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孩子放學回家的路上,我有些生氣了,啰嗦了他一通。
上星期三,孩子在早讀課上,跟同桌打鬧,班主任發(fā)現(xiàn)了后,就讓他站起來聽訓。剛開始,孩子沒站好,老師有些生氣了,后來問他為什么說話,孩子撅著嘴,就是不說話。最后,老師憤怒了,拿起桌上的書,就打了孩子兩下,還說自己教不了了,讓孩子換個班,并讓孩子背著書包站到教室外的走廊上。
巡堂的老師看見了,好聲地詢問了事情的經(jīng)過,分析了事情的對錯。孩子背著書包,走到班主任老師面前,跟她承認了錯誤,回到了座位上。
但班主任老師似乎還沒消氣,說要懲罰孩子,讓他坐到最后一排去。由于當時最后一排沒桌凳,孩子暫時沒去,還坐在原位置。
剛好那天下午,我約了醫(yī)生,要帶孩子去看病,就提前接孩子離開了學校。一番檢查后,醫(yī)生懷疑孩子是腮腺炎,說需要居家隔離,不能上學。所以星期四星期五就沒去學校了。
本來昨天,我跟孩子說好了,讓孩子今天去找老師,誠懇地跟老師認錯,希望能給予一次機會,不要坐到最后一排。奈何,孩子今天太害怕了,今天一天都沒敢去找老師說,只好默默地搬了桌凳,坐到了最后一排去。
我確實生氣了,昨晚和早上都說得好好的,孩子也答應了,可最后卻還是沒去做。
今晚孩子睡前又跟我說:好害怕老師呀,不敢去跟她說。真希望明天慢點到。這一剎那,我內(nèi)心震撼了:孩子不是不承認錯誤,只是恐懼戰(zhàn)勝了理智。
或許老師的一聲吼,兩下打,都讓他有了心理陰影,以至于都不敢跟老師說話了。
說到這,我又想起了孩子上小學的這幾年的種種。
這位班主任老師,年紀應該跟我差不多,但未婚,住在學校的宿舍里。按理來說,時間應該比較自由的,當然,我也并不是說要占用老師的下班時間。
可這位老師似乎很忙,比我這種既要上班,又要料理家務,照顧小孩的媽媽還忙。
以前經(jīng)常做試卷練習,但老師從來沒有批改過,每次都是把答案發(fā)到群里,讓家長對照批改。后來相關政策提出來說不允許家長批改作業(yè)了。老師還是發(fā)答案到群里,但不說讓家長批改,而是說讓孩子批改了。
最可笑的是,每次發(fā)的試卷答案,總是會有那么一二三處錯誤,有時甚至是非常低級的錯誤。搞得群里的家長滿腹牢騷,可又不好發(fā)作,畢竟孩子還在她的手里呀。
但平時家長提交信息遲了,或觸犯了老師的規(guī)定,老師就會群里毫不客氣地說(罵)。我在這里,并不是指責老師,只是想就事論事。
今天之所以寫這些,我只是想說,每個人肯定都會犯錯的,可當孩子犯錯的時候,我們家長,老師,是不是可以多點寬容呢?多些善意,營造更益于孩子成長的環(huán)境。
希望每個人,都能被善待,帶著自己的善良和善意,堅持在生活的路上。即使遭遇艱難險阻,困難挫折,也勇敢向前,旁邊的人,要是有能力幫一幫,最好也能搭一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