把他忘了,就像從來沒有高颎這個人一樣。人臣不可以身要挾君王,夸耀說自己才是第一。”
不久,高颎封國的國令上書匯報高颎的一些隱秘之事,聲稱他的兒子高表仁對高颎說:“司馬懿當初稱病不朝,結果得了天下。您如今有此遭遇,焉知非福!”于是皇上大怒,囚禁高颎于內史省,審訊他。憲司又上奏,說和尚真覺曾經對高颎說:“明年國有大喪。”尼姑令暉又說:“十七、十八年,皇帝有大厄,十九年不可過。”皇上聽聞,更怒,回頭對群臣說:“帝王豈可力求!孔子以大圣之才,猶不得天下。高颎與兒子談話,自比晉帝,是何居心!”有司請將高颎斬首。皇上說:“去年殺虞慶則,今年斬王世積,如果再誅殺高颎,天下人會怎么說我!”于是除名為民。
高颎初為仆射時,他母親告誡他說:“你富貴已極,就差砍頭了,你要謹慎!”高颎由此總是擔心禍變。至此,高颎歡然無恨色。之前,國子祭酒元善對皇上說:“楊素粗疏,蘇威怯懦,元胄、元颎就像兩只鴨子(隨波逐流)。可以托付社稷者,唯獨高颎。”皇上當初也認同。等到高颎得罪,皇上深為斥責元善,元善憂懼而卒。
華杉曰:
王世積和高颎這兩件事,都是因為被人說壞話,一個被殺,一個被除名。對于皇帝來說,這些舉報,根本無所謂真假,也無所謂信不信,只看自己想不想殺他。高颎歡然無恨色,是因為他沒有被殺,只是除名。不過,他后來又被隋煬帝啟用,然后因議論皇帝奢靡被殺,兒子們被流放。所以“安全降落”實在太難,死罪活罪都防不勝防。
楊堅說皇宮衛隊和東宮衛隊應該一個編制,統一指揮,這是大事。太子有自己的衛隊,就有發動政變的武力。高颎因為是太子親家,積極保護太子。皇帝和皇后當然要把攆出權力中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