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直在強調教師行業、醫生行業都不是服務業,是因為我們總覺得教師、醫生這樣的職業是有尊嚴的職業,它不同于餐館里端菜送飯的服務生,也不同于列車、飛機上為旅客旅行帶來更好體驗的列車員、空哥空姐,教師、醫生不愿意屈尊于學生、家長之下。
但是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卻又是具有服務性質的。比如我們的服務對象最直接的就是學生,要讓學生“吃得飽”“吃得好”“吃得心情愉悅”。教師就必須要下一番功夫去琢磨我的服務對象到底喜歡什么樣的老師。于是,出現了如何說學生才會聽,如何做學生才會喜歡這樣的書。
在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中,直接指出要“提升學校課后服務水平,滿足學生多樣化需求”。
課后服務的內容可以是多種多樣的,比如:鞏固課堂內容,指導學生完成作業與答疑;開展豐富多彩的興趣活動。但是我們知道課后服務的價格比起正常的上課繳費是高出不少的,這給義務教育階段教師校內收入帶來了一小點增長點,但是對于義務教育階段教師來說,他們需要花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在學校與學生身上。
每一所學校都要根據自己的教師水平情況、學校占有資源情況及可占有資源情況,梳理出一份可以拿得出手的可選清單以打造學校的服務特色。
學生在這種沒有考核的環境中算是有了一塊可以微微喘息的空間。學校要充分利用資源優勢,有效實施各種課后育人活動,在校內滿足學生多樣化學習需求。所以文件中說“課后服務一般由本校教師承擔,也可聘請退休教師、具備資質的社會專業人員或志愿者提供。教育部門可組織區域內優秀教師到師資力量薄弱的學校開展課后服務。”這還是給薄弱學校或是薄弱學科的學校提供了比較大的協調空間。
如今諸如四川云教之類的線上教育給了薄弱地區、薄弱學校、薄弱學生提供了好些優質免費公益的學習資源,但是明顯地我們利用這些資源還不夠。資源太多帶來的麻煩是必須要一一過眼才可分辨哪些是優質的、哪些是適合我們的學生的。所以,歸根結底還是要我們的教師先去廣泛占有這些資源,去粗取精、去偽存真。這樣子才可以更好地服務于學生及其家長。
歸根結底,這還是需要一批有教育追求的、甘于奉獻、追求卓越的老師存在方可。
2021年8月5日22:3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