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喜歡聽那噼里啪啦的鞭炮聲,好像我怒放的心花。
每次看到別人放鞭炮,我就想停下來看看完整的過程:撕去鞭炮外面那層薄薄的、油亮的、還有些韌性的紅紙,捋開炮捻兒,把鞭炮立在地面上(二踢腳的話),如果立不住,就在鞭炮的下端吐一口唾沫,就可以粘(準確來說是凍)在地上了,再半蹲下來,身子半前傾,伸長胳膊,用煙頭或者香火頭點炮捻兒,點著之后,人嗖的一下先竄起來,邊跑邊捂住耳朵邊回頭看鞭炮......
其實,現在的很多鞭炮和以前都不太一樣了,但是我的腦海里老是這樣的場景。
人生的很多第一次都難忘得很,我的第一卦鞭炮尤其是如此。
應該是五六歲的那年,快過年了,正好家住外地的老叔來我家。
我老叔挺喜歡我的,摟著我,用手一遍一遍地摸著我的頭發,嘴里不停地說“大侄兒真好!”,接著拿出一元錢給我,我爹、我媽說什么也不干,硬給老叔塞回去。那時候的一元錢可值錢了,好像一般人家結婚,如果隨禮的話,才是五毛錢,或者好的生產隊豐收年一天的工分(10分)的分紅也不超過五毛錢,再或者,豬肉才五毛錢一斤、五毛錢可以買十個雞蛋……
我老叔就借著跟我爹去公社的供銷社買年貨的機會,偷偷地給我買了一毛錢的橘子瓣糖塊兒,還有一掛小鞭炮!三毛五分錢呢!
老叔把鞭炮給我的時候,我興奮得不知道怎么表達,“如獲至寶”,也比擬不了!
鞭炮的包裝比現在的煙盒略長、略薄一些,欣喜地打開包裝,100個小鞭炮編得整整齊齊,折疊起來,就像一個手藝非常高的皮匠編的皮馬鞭一樣齊整漂亮,或者像我姥爺給我拿來的大魚的完整的魚刺骨。每個小鞭炮大約不到3公分長,差不多像圓珠筆芯那樣粗細,
鞭炮的本意是編在一起放的,但是,那個時候,要是見到有一個人真的把著100響的小鞭炮一起放的話,那簡直不可思議:那得多有錢啊!
拿到鞭炮的第一件事,就是小心地打開外面的包裝紙,取出兩層硬紙片,將鞭炮鋪在炕沿上,極其細心地找到編著小鞭炮捻兒的那根細線兒,輕輕地繞開,再一個一個的拿起小鞭炮,捋直炮捻兒,10個一組,用紙包好,用紅色的頭繩纏好,藏起來。
放的時候,拿出一個,夾在長長的葵花桿兒一端,一個人負責點燃,一個人端著葵花桿兒,點燃后,就盡最大可能地舉高葵花桿兒,讓響聲更高、更遠!旁邊可能還有好多的小伙伴在觀看、助威。在“啪”的一聲后,伴隨著一朵灰煙花兒和一片散開的紛紛揚揚的紙屑,就是歡呼聲,而且會持續好幾秒種甚至幾分鐘,而且還極可能有跳躍的動作!
接下來可能就是在欣賞剛才插著鞭炮的葵花桿兒的那個部位,看看炸成什么形狀,可能還會有歡呼聲、贊嘆聲......一天也就放個三兩個,真舍不得啊。一般情況下,一盒小鞭炮可以從小年放到正月十五。
如果有一個鞭炮是啞炮,很是遺憾!但是也會引來另一種樂趣:謹慎地拆開啞炮,捏出來那一小截沒有燃盡的炮捻兒,再屏住呼吸,把沒有爆炸的黃色的火藥(若干年后就是黑色的火藥)倒在一張紙上包好,還有不響的如法炮制,攢了幾個后,可以自己做一個大一點的鞭炮了,也是有很大的成就感!
那些場景歷歷在目,包括這種激動的心情、雀躍的舉動,都和剛經歷不到一分鐘一樣!
真是容易滿足的年齡,也是容易滿足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