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挖野菜實用指南
詩經曰:“采采苤苜,薄言采之。”淑女們在田間唱著歌采摘車前草,何其溫婉。陸游《食薺詩》:“小著鹽醯滋美味...妙絕何曾肯受人。”大詩人薺菜就著美酒,何其風流。如今的我們,怎樣才能安撫春天里那顆騷亂不安的小心靈?唯有揮舞剪刀小鏟,向野而蹲 - -你不會想歪了吧!...
風吹種子,動物攜帶,落地自然生長,野菜是大自然的美妙饋贈,也是人與自然相生相伴的見證。很多野菜都具有藥用價值,如果食用得當、對癥,大多可視為偏方。當然,辨認野菜是技術活,容易看走眼,最好有懂行的人在一邊指導。野菜以涼性為主不能一次吃太多,吃前最好都用沸水焯一下。
下面精選了十種中國常見的野菜,呈上圖片及辯認方法,這正是:挖野菜第一要緊勿忘帶手機和充電寶!
1、馬蘭頭
菊科植物。別名馬蘭、紅梗菜、雞兒腸、田邊菊、紫菊、螃蜞頭草等。
莖是直立的,有的略帶紅色,根莖細長圓柱形,有多條淺細豎紋,質脆易折斷,斷面中間有白髓。葉子披針形或長圓形,表面粗糙,兩面有短毛。馬蘭頭有紅梗和青梗兩種,都能吃,藥用紅梗為佳。有兩種野菜長得跟馬蘭頭很像,但不難辨別。一種葉子是綠的,但是很窄,而且比馬蘭頭葉子多很多。另一種不但莖部是紅色的,連葉子也帶紅色。實在吃不準,可以摘一片葉子,揉一揉,聞一下,如果有馬蘭頭的清香,就沒錯了。
其味辛,性涼。具有涼血止血,清熱利濕,解毒消腫之功效。俗話說三月馬蘭勝似藥,可治黃疸水腫,感冒咳嗽,小兒疳積等。
食用方法:焯水,撒上細碎的豆干或花生米,加入適量的鹽、雞精等調味料,再滴幾滴香油拌勻即可。|也可以清炒,|或曬成干和肉一起燒。
2、薺菜
十字花科植物。又名護生草、地菜、小雞草、地米菜、菱閘菜、花紫菜等。
分板葉,散葉等多種。沒有開花的較嫩。貼地而長,個頭都不大;葉子從基底部長出蓮座狀排列,嫩綠,顏色較淺,根部白色。葉羽狀分裂有鋸齒,葉片很薄。掰片葉子看看,如果沒有汁水流出來,就八九不離十了。有一種長得很像薺菜的植物,個頭比薺菜大,葉子頭比薺菜更尖,而且葉片很厚實,也更光滑。顏色也比薺菜深很多,是墨綠色,根部還有一點點褐色,據說吃了會嘴腫。
藥用價值很高,具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的功效,常用于治療產后出血、痢疾水腫、腸炎胃潰瘍、感冒發熱、目赤腫疼等癥。
清香鮮美,吃法眾多,有涼拌|炒雞蛋|炒冬筍|薺菜豆腐羹|包餛飩|春卷|餃子等等。
3、蒲公英:
又名黃花苗、婆婆丁、黃花地丁等,為菊科植物,全國均有野生分布。
葉子有鋸齒,三角形,小葉子卵形,葉莖底部紫紅色。有明顯褐色長長的主根。有的中間長著一深綠骨朵。根部掐斷后呈乳白色,聞起來略苦澀。有一種葉形很像的植物容易混淆,須加留意。它的根呈須狀,沒有一條明顯主根,葉莖底部不是紫紅色,葉上有明顯的小絨毛,這樣的假蒲公英可不要采哦。
味苦、性寒,入肝、胃經,全草藥食兼用,清熱解毒,散結消腫,除濕利尿,保肝護肝。但脾胃虛寒者少食。臨床上用于菌消炎及感染性疾病。
蒲公英營養豐富,是保健野菜,主要食用部分為它的嫩葉、花蕾、根狀莖。
食用方法:生吃蘸醬略有苦味,鮮香爽口。|沸水焯1分鐘,瀝出,用冷水沖一下,加辣椒油、味精、鹽、香油、醋、蒜泥等涼拌,風味佳。|也可洗凈沸水焯后稍攥、剁碎,加佐料調成餡(可加肉)包餃子或包子。
4、車前草(車輪菜):
又名車輪菜、豬肚菜、灰盆草,蛤螞草,飯匙草,豬耳草,牛甜菜,打官司草,車轱轆菜。
高10~20厘米,全體光滑或稍有短毛。根莖短而肥厚,葉放射狀全部長在根上,葉片橢圓形或寬橢圓形,邊緣波狀間有鈍齒。每片葉子上有5~7條弧形脈向葉背凸起。夏季開花結籽,穗狀花序。
能清熱利尿,涼血,解毒。主治熱結膀胱小便不利,淋濁帶下,暑濕瀉痢,衄血尿血,肝熱目赤,咽喉腫痛等。
食用方法:用開水燙熟,撈出切碎,加鹽、味精、蒜泥、醋、香油或花椒油涼拌食。|開水燙并瀝干,用花椒、蒜片、蔥花末熗鍋后,放入快速煸炒,味鮮美;|開水燙后加到雞蛋、排骨湯中;|洗凈燙過后晾干切碎,拌入肉餡調味,可蒸包子,煮餃子,烙餡餅等|與大米同煮做菜粥食之。
5、苦麻子:(苣qu荬mai菜)
苣荬菜又名敗醬草(北方),東北地區又名小薊,山東稱苦苣菜、取麻菜、曲曲芽。還有叫荬菜、取麻菜、苦苦菜等。
菊科植物。直立生長,根紡錘狀。莖中空,外有棱。葉片較薄,柔軟無毛,莖葉斷處現白色汁液。葉片羽狀深裂,裂片不對稱.葉緣有不規則鋸齒;長在莖上的葉柄有窄翅。
具有清熱解毒、涼血利濕、消腫排膿、補虛止咳的功效.對預防和治療貧血病有較好的作用。治咽喉腫痛,瘡癤腫毒、痔瘡。
食用方法:放到開水中焯一下,撈出瀝水后切成一兩厘米的段。放入香油,鹽,辣椒油、蔥花、雞精、醋拌勻即可。|做包子,餃子餡。
6、苦碟子 :(苦荬菜)
也稱苦荬菜、苦菜、涼麻、鵝食,滿天星等。電影《苦菜花》片頭拍的就是它。
抱莖苦荬菜高可達1米許。根粗壯而垂直,莖直立有縱棱,無毛,節明顯,質脆易斷。根生葉排成蓮座狀,葉片長圓狀倒披針形,倒向羽裂狀或羽狀缺刻,先端短尖或鈍圓,基部慚狹成柄,花期通常不萎落;花黃色傘狀,冠毛一層白色。
它清熱瘀血,排膿止痛。治闌尾炎,腸炎等化膿性炎癥,及吐血衄血,頭痛等。
食用方法:生吃蘸醬常用于大豐收拼盤。|放在面粉雞蛋液中一起烙餅。|沸水焯過瀝干后,放鹽、白糖、生抽、醋、花椒油涼拌。
7、野蒜:
又名薤(讀謝)白、薤根,藠(讀叫)子,小獨蒜,薤白頭,小蒜,小根菜。
溫補,健脾開胃,助消化解油膩,促進食欲。可潤中補虛,使人耐寒。鈣磷等無機鹽含量極高,經常食用有利于強健筋骨。
葉半圓柱形,中央稍空。底部有突起的鱗莖盤。它的莖葉線形很像蒜,有蔥蒜味。
食用方法:可以拌豆腐|炒臘肉|炒雞蛋|做包子餃子餡|與雞蛋面糊拌勻后烙餅。
8、灰菜:
藜科植物,又名粉仔菜、灰條菜、灰灰菜、灰藋、白藜。生命力極強,是我國主要出口野菜品種之一。
灰灰菜分為兩種,可食用的葉子雙面皆綠,帶白色粉粒;葉背紫色的不能吃-多吃會臉腫。莖上有棱,葉菱形或披針形,邊緣呈不規則的鋸齒狀。葉有寬窄兩種。吃完灰菜后不要曬大太陽,會引起日光性皮炎。
清熱利濕,營養豐富,含有稀有的促脫皮甾酮、鞣質成份,具有抗癌、清熱、減肥等功效,能治感冒,腹痛,痢疾,并對流感、乙型腦炎病毒等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外用止癢透疹。
食用方法:沸水氽燙(時間不宜過長)爾后立即用冷開水泡過,以洗去苦味并避免菜葉發黃。然后涼拌|或炒食,鮮嫩清甜。|或制成灰菜干燒肉|也可腌漬來吃。
9、馬齒莧:
馬齒莧科。又名馬齒菜(螞蚱菜)、馬齒草、五方草、長壽菜。
整棵無毛。莖圓柱形,平臥或斜倚,伏地鋪散,多分枝,淡綠色或帶暗紅色。葉片扁平肥厚,倒卵形,馬齒狀,頂端圓鈍或平截,有時微凹,基部楔形,上面暗綠色,下面淡綠色或帶暗紅,中間有突起葉脈,葉柄粗短。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能降血糖、保持血糖恒定,對糖尿病有作用。吃起來稍有酸味。
吃法很多,焯過水之后炒食、涼拌、做餡都可以。如大蒜拌馬齒菜|馬齒菜炒雞蛋|馬齒菜餡包子|馬齒菜粥等。
10、榆錢:
榆錢是榆樹的果實,榆樹樹皮深灰色,粗糙豎裂。樹葉邊多重鋸齒。翅果近圓形,頂端有凹缺。春暖花開之際,榆樹枝頭長出一簇簇狀如銅錢的嫩綠果實,人們把它叫榆錢。是餐桌上的一道好食品,也能安神健脾。治療神經衰弱等。北方居民吃榆錢有許多花樣。
榆錢湯:洗凈去雜質,水中煮沸。攪進雞蛋白,灑進少許香油和味精。盛入碗中,白綠相間,十分悅目,聞之清香,食之滑潤可口。
榆錢糕:與面粉、糖或鹽配在一起做成蛋糕狀,放入籠屜中蒸15分鐘。香糯宜人。
榆錢羹:和玉米面或面粉加鹽加水攪成糊。水燒開后徐徐倒入鍋中,邊倒邊用筷子一個方向攪動,水再沸即可停火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