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沐恩佳音
源自#歲月拾遺優選推文#
前兩天,從老家來鄭辦事的堂弟問佳音:“你長大準備考哪個大學呀?”
佳音說,她長大后想上清華美術學院。
堂弟很吃驚地說:“孩子,美術當個愛好還行,不能成為長大后的職業,小姑娘家長大后能當個老師和醫生,多好呀。”
雖然佳音當時沒再說話,但從那天開始,她不再慌著去上美術課,曾經在家沒事時就在紙上畫幾筆,現在很少再摸美術工具了。
我悄悄地觀察她幾天,發現了她的變化,就試探著問她:“我感覺你好幾天沒有畫畫了,是有點兒累了嗎?”
她猶豫了一下,吞吞吐吐地說:“我叔叔不是說,美術不能當成職業嗎?”
我愣了一下,沒想到她叔叔隨口的一句話,她竟然當真了。
我趕緊向她解釋:“你叔叔自己沒學過美術,也沒接觸過美術領域,更不懂有哪些行業與繪畫相關聯。
如果一個開大貨車的司機跑到醫院,告訴一個教授級別的醫生,讓他怎樣去給病人治病、做手術。你覺得醫生會聽他的話嗎?”
“肯定不會!”
“對呀,那你為什么因你叔叔的一句話,就改變了自己堅持多年的夢想呢?”
“哦,知道了。”
“你如果真的發自內心的喜歡,就去堅持;如果真的不再喜歡,就選擇放棄,你現在決定怎么選擇?”
“我還是喜歡美術,不想放棄。”
“好的,媽媽相信你,我陪你一起堅持。”
佳音應了一聲“好”,就開心地跑到自己房間,拿出了白紙和彩筆,悄無生氣地開始了她的卡通公主畫。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我們的一言一行都影響著孩子未來的人生道路。
有時候,別人無意中說出來的一句話,孩子就會放在心里,所以家長多觀察孩子的變化,及時引導。
尼采說“孩子猶如一張純潔的白紙”,在他們的思想還不成熟,也沒有很強判斷能力的時候,很容易因為大人無心的一句話,就改變了自己本來的成長軌跡。
溫暖和諧的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沃土!常言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家長給孩子提供不同的成長環境,孩子就會長成不同的個體。
孩子在溫馨幸福中長大,快樂的因子會在他們心里生根發芽,隨著他們的長大,幼小的嫩苗有一天就會開花結果。
如果孩子生長的環境中充斥著負面的言語或者情緒,陰郁就會在孩子的心中扎根,痛苦的因子就會滋長。
家長辛辛苦苦為孩子付出一切,不就是想讓孩子有一個快樂的人生嗎?
家長放手讓孩子成為自己,尊重孩子的選擇,幫助孩子獲得充足的安全感、歸屬感、尊重感和溫暖的愛。
讓孩子遵從自己的內心,以積極的心態面對生活中的一切,最終實現自我價值,是每個父母努力的方向。
幸運的孩子,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孩子,用一生來治愈童年。
家長盡量對孩子進行積極正向的引導,也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給孩子一個好的榜樣,讓他們擁有幸福美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