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上有一個話題:不考慮薪水和別人的看法,你最想做什么工作?
有很多人的回答都是:作家。
相信很多人都曾擁有過作家夢。
而我們放棄作家夢的原因,可能是“寫作養活不了自己”“沒有足夠的時間”“沒有寫作天賦”,也可能是“現在這個時代不適合寫作者生存”。
事實上,并不是這個時代不厚待寫作者,恰恰相反,當下正是“寫作者最好的時代”。
進入第13屆作家排行榜前四名的劉慈欣和當年明月,都是利用業余時間寫作的“業余作家”。
豆瓣、知乎等網站也發起了獎金豐厚的寫作大賽。
可以說,這個時代,給普通寫作者的機會正在變得越來越多。
而真正阻礙我們開始寫作的原因歸根結底只有一個——不會寫。
但好在,寫作是一門技術。
不會寫?可以學呀。
我最近在讀的一本《寫作課》就是一本手把手教會你寫小說的書。
這本《寫作課》的作者艾麗斯·馬蒂森,是哈佛大學文學碩士,作家,同時,她還是一位教學經驗豐富的寫作課教師。
她曾在耶魯大學、布魯克林學院教授寫作課程,在本寧頓學院藝術碩士班執教22年。
她自己還出版了多部短篇小說集和長篇小說,她的作品曾獲美國最佳短篇小說獎、歐·亨利短篇小說獎、小推車獎等。
可以說,艾麗斯·馬蒂森自己會寫,還會教別人寫。
所以她的這本《寫作課》對于想嘗試小說創作的作者們來說,這本書一定會比很多網絡寫作課程更有價值。
01? ?小說創作的種類
相信很多人都看過路遙的《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是作者路遙以自己在西北農村的成長歷程為藍本,加上虛構的人物和情節,創作出的一本現實主義小說。
今年大熱的《流浪地球》肯定也讓很多人熟悉了劉慈欣,也熟悉了他的《三體》。
《三體》則是一本以虛構的內容為藍本,再以虛構為補充而創作出的小說。
這兩本書分別是小說的兩種創作模式的典型代表:
一種是以現實生活為藍本,再加上虛構而創作出來的小說;
另一種是以虛構為藍本,再以虛構補充,也就是完全憑虛構而創作的小說。
我們平時閱讀的小說,大致都可以歸為這兩種模式中的一種。
所以,在你的小說創作之初,不妨確定一下你的小說屬于上面哪一種吧。
但是,不管是哪種,人物和情節可以虛構,但是情感一定要真實。
只有具備了真實的、能夠打動人心、引起讀者情感共鳴的小說,才能成為一部好的小說。
那么,第二個問題來了:
小說的情感從哪里來?
生活中,我們都會經歷一些情感波動。
但在實際生活中,我們會習慣性地用理智壓抑住自己的情感,以至于有的時候連我們自己都察覺不到它們。
但是如果你想成為一個好的小說作者,你就需要直面情感的涌動,觀察、剖析、體會并且學會描繪它們。
這里留一個小練習:
回想一下你最近的一次動怒是什么時候?
因為什么事情?
當時你內心的感受是怎樣的?
你的思緒是怎樣的?
嘗試著把它們寫下來吧,越詳細越好。
經常進行這樣的練習,你對情緒的捕捉能力、對人物情感的把握能力都會得到明顯的提高。
02? ?怎樣獲得靈感?
現在,你決定要動筆去寫一部屬于你的小說了,然后你就遇到了第一個也是最大的問題:
該寫什么呢?
我們總認為靈感這東西是會主動光顧的。
但事實上,靈感并不會主動找上門,而需要你去觸發。
艾麗斯馬蒂森提供了一種獲得寫作靈感的練習:任意性練習。
比如,你可以規定自己作品中必須包含某一個單詞,或者是寫到某一篇新聞中提到的事件、無意中聽到的一句話、翻開字典第一眼看到的詞等。
你也可以以這些內容為創作原點A,發散出去,到B,再由B到C和D。由此鋪開,展開情節。
這里我有一本很好的書推薦給你:《642件可寫的事》。
這本書可以為你提供了非常多的創作原點。
這本書非常有趣,它提供了642個天馬行空的寫作題目,并且每個題目都互不重復、古怪、好玩又實用。
隨手翻開一頁,你就能獲得一個有趣的寫作練習的題目,比如:
“假如你不在做手頭的事情,你現在會做什么?”
“用荒誕滑稽的細節,描述去你家的路線”
“閉上眼睛,在世界地圖或地球儀上任選一地,然后描述一個人初來乍到的經歷”
……
是不是很有趣?
這本書是由美國舊金山寫作社的一群專業作家們共同完成的,旨在幫助“無事可寫”的寫作者們找到寫作靈感。
如果你找不到寫作創意,可以到這本書里翻一翻。
03??怎樣展開情節?
開始寫作以后,接下來你要做的就是展開故事情節了。
那么,怎樣才能使你的故事精彩紛呈又不落俗套呢?
1.學會制造麻煩和沖突。
麻煩和沖突是故事的靈魂。
小紅帽就該遇上大灰狼。孫悟空也必定要經歷九九八十一難。
沒有麻煩和沖突,故事的情節就無法推進。
但是有一點要注意,我們之所以要在小說中設置困境,并不是為了將主角推入絕境,而是為了激發人物物質,展現人物特點。
2.合理運用巧合。?
所謂無巧不成書,很多小說的精妙之處就在于巧合的設置。
舉個例子:你在工作上遇到了難題,感覺今天不好過,結果回家之后就發現家里的自來水管道漏水了,水甚至滲到了樓下。于是你終于崩潰大哭,一個人在外獨自打拼的委屈突然全部涌上心頭……
這就是一個典型的運用巧合使外部事件與人物內部心理相呼應的寫法。
3.學習和運用新知識。
只有敢于探索未知才能寫出好作品。
一個人如果只寫自己經歷過的、自己知道的事情,很難寫出新意,自然也很難吸引讀者。
在寫作的時候可以試著鎖定一個陌生領域,在接下來的寫作過程中,如果遇到了自己不了解的內容,就去學習相關知識,然后再把它們運用到自己的小說中。
這種方法在推理和偵探小說中運用地尤其普遍。
記住,不要只寫自己的舒適區以內的內容,經過自我掙扎和自我突破而寫出的內容,會給你帶來意外的驚喜。
除了上面講到的寫作的具體的技巧外,在這本《寫作課》中,艾麗斯·馬蒂森還結合自己的實際教學經歷,分析了她的學員們在學習寫作的過程中出現的很多共性問題及解決辦法。
此外,她還研究了十九世紀著名英國女小說家喬治·愛略特的《米德爾馬契》的創作歷程,真實還原了愛略特的整個創作過程。
作為一名兼職寫作的家庭主婦,作者還專門探討了女性寫作的特點,以及女性作者怎樣在兼顧家庭的同時保證小說創作的時間。
總之,這本《寫作課》的干貨太多太多,完全不是一篇文章能夠概括出來的。如果你也想嘗試小說創作,就一定不要錯過這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