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悄悄地我走了
? ? ? ? ? ? ? ?正如我悄悄地來
? ? ? ? ? ? ? ?我揮一揮衣袖
? ? ? ? ? ? ? 不帶走一片云彩”
這首詩大家都很熟悉,我想大多數人也都很喜歡,我也不例外,那時候喜歡到無可自拔,專門去買了他的自傳,了解了他這個人,看到了他的很多詩,從他的詩中我讀出了一種不同尋常地味道,可能是因為年紀還小,那時并不知道這是一種怎樣的情愫,后來慢慢的才理解原來那叫做“浪漫”。
也正是從他的自傳中,我接觸到了我的女神,那個靈魂透著香氣的女子——林徽因,曾經我一度以為他們應該是天造地設的一對,只可惜,才子佳人有緣無分。
等到再大一點點的時候,不像以前那么單純,說的不好聽一點,那就是八卦在腦海中占據了主要的位置,喜歡他的作品就想要去了解他整個人,想看看是怎樣一個有靈性的男子能寫出來這么浪漫的詩句。
?可是這個有靈性的男子終究還是讓我失望了,或許本不應該去深入了解,只要喜歡他的作品就行了,但是最終還是抑制不住自己的好奇心,真可謂好奇害死貓呀!徐志摩的感情生活以及他對待妻子的方式讓很多人都接受不了,喜歡他的人很喜歡他,恨他的人也恨的牙癢癢,而我也由剛開始的喜歡轉為恨他了,他的詩歌確實很美,曾讓多少少男少女為之折服,我也是其中的一份子,可是,或許正如我的那位男性友人所說的,我是典型的女權思維,其實我還是不太贊同他的說法,男人是理性的,而女人卻是感性動物,男人往往很決絕,而女人總是猶豫再三,“士之耽兮尤可脫也,女之耽兮不可脫也”,早在兩千多年前,我們的祖輩們就已經印證了這個道理。 ?
?張幼儀是他明媒正娶的妻子,可是他對張幼儀卻始終不上心,他覺得張幼儀是個“鄉下土包子”,土氣的穿著,土氣的打扮,總之,張幼儀所有的一切在他的眼里都是那么地討人嫌,為了完成徐家父母抱孫子的愿望,他“幫助”張幼儀生育了兒子阿歡,在如花的年紀里滿懷憧憬的嫁給他,原本以為可以過上真正意義上的好日子,卻沒想到只是別人眼中的生育工具,這對一個女人來說該是多么悲哀呀,更可悲的是,他無時無刻不在想著要離婚。
1921年9月,徐志摩一位也留學英國的女性朋友來訪,客人走后,張幼儀忍不住點評了一句:她穿著西服,底下卻是一雙小腳,西服與小腳不太搭調。徐志摩順勢叫喊出來:我就知道,所以我才想離婚。在徐志摩的眼中,張幼儀雖然并沒有裹腳,但是她思想守舊,性格拘謹,而且又沒有什么學識,從頭到腳并沒有可以配的上他的地方,他留洋歸來,是洋學生,他懂浪漫,而張幼儀卻只知道照顧好徐志摩的雙親,好好經營自己的家庭,這讓他感覺特別無趣。
“在烏壓壓的人群里,我一眼就認出了他,因為所有的人當中,唯他一人露出不想見我的神情”,張幼儀后來回憶的時候如是說。
在他接觸到林徽因以后,對張幼儀的嫌棄就更加重了,林徽因是一個接觸過新式思想的人,他開始了對林徽因狂熱的追求,離婚的念頭就愈加強烈了,他第一次提出離婚正是張幼儀懷孕的時候,可是他還是殘忍的說出了這個話,張幼儀說:我聽說打胎會死人的。徐志摩卻冷漠的說:我還聽說坐火車會死人的,難道人都不去坐了嗎?聽到這個話,我覺得張幼儀應該徹底絕望了,或許心已經碎成渣了,他連她的生命都不顧,對她能有愛嗎?
?最終,他成了中國離婚的第一人,他也讓張幼儀成了中國被離婚的第一個女人。
用我們現在的話說,徐志摩真的是極品渣男,可是也正是因為他的不珍惜成就了張幼儀,或許如果他們不離婚的話,張幼儀還是原來那個只知道相夫教子,孝敬父母的女人,不會有后來那么大的成就,這么看來還是應該感謝渣男的成全。
?有很多人說女孩子不應該那么努力,努力有什么用呢,最后還不是要回歸家庭,可是,當一個女孩子經濟獨立了,她才會有獨立的人格,才會擁有更多的話語權,不需要依附他人,而是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而存在。
所以作為女孩子還是要好好提升自己,多讀書,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你愛的人那么優秀,你怎能落后呢,我們只有不斷前進,才會遇到更好的人。
其實在婚姻中也是這樣,我們要做到的是精神上的門當戶對,如果你跟不上他的步伐,那就只能漸行漸遠,最后再無交集,所以經營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兩個人一起前進才是愛情最好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