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甜有話書
這本書再一次讓我認識到邏輯和惜字如金的重要性。
界限,是一個很好的研究課題。在我的個人成長中,也曾多次遇到界限問題,有些問題解決了,但是過程極其慘烈;有些至今還未完全解決……所以,希望以本書為起點,對界限做深入細致的研究。
001 什么是界限?
界限有現實世界的界限和心理世界的界限之分,前者容易看出,如籬笆、標志、墻壁等;后者即是本書所闡釋的界限,指的是你個人的「地界」,它定義你是誰,你到哪里為止,而別人又從哪里開始。當你向某人正視沖突或問題時,便是在設立界限。
了解什么是界限后,我們仍會出現超越界限的問題。為了避免這種情形,我們必須知道:什么在我們的界限范圍之內,我們只需負責什么。
① 感情
你的感情是你自己的責任,你需要自己先擁有主權,認真地把它當成自己的問題,才能及早發現癥結并設法解決。
② 態度與信念
態度,就是你對宗教、生命、工作,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的看法與傾向。信念,就是你所接受為真理的任何事情。
③ 行為
行為是有后果的,就像我們工作就應該得到工資,運動身體就比較健康,對別人好關系就應該親密些。
④ 選擇
我們必須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你自己做的決定,你就必須承擔它們的后果。
⑤ 價值觀
我們珍愛并認為重要的東西,就是有價值的。界限不是幫我們否認,而是要我們坦誠自己有哪些陳舊有害的價值觀,然后求神幫助我們改變它們。
⑥ 界限
· 要對別人設立界限。神設立界限來遠離邪惡,遠離那些不知道悔改的人;我們也應該如此。
· 設定我們自己內心的界限。我們需要自制,不是壓抑。
⑦ 才干
我們應該將神所賜給我們的才干負責到底。因為才干在我們的界限之內,是我們的責任,不能因為害怕、有風險而不去負責。
⑧ 思想
界限的思想,即我們具有思考能力,這也是我們區別于其他生物的重要特征。
· 我們必須擁有自己的思想。也就是說,我們要知道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要根據自己的能力、性格、資源等多方面綜合分析,知道自己到底適合什么職業,想要的是什么。
· 我們必須在知識上有所長進,拓展我們的心智。
· 我們必須澄清那些被扭曲的思想。在人與人的關系中,我們要透過現象看本質,不能用過去的關系和先入為主的觀念來曲解別人,避免使用“應該”的字眼。
⑨ 欲望
我們的欲望在我們的界限里面。我們必須先知道我們所要的是什么,才能追求它們,滿足我們的人生。
⑩ 愛
我們每個人都有能力去愛,并且響應別人的愛。但很多人因為受傷和恐懼,不能愛和接受愛。對于愛,我們要學會自愛,愛自己的不完美,進而培養自己愛的能力。
002 界限問題
界限問題,我們不要誤認為誰有困難去設立界限,誰就有界限問題。其實,不尊重別人說界限的人,一樣有界限問題。
① 順從者:對壞事說“好”。
一味順從的人讓自己背負太多的責任,并設下太少的界限,這其實不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是來自內心的恐懼。
② 回避者:對好事說“不”。
對好事說“不”的回避者,不能向別人求救,不能確認自己的需要,不能讓別人進入自己的世界,他們把界限當作高墻,不管好的壞的,都擋在墻外,沒人碰得著。
一味順從的回避者所遭遇的就是“倒置界限”的問題,他們在需要界限時,沒有限,而在不需要界限時,又偏偏自己劃地自限。
③ 控制者:不尊敬別人的界限。
這種控制分為侵犯性和操作性,前者是明顯地不會尊重別人的界限,他們就像一部坦克車,硬是要從別人家的籬笆上碾過去;后者其實是一種間接的侵犯,他們試圖說服別人放棄自己的界限,誘使別人幫忙承擔自己的擔子。
④ 沒有反應者:聽不到別人的需要。
聽不到別人需求的人實質是疏忽自己愛的責任,而成為“沒有反應”的人。
003 界限是如何發展的?
界限的發展問題實質是設限能力的問題,而設限能力的培養和完善是從小開始的。
要培養設立界限的能力,我們首先要有一個良好的親密關系基礎。人與人的親密關系,是我們靈魂存在的基石。所以,親密關系中,我們最需要的就是歸屬感,而歸屬感最早則來自于家。
小孩發展健全的界限需要經過三個重要的階段:
① 孵化——媽媽和我并不是同一個人
② 練習——我什么都能做!
③ 重歸于好——我并不是什么都能做的
在這個時期,幼兒會用這些工具來設立他們的界限:生氣、主權、說不!
關于孩子的設限能力發展問題,我們可以參照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人格理論和埃里克森人格發展學說,掌握孩子從小在各個不同的成長階段應該如何學會設限。綜合兩種學說,簡單了解孩子成長各階段的任務:
我們發現,界限傷害的出現,大多都是沒有處理好孩子成長過程中各階段的成長任務。
004 界限十律
(1)因果律——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因果關系是生活中最基本的律法。但是,這樣的因果關系有時會被干擾。比如,你每次花錢太多,你母親都會寄錢給你,你就不會嘗到亂花錢的惡果。
然而,這樣的因果律并沒有撤銷,只是種下惡因的人沒有承受那個惡果,是別人在為他承擔而已。這里,我們把那個不斷在拯救別人或替人家收拾爛攤的人稱為共依人。共依人就是沒有界限的人。
設立界限,可以幫助共依人在他們所愛的人身上不再干擾因果定律,而強迫那些撒種的人自己去收割他們的惡果。
現實生活中這種共依人太多了,過分的溺愛和沒有原則的幫助,讓現代生活充滿了各式各樣的巨嬰。
(2)責任律
責任律是指我們要為自己的成長負責。面對深處困難中的家人和朋友,我們不僅要能夠給予,也要能夠對他們毀滅性與不負責的行為設立界限。
光把別人從他犯錯的惡果種拯救出來是沒有助益的,你的拯救只是加強他的惡性循環罷了。這和管教小孩是一樣的:不對他人設立界限是有害的,會使他們走向毀滅。
(3)能力律——改變能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
能力律是指人應該有自我反省的能力,知道什么是自己有能力改變的,什么是自己沒有能力改變的。
我們能改變自己,不能改變外物,更不能改變別人,但是我們能通過改變自己來影響別人。
(4)尊重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尊重律是指我們必須尊重別人的界限,我們也有權利要求別人尊重我們的界限。
(5)動機律
動機律是指我們要區分真愛與假愛。如果給與的動機是不是出于愛心,而是出于恐懼、愧疚等,這些都是假愛,而且給與的越多,你就會越覺得失落。而真愛是發自內心的給與,它會帶給人幸福,而不是沮喪。
(6)評估律
評估律是指我們要區分傷與傷害。傷,會痛苦,但有益處;傷害,也會痛苦,但有害處。就像我們去看牙醫,牙醫在我們牙齒上鉆洞補蛀牙,傷到了我們,會痛,但我們不會覺得牙醫是在傷害我們。
因此,當我們設立界限后,需要評估其給對方帶來的影響。
(7)積極律
積極律要求我們能夠超越反應期,為設立自己積極的界限。
什么是反應期呢?比如,一個長期受丈夫虐待的妻子,內心壓多年的抑怒氣突然火山爆發,這種爆發的時期就是反應期。但是,這個反應期不能一直持續下去。在反應期中尋求自己的界限,哪怕她的丈夫仍舊一直虐待她而致使她必須離開,她也不應該一直處于抱怨和憤恨的情緒中。
有積極界限的人能夠表現出他們到底愛什么,他們要什么,他們的目標是什么,他們的立場又是什么。因此,我們要在反應期表露自己的感情,但重要的是,我們要超越這個反應期,積極地去愛,以獲得內心真正的成長。
(8)嫉妒律
嫉妒律是指我們應該把嫉妒當作一種征兆,代表我們生活中有所缺失,以此了解自己內心的渴望,最后去行動。
(9)活動律
活動律是指我們除對外來的邀約有所響應外,還應該驅策自己主動投入生活。
(10)顯露律
顯露律是指我們的界限必須讓人清楚看見,在彼此的關系中能夠互相溝通。
006 界限沖突
(1)界限與你的家庭
界限與家庭之間的沖突大多是我們與原生家庭之間缺乏界限引起的。
(2)界限與你的配偶
在人與人的關系中,婚姻關系的界限是最容易讓人困惑的。因為界限鼓勵分離,要求人成為獨立的個體,而婚姻則是要求兩人合為一體。
良好的婚姻關系一定是以彼此的自由為基礎,兩人擁有各自的生活。所以,在婚姻關系中,我們需要良好的界限才能使婚姻關系更趨健全,也會使彼此的關系更加親密。
(3)界限與你的子女
設立界限對子女的健康成長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年幼子女。因為父母對其設限,不但會影響到孩子的處事方式和人際交往能力,還會成為孩子今后生活的一部分。
在界限范圍內,最迫切和最重要的就是有關孩子的教育界限。因為孩子從其誕生,到長大成人離開家為止,父母必須幫助其發展出健全、成熟的性格。
父母在為孩子設立界限時,要考慮孩子的一些需要:
① 保護自己
嬰兒的無助需要父母時刻照顧,否則他們無法生存。但是父母親不可能永遠在兒女身邊保護他們,保護的工作最終傳交給兒女自己,而這正是界限發揮的功效。
② 對個人的需要負責
首先,知道自己的需要。最好的辦法就是父母鼓勵孩子用言語說出自己的需要。
其次,說出自己的需求后,還要對自己的需要擁有主權。這個過程需要父母能「管教」好自己的子女,讓他們對自己的生活擁有責任感。這里需要注意幾種管教的類型:
· 后果是為了增加孩子的責任感,以及對自己生活的控制。
· 界限必須適合當時的年歲。
· 后果必須與犯錯的嚴重程度成比例。
再次,聰明的父母會讓孩子經歷「安全的困難」,就是讓孩子承受適合他或她年齡的后果。佩特父母讓他在上高中時就開始支配自己的零用錢,使其能為自己的不合理預算行為負責。
③ 有控制與選擇的感覺
當孩子到了適當的年齡,自己可以為自己做主時,父母就要幫助孩子自己做選擇,主動控制自己的生活。
④ 延后對目標的滿足
「現在」孩子的專利,因為他們就活在「現在」的世界里。只有幾個月大小的孩子是不會理解「稍后」的,看不到母親就會哭。但是,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稍后」的價值非常大,我們稱為延后滿足,即一種少安毋躁,暫時控制我們的沖動、愿望、欲望的能力,以求稍后更美好的結果。
⑤ 尊重別人的界限
孩子需要在小時候就學會尊重父母、兄弟姐妹和朋友的界限,懂得別人可以說「不」,這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孩子不但懂得了自己為自己負責,還懂得了如何去愛別人。
下面,我們來看看孩子在不同階段是如何完成界限訓練的。
這里要說明的是,經過界限訓練的孩子,也不能保證都學會,還需要他們自己去聽、去學習,這也是他們的責任。
(4)界限與你自己
我們在與自己設立界限的過程中,要了解自己經常失去控制的靈魂,包括:飲食、金錢、時間、工作、口舌、性欲,以及酒精和藥物的濫用。同時更要知道為什么我們很難和自己說「不」,問題出現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