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段時間一直在追劇,日劇《四重奏》,以前幾乎很少看日劇。看到這部電視劇的也是巧合,遙控一直按過來按過去,無意中發現四重奏,不也是帶四嗎?講的是第一小提琴手、第二小提琴手、中提提琴手、大提琴手,這四個落魄的演奏者偶遇走到一起,組成了一個甜甜圈四重奏的組合,其實偶遇中是帶有某些陰謀的。但是我們的主題不是談這個,而是其中的某幾個場景帶給我的思考。
場景一:不同的環境生活的人,突然生活在一起,各種生活的不同習性就會體現出來。當別府端出炸雞的時候,小雀和別府拿出檸檬汁問都沒有問直接往炸雞上面擠。而家森和卷在旁邊看著。后面家森忍不住了,就問為什么一定要往上面擠檸檬汁,有沒有考慮其他人不喜歡檸檬汁,如果喜歡的是不應該在自己的小盤子里面加。當時小雀和別森也很詫異,既然還有人不喜歡在炸雞上面擠檸檬汁。家森和卷也很差異,為什么一定要喜歡這樣,他們喜歡吃脆脆的。
場景二:卷結婚之后,在家里做家庭主婦,每次端上炸雞的時候也是直接點上檸檬汁,以為老公喜歡吃。但是偶然無意中聽到老公說,其實自己一點都不喜歡檸檬汁,只是以為老婆喜歡。
這兩個場景其實經常發生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都是以我們的個人喜好去決定別人的喜好,認為自己好吃的東西別人一定會覺得好吃,自己喜歡的事情別人也會贊同;最終的結果是我們付出了很多卻沒有回報,而自己都不知道問題出現在哪里。
認識不等于了解,認識是指知道一個人的名字和他一些外在的特征。而了解一個人,需要達到以下三點:1、你需要了解他是什么特質的人,然后根據他的特質做出不同的反映,也稱作“識別”;2、知道是什么是他想要的,稱作“運用”;3、知道他需要什么,稱作“管理”
劇中,卷和他老公其實都是處于認識階段。偶遇然后發展成為夫妻,兩人都是S值比較高的人。認識時間很短,就成為夫妻,沒有深入了解。很多事情發生時,他們都沒有去了解事情背后的真正原因,都只是覺得自己在為對方付出,而沒有得到相應的回報。比如卷喜歡的是古典樂器,而他老公不喜歡;老公喜歡看小說,還送了了一本給卷。但是書從戀愛到結婚后,還是停留在前幾頁。再如卷為了老公回來之后有人接他,放棄了自己的喜歡的事情,每天在家做飯;可是老公其實喜歡就是她之前彈奏時身上的光環,現在天天在家,反而喜歡的點都不存在了;卷為了有事情跟他聊,每天看著不喜歡的電視劇;老公覺得老婆每天在家這么辛苦,所以都是敷衍她;最終老公天天在外面,熬到很晚才回來。這些過程中,兩人都沒溝通過,最后都想溝通,可是都沒下手。最終,老公失蹤了。
如果他們兩者有一人學了DISC這個課程,可能局面就會發生改變了。S特質的人是逆來順受,壓抑,會過分苛責自己,維持現狀,不愿意變更。知道這種特質的人,對彼此一些關懷和包容,可以去嘗試做他喜歡做的事情,這樣兩者都有溝通的機會。去看看他喜歡看的書,去聽聽她喜歡她的音樂。她會覺得你是真的喜歡她,而不是敷衍。
知道他想要什么。其實兩者要的都簡單,卷喜歡家庭,喜歡有人陪。老公喜歡卷身上的這種古典氣質,以前覺得是神一樣的人物,所以一直讓她去自己喜歡的事情。老公如果知道老婆想要家庭,可以多花點時間真正陪她做她喜歡的事情。老婆如果知道老公喜歡自己彈奏樂器,可以維持自己的這種愛好。
想知道他需要什么,其實是管理他的想要。想要的不一定是目前這階段最需要的。可以根據不同的場景來滿足他的需要。最后老公失蹤的前一個晚上,其實兩者都需要溝通。但是一個跑到外面去,一個在老婆跑了之后偷偷溜走。喪失了溝通的機會。
如果我們的對人的敏感度高的話,應該不可能會出現這種情景,家庭和生活都是比較幸福的,因為你能判斷他的特質,然后對癥下藥。如果人人都能這樣,這個世界可能會發生很大改變。寫到這里,突然想起海峰老師在課上講的某句話(原話沒記住),大概意思是我們身邊的人認識的或者是不認識的,在某個階段可能會跟我們產生鏈接,可能會成為我們的妻子或者老公或是親家啥的,如果我們影響我們身邊的人,身邊的人又影響其他人,某天大家相遇了,這樣大家不會因為溝通不暢而受影響。