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偃月探花
前言:錢,為什么花起來那么虛,掙起來又那么實。這虛虛實實間,道不盡無奈和感嘆。太陽東升西落,月亮缺缺圓圓。星星夜布浩天,四季照常輪換。多少人心目中的美好歲月和殷切期盼,最終只是遺憾里蒼白過往的煙雨流年。發展,再發展,頭頂還是那片藍天,安逸卻為何越來越遠。
現在的工廠模式已經跟過去那種模式不一樣了。
工廠本來是圖安逸圖省心,或者現階段需要尋找避風港養精蓄銳的那類人的第一就業目標。
我已經是底層了,能吃飽飯就先湊合地活著。
至于明天,交給天意吧。
前十多年,工廠沒有讓這類人失望,來者不拒,有吃有喝地提供打混的黃金平臺。讓他們感受到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人民企業愛人民的關懷。
但是,隨著時代的飛速發展,經濟迅猛騰飛的同時,大家都發現錢似乎越來越難掙了。老板們的錢難掙,你的還想好掙嗎?那怎么辦呢?推行新的制度和管理秩序,絞盡腦汁在不違反勞動條令的前提下,盡可能多地從員工身上降低成本。
有很多打工的朋友會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近幾年找工廠上班,發現入職之后,負責帶你的那個老員工教給你的東西多了起來。不再像之前那樣只是很簡單的重復內容就可以上崗了。普工寫報表已經不是什么稀奇事了,輪流打掃值日衛生更是家常便飯。開早會的時候先搞一波向前向后轉或者抓錢舞是很多工廠的上班標配。延時下班,義務加班也屢見不鮮了。
有不少人是這樣的心態原則,那就是,只要我應聘的是普通工種,不是間接不是管理職也不是技術職,就是最普通的普工,那就是出力不燒腦,燒腦不出力。又燒腦又出力錢不到位,那就免談吧。
以前奔著這個原則,你興許還能任性一把,感覺不合適就換下家。總能找到一家對脾氣的工廠。
現在,還想那么找,真能把人餓死。因為現在的工廠已經被吝嗇的老板給變革了N次不止。直白地說,就是一人多用,一崗多責,一薪多工模式。工作內容更是寫報表統計數據跟扛大包融合。既有力氣活,又有燒腦活。上午在電腦前抓耳搔腮弄表格,下午就被叫去裝貨柜。這是現在工廠工作的主流機制。可謂文武兼備,真正做到了手腦并用。
讓你明白這一個月的工資不是那么好拿的。甭管你上班期間的操作是不是有實際意義,對效率有沒有幫助,是不是形式主義,反正就是讓你力氣活和腦力活一起干。這樣才能達到用工企業的初衷。
工廠上班的人,往往是被其他行業所看不起的。
這個階層有著太多的心酸和無奈,參透了斷舍離,決別了愛恨仇。縱然青春無悔空追憶,亦是歲月遠去了無憾。
很多人以為選擇了進工廠上班,就放棄了社會上的名利追逐。甘愿在底層為生計奔忙,天涯漂泊。就可以貪圖那一份世外的安逸。其實大錯特錯。
正所謂,人就是江湖,想退出江湖,天方夜譚。
在工廠上班,依然很難得到那一份所謂的安逸,在流水線和機器的轟鳴聲中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消磨了當年的斗志之后。
發現這些年,蹉跎的不止是歲月,還有自己青春的安詳。
無論是工廠經營者的管理策略不斷調整,還是務工者持續感到生存壓力的增大。無非是圍繞‘利益’二字。
你為你的利益,我為我的利益。就像勞動法在具體執行中遇到的各種尷尬,企業主做為強勢的一方,對務工者有著得天獨厚的控制權。多數企業主對工資福利方面支出的想法,是處于時代浪潮中不得已而為之,因為行情到這里了,不給也說不過去,所以才被動付出。只當做是機器生產的損耗。同行業,同勞動強度的崗位,別人一個月開五千,你不可能只開四千。別人過年發四件套,你不可能只給員工發毛巾。這,就是時代行情。因為有勞動法的制約,才守住了企業主最低的壓榨員工福利待遇限度。
生產經營者追求利益最大化,因此在工作的時候,務工者會發出這樣的感慨,為什么流水線的速度不能再慢一點,為什么非要雞飛狗跳地完成組裝作業,為什么不能有一個人性化的節奏模式干預。從計時到計件,從計件到計時,你千算萬算,長算短算,也算不過工廠的財務。從帶薪年假的抵消到周末休息調班,你橫想豎想,也想不到人力資源部克扣你工資的招數。
變相裁員、逼迫離職、崗位調整、部門合并、精簡人力、優化架構、績效考核、年薪制試運行等等等等,無一不是為了企業主的利盜最大化而服務。再動聽的美其名曰也是虛偽的粉飾太平。
畫不完的大餅,做不完的檢討,處理不完的客訴,聽不完的訓誡,打不完的螺絲,吃不完的大鍋飯,熬不完的夜班,過不完的安檢門,還不完的房貸......
現在不管是機械廠還是電子廠,無論是食品廠還是五金廠,還是其它什么性質的工廠,幾乎都沒有了以前的那種打混崗位。這里說的打混還不是說名副其實的打混,什么都不干,不是那樣的。這里說的打混只不過是在熟悉了自己的本職本崗工作內容之后,每天來就是做自己已經習慣的,那些勞動強度適中的事情。等著發工資而已。
車間里,辦公室里,廠區的各個角落里,都有一雙雙眼睛在盯著務工者的上班狀態,誰的工作間隙還有空余時間,誰的產能還可以再提提,哪個部門可以精簡一下,哪個部門可以抹掉等等等等。
急于在老板面前表現的人還是很多的,皇協軍的力量不容忽視。同為打工人,自視為管理者的人可不這么想,畢竟發工資的是老板,而不是務工者。
多數老板會采納對自己收益有利的建議,而不會去顧及什么兼濟天下的仁者風范,做慈善我可以在媒體面前捐款呀,對不對,給員工加工資或者減產能,又沒有大的宣傳,沒什么好處的事做來干嘛?
于是,工廠制度的全面改革時代到來了。
從此員工‘安逸’的日子漸行漸遠,打起十二分精神應對上班成為當代基層務工者的新風貌。你要他的錢,他要你的命。
有不少網友反映,自己的工資沒見漲,工作內容和節奏倒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個人干兩三個人的活,一線部門加產量,間接部門加報表。制定了一系列的績效管控機制,規矩朝令夕改,屢見不鮮。之前幾年都不換規定的,現在倒好,幾個月甚至幾個星期就要開會改一改。
以前是有活就干,干完就休息。下班就下班,上班就上班,沒有那么多雜事。現在是班前會,班后會。一天一小會,三天一大會。早上做操,午間跳舞,晚上聽領導訓話。精確到每個小時你做了什么,都要以報表形式呈現。明確生產責任歸屬,強令生產紀律執行,有罰無獎,有扣無補。拿著賣白菜的錢,操著賣白粉的心。
大家都感慨,有這勁頭和折騰,我還不如找個寫字樓去干銷售呢,銷售折騰吧,還有點奔頭,可以積累社會經驗和人脈。這在工廠里一個月仨核桃倆棗的死工資,何苦又何必。
寫到最后,進廠上班的人畢竟是個相當龐大的群體。是一支不容忽視的社會力量。各行各業總要有人去干,不要總是以當初不好好讀書為由頭對他們進行冷嘲熱諷。好好讀書,舒服的崗位就那么幾個,還是有人要出苦力換飯吃。反而只會讓社會更加內卷罷了。
當然,不排除有些企業是因為自身經營困難,不得已才想出各種辦法來生存下去。畢竟不是慈善機構嘛,可以理解。但是有的企業主確實是為富不仁,變著法地壓榨員工血汗,賺了再多的錢也說自己虧損了,在他的個人思維世界里,你付出勞動換來的工資還要對他感恩戴德。
世人皆不易,貴在低谷之時,能夠自食其力。就是對社會的貢獻。
不抱怨眼前的生活,不感傷腳下的坎坷。不嘆息傷痕的疼痛,不畏懼風雨的冰涼。任黃昏里惆悵如歌,夢明晨朝陽是我。
希望未來的大環境越來越好,生活越來越好,我們也越來越好。【完】
圖片來源于網絡,感謝原作者,侵刪。本文原創,版權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